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應下脈證

大腸膠閉者,其人平素大便不實。設遇疫邪傳裡,但蒸作極臭,沕然如黏膠,至死不結,但愈蒸愈閉,以致胃氣不能下行,疫毒無路而出,不下即死。但得黏膠一去,下證自除,霍然而起。(同上○原更有協熱下利證,殊欠明瞭,不錄。)

溫疫得里證,神色不敗,言動自如,別無怪證,忽然六脈微如絲,細而軟,甚至於無,或兩手俱無,或一手先伏。察其人不應有此脈,今有此脈者,皆緣應下失下,內結壅閉,營氣伏於內,不能達於四末,此脈厥也。亦多有過用黃連石膏諸寒之劑,強遏其熱,致邪愈結,脈愈不行。

醫見脈微欲絕,以為陽證得陰脈為不治,委而棄之,以此誤人甚眾。若更用人參生脈散輩,禍不旋踵。宜承氣緩緩下之,六脈自復。(同上○案直格云:脈須疾數,以其極熱畜甚,而脈道不利,以致脈沉細而欲絕者,脈厥也。吳氏蓋本於此。)

白話文:

大腸阻塞的病人,平常大便就不通暢。如果遇到瘟疫邪氣入侵內臟,就會排出像黏膠一樣極臭的糞便,一直到死都不成形,反而愈蒸煮愈阻塞,導致胃氣無法下降,瘟疫毒素無法排出,不下就死。只要黏膠狀的糞便排出,下焦的病症自然消除,病人就會霍然康復。

溫疫邪氣入侵內臟的病人,面色沒有改變,說話行動都正常,沒有其他異常症狀,卻突然脈象微弱,像細絲一樣,又細又軟,甚至摸不到脈搏,或者兩手都摸不到,或者一隻手先摸不到。觀察病人本身不應該出現這種脈象,但現在出現這種脈象,都是因為應該通大便卻沒有通,內部阻塞不通暢,營氣滯留在體內,無法到達四肢末端,這是脈象厥逆的表現。這也多是因為過度使用黃連、石膏等寒涼藥物,強行抑制熱邪,導致邪氣更加阻塞,脈象更加微弱。

醫生看到脈象微弱,幾乎要斷氣,就認為是陽證出現陰脈,屬於不治之症,而放棄治療,因此誤了很多病人。如果再用人參養榮湯等補益藥物,禍患很快就會發生。應該用承氣湯緩緩通便,脈象就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