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死證

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厥逆汗出,脈堅強急者生,虛緩者死。溫病二三日,身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頭痛腹痛而吐,脈來細強,十二日死。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之不彈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熱病七八日,脈不軟(一作喘)不散(一作數)者,當喑,喑後三日,溫汗不出者死。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舌焦乾黑者死。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亦死。(脈經○按此諸證,有難得其解者,然原文與靈樞熱病篇所敘死證錯綜,要是屬古說,仍姑存之。)

傷寒頭痛,脈短澀者死。熱病腹𩊅常喘,而熱不退者死。多汗脈虛小者生,𩊅實者死。(巢源)

汗出如油,口噤肉戰,呻吟喘促者死。發斑先赤後黯,面色黧晦,不治。發斑大便自利,不治。發黃而變黑,不治。張口出氣,乾嘔,骨骸熱痛者逆。咳逆,不止者不治。頭汗內外關格,小便不利,此為陽脫,不治。腹大滿而下泄,不治。(○按出靈樞。)若脈洪緊而滑,尤可慮。四肢厥逆,臍下絞痛石硬,眼定者逆。(總括)

如發散之時,用藥一二劑,汗不得來,就是踄手之病。或大汗不解,復反大熱,是謂汗後不解之症,終必難治。至若汗後,宜乎脈和,脈不和緩,而勢力反硬者,後必變重。又有汗後大熱不靜,脈勢短數,躁亂不寧,舌無津液,其人七日當戰,戰不過而死。又有脈勢虛大,大而無力者死。

又有脈勢散亂者死,脈無根蒂者死。又有手診脈時,抽撤不定者死。又有手診脈,強硬翻動者死。呃逆不止者死。氣急痰喘者死。下後脈大譫語者死。凡此死症,不可枚舉。(繩墨)

白話文:

[死亡預兆]

若是溫病導致的腹瀉,且腹部疼痛非常嚴重,這情況很危險,治療可能無效。如果病人出現四肢冰冷、大量出汗,但脈搏依然強勁,病情則有可能好轉;反之,脈搏虛弱且緩慢,則情況危急。在溫病二三天後,如果患者感到全身發熱、腹部脹滿、頭痛,但是飲食正常,脈搏直而快,預計八天後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在四五天後,患者有頭痛、腹痛及嘔吐,脈搏細且強烈,預計十二天後會有生命危險。若到了八九天,患者不再頭痛、身痛,眼睛不紅,皮膚顏色沒有變化,反而開始腹瀉,脈搏忽大忽小,按下去又不彈性十足,且心臟下方感覺堅硬,十七天後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在高燒持續七八天後,如果脈搏沒有變得柔和,或者不散亂,可能會失去說話能力。失聲三天後,如果還未有溫暖的汗水,則可能有生命危險。若高燒七八天,脈搏微弱且細,小便不通暢,突然極度口渴,脈搏不規律,舌頭焦黑乾燥,情況可能危急。即使高燒後已經有汗,但高熱仍然不退,也同樣危險。

若是感冒引起的頭痛,脈搏短而沉澀,可能有生命危險。若是高燒且腹部脹滿,呼吸困難,高燒不退,也可能有生命危險。若大量出汗,脈搏虛弱,可能有機會康復;但如果腹部脹滿且堅實,則情況危急。

若汗水如同油般,嘴巴緊閉,肌肉顫抖,呻吟且呼吸困難,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若發疹子先是紅色後轉暗色,臉色晦暗,可能無法治療。若發疹子且大便稀溏,可能無法治療。若黃疸轉為黑色,可能無法治療。若嘴巴張開呼吸,乾嘔,骨頭疼痛,可能有逆轉的情況。若咳嗽不止,可能無法治療。若頭部大量出汗,內外關節堵塞,小便不通暢,這可能是陽氣脫離,可能無法治療。若腹部脹大且一直拉肚子,可能無法治療。

如果脈搏洪大、緊繃且滑順,更需要小心。如果四肢冰冷,肚臍下劇烈疼痛且堅硬如石,眼神呆滯,可能有逆轉的情況。

在使用藥物一兩劑後,若未能出汗,這是棘手的病症。或者大量出汗後病情仍未好轉,反而高燒不退,這被稱為出汗後病情未減輕的病症,最終可能難以治療。出汗後,脈搏應該恢復正常,如果脈搏仍然堅硬,病情可能惡化。出汗後,如果高燒不退,脈搏短而快,心情煩躁不安,舌頭乾燥無津液,病人可能在七天後病情惡化,若不能改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脈搏虛弱且大,大而無力,可能有生命危險。如果脈搏散亂無章,或者在診斷脈搏時,脈搏忽隱忽現,或者脈搏強硬且跳動,可能有生命危險。如果打嗝不止,或者呼吸急促且有痰,或者治療後脈搏加大且胡言亂語,都可能有生命危險。這些死亡預兆無法一一列舉。

2. 愈候

易愈之病。取於神則神清。取於色則色澤。取於聲則音長。取於體則身輕。取於皮則膚潤。取於脈則和洪。皆一派不死之證。故曰生證也。若有如是之生證,忽然口噤不語,煩躁而甚,六脈停伏,宜謹察之。非變凶也,乃邪正交爭,生戰汗之候,為將愈之兆也。凡傷寒渴者,多陽證易愈。若忽然飲多,尋常消散無停,知釀汗而作解也。傷寒多不能食,若忽然能食,且脈浮,知胃和邪還於表,而作解也。若不即解者,陰陽未得其時也。子時得之,午時必解,陽濟陰生而解也。午時得之,子時必解,陰從陽化而解也。(金鑑)

凡疫邪留於氣分,解以戰汗。留於血分,解以發斑。氣屬陽而輕清,血屬陰而重濁。是以邪在氣分,則易疏透。邪在血分,恆多膠滯。故陽主速,而陰主遲。所以從戰汗者,可使頓解。從發斑者,當圖漸愈。(溫疫論○類編云。戰汗亦有未能頓解者,發斑亦有不待漸愈,而便脫然者,未可概論。)

傷寒多日,忽覺渾身癮疹,發越而癢,此乃用藥中病,陰陽分別,榮衛流行,病氣自毛竅中出。他病亦然。小兒驚風發熱將產,亦如是。(總括)

發癢,乃陽氣初回之象,非風非血燥也。(入門)

久不得寐,一旦欲寐,別無余病,此為陰陽和而愈也。(要訣)

有大汗大下之後,邪氣已退,正氣已復,身涼脈微,鼾息酣睡,此吉兆也。(明條)

白話文:

[康復徵兆]

容易恢復的病情,如果從精神來看,患者會顯得精神清晰;如果從面色來看,臉色會變得紅潤;如果從聲音來看,嗓音會變得深長;如果從身體狀況來看,身體會感到輕盈;如果從皮膚來看,肌膚會變得濕潤;如果從脈象來看,脈象會呈現平和充沛的狀態。這些都是生命跡象良好的證據,因此被稱為"生存的證據"。如果有這樣的生存證據,突然間嘴巴緊閉無法說話,情緒煩躁,六脈停止跳動或隱藏不見,這時應當仔細觀察。這並不是病情轉為惡化的徵兆,而是邪氣與正氣正在激烈對抗,身體正在產生戰汗的反應,這是即將康復的徵兆。凡是感冒而口渴的病人,多數是陽性證狀,比較容易康復。如果突然大量喝水,並且能夠迅速消散,這表示身體正在醞釀出汗,病情即將得到緩解。感冒時往往吃不下飯,如果突然能吃得下飯,且脈象浮動,這表示胃部功能已經恢復,邪氣正在回歸到體表,病情即將得到緩解。如果沒有立即康復,可能是陰陽平衡尚未恢復。如果在子時(深夜11點至凌晨1點)發病,在午時(中午11點至下午1點)必定康復,因為陽氣補充陰氣得以再生,病情得以緩解。如果在午時發病,在子時必定康復,因為陰氣跟隨陽氣的轉換而得到緩解。

凡是由瘟疫邪氣殘留在氣分導致的病情,可以通過戰汗得到緩解;邪氣殘留在血分,則可能通過發斑得到緩解。氣屬陽性,性質輕盈清澈;血屬陰性,性質沉重混濁。因此,邪氣在氣分時,較容易疏通;邪氣在血分時,常常更為黏稠難以清除。所以,陽性症狀的病情發展較快,陰性症狀的病情發展較慢。因此,通過戰汗得到緩解的病情,可以迅速康復;通過發斑得到緩解的病情,需要逐漸康復。

感冒多日後,如果突然全身出現紅疹,瘙癢感劇烈,這表示所用的藥物已經對病情產生了作用,陰陽兩極已經分離,營養和衛氣正在流動,病氣正從毛髮和毛孔中排出。其他疾病也一樣。小孩受到驚嚇或發燒即將分娩,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瘙癢感,是陽氣開始恢復的象徵,並不是風邪或血液乾燥的表現。

長期失眠的人,有一天突然想要入睡,而且除了想睡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病狀,這表示陰陽兩極已經達到和諧,病情得到緩解。

在大量出汗或大量服用瀉藥後,邪氣已經消退,正氣已經恢復,身體感覺涼爽,脈搏微弱,進入深度睡眠,這是一個好的徵兆。

以上描述的都是康復的徵兆,但需要注意的是,戰汗不一定都能立即康復,發斑也不一定需要逐漸康復,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