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水腫

病後水腫。身虛胃弱食少者。以五苓散。加蒼朮。陳皮。木香。砂仁之類。主之。若人不甚弱者。以商陸一味。煮粥食之。亦佳。凡病瘥後足腫者不妨。但節飲食。胃氣強自消也。(蘊要)

嚴正甫正年三十。時疫後。脈證俱平。飲食漸進。忽然肢體浮腫。別無所苦。此即氣復也。蓋大病後。血未成氣暴復。血乃氣之依歸。氣無所依。故為浮腫。嗣後飲食漸加。浮腫漸消。若誤投行氣利水藥。則謬矣。(溫疫論)

白話文:

【病後出現水腫,如果患者體質虛弱、胃口不好、食量減少,可以使用五苓散並加入蒼朮、陳皮、木香、砂仁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患者身體狀況較好,只需單用商陸煮粥食用即可,效果也很不錯。一般來說,病後腳部腫脹是無妨的,只要注意控制飲食,胃氣強壯就會自行恢復。】

【嚴正甫今年三十歲,經過時疫後,病情已經平復,飲食也逐漸增加。然而,突然間四肢開始浮腫,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這是在說體內氣血正在逐步恢復。在大病之後,血轉化為氣的過程突然加快,血成為氣的依託,當氣沒有依託時,就會出現浮腫的情況。後來,隨著飲食逐漸增加,浮腫情況也逐漸消失。如果誤用了行氣利水的藥物,那會是錯誤的做法。】

若大病後。三焦受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肢體浮腫。此水氣也。與氣復懸絕。宜金匱腎氣丸。及腎氣煎。若誤用行氣利水藥必劇。凡水氣足冷。肢體常重。氣復。足不冷。肢體常輕為異。(同上)

治傷寒後。身體浮腫。喘息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防己湯方。

防己(三分),豬苓(三分),海蛤(一兩),陳橘皮(一兩),木香(半兩),白朮(半兩),桑根白皮(三分),赤茯苓(三分),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一兩半)

白話文:

如果大病後,三焦元氣受損,無法通調水液,水液下輸膀胱,導致肢體浮腫,這是水氣的緣故。此時氣機鬱滯不能暢達。應當服用「金匱腎氣丸」和「腎氣煎」來補氣。如果誤用行氣利水的藥物,病情會加重。

水氣浮腫時,足部冰冷、沉重。而氣機鬱滯時,足部不冷、肢體輕盈,這是兩者不同的表現。(同上)

防己湯方

防己(三分),豬苓(三分),海蛤(一兩),陳皮(一兩),木香(半兩),白朮(半兩),桑根白皮(三分),赤茯苓(三分),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濟)

差後面腫。或腰以下腫。治用索矩三和湯。(○案索矩。正傳。作吉矩。)

橘皮,厚朴,檳榔,白朮(各三兩),甘草(炙),紫蘇(各二兩去渣梗),木通,海金砂(各一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八分。溫服。如鼻上有汗出。必氣血和而愈。(寶鑑補遺)

白話文:

將藥材上一十一味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半分切片,煎至六分,去渣,不計時溫服。如果出現腰以下腫脹,可使用索矩三和湯治療。

橘皮、厚朴、檳榔、白朮(各三兩)、甘草(炙)、紫蘇(各二兩去渣梗)、木通、海金砂(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三片,煎至八分,溫服。若鼻上有汗流出,表示氣血調和,病就會痊癒。

2. 勞復(食復,女勞復,自復)

傷寒勞復。何以明之。勞。為勞動之勞。復。為再發也。是傷寒差後。因勞動再發者。是也。傷寒新差後。血氣未平。餘熱未盡。勞動其熱。熱氣還經絡。遂復發也。此有二種。一者。因勞動外傷。二者。因飲食內傷。其勞動外傷者。非止強力搖體。持重遠行之勞。至於梳頭洗面則動氣。

憂悲思慮則勞神。皆能復也。況其過用者乎。其飲食內傷者。為多食則遺。食肉則復者也。內經曰。熱病已愈。而時有遺者。何也。以熱甚而強食之。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留薄。兩陽相合。故有所遺。經曰。病已差。尚微煩。設不了了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令微煩。

白話文:

傷寒病癒後,如果過度勞動,就會再次發病。這是因為傷寒初癒,身體氣血尚未恢復平穩,餘熱尚未消退,勞動就會使熱氣再度回到經絡,導致再次發病。這分為兩種原因:一是外在的勞動,二是飲食的內傷。

外在的勞動不限於劇烈搖動身體、搬運重物或長途跋涉,即使是梳頭洗臉也會耗費氣力,憂慮悲傷思考也會勞神,這些都可能導致再次發病。至於飲食內傷,主要是指過度飲食或食用肉類導致的病症復發。

《內經》中提到:「熱病已愈,而時有遺者,何也?以熱甚而強食之,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留薄,兩陽相合,故有所遺。」意思是,熱病痊癒後,如果過度飲食,會造成病症的再次發作。這是因為病雖然已減輕,但體內還殘留著熱氣,食物的氣味無法完全消化,與熱氣相結合,就會再次發病。

《內經》還提到:「病已差,尚微煩,設不了了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令微煩。」意思是,病癒後,如果仍然感到微微煩躁,是因為身體虛弱,無法完全消化食物,導致煩躁。

損谷則愈。夫傷寒邪氣之傳。自表至里。有次第焉。發汗吐下。自輕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勞復則不然。見其邪氣之復來也。必迎奪之。不待其傳也。經曰。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加大黃。且枳實梔子豉湯。則吐之。豈待虛煩懊憹之證。加大黃則下之。

豈待腹滿讝語之候。經曰。傷寒差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亦是便要折其邪也。蓋傷寒之邪。自外入也。勞復之邪。自內發也。發汗吐下。隨宜施用焉。嗚呼。勞復也。食復也。諸勞皆可及。御內則死矣。若男女相易。則為陰陽易。

白話文:

損耗氣血就會康復。寒邪傳變有次第,從表而裡。發汗、吐下等治療方法,由輕到重也有等級之分。但勞復的疾病不同。當邪氣復發時,必須及時迎擊。不要等到邪氣傳變。經典說,大病初癒後勞累復發的,可以用枳實梔子豉湯。如果有宿食,加用大黃。且枳實梔子豉湯會導致嘔吐,豈能等到虛煩懊惚的症狀出現才用大黃而導致腹瀉。

豈能等到腹滿、胡言亂語的時候。經典說,傷寒痊癒後,再次發熱的,可以用小柴胡湯。脈象浮的,用發汗法治療。脈象沉實的,用瀉下法治療。也是為了及時阻遏邪氣。蓋傷寒之邪由外而入。勞復之邪由內而生。發汗、吐下等方法,按具體情況選用。唉,勞復的疾病,食復的疾病,各種勞損都可以涉及。防範於未然,否則就會死掉。如果男女陰陽混雜,則會導致陰陽失衡。

其不易自病者。謂之女勞復。以其內損真氣。外動邪熱。真虛邪盛。則不可治矣。昔督郵顧子獻。不以華敷之診為信。臨死致有出舌數寸之驗。由此觀之。豈不與後人為鑑誡哉。(明理○右,總說。案此有所本。詳見於後。)

傷寒病新瘥。津液未復。血氣尚虛。若勞復早。更復成病。故云復也。若言語思慮則勞神。梳頭澡洗則勞力。勞則生熱。熱氣乘虛。還入經絡。故復病也。其脈緊者。宜下之。(巢源○案又曰。傷寒病後。多因勞動不節。飲食過度。更發於病。名之為復。復者。謂復病如初也。又小兒時氣病發復候曰。發覆。多重於初病者。血氣已虛。重傷故也。)

白話文:

對於那些無法自我康復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女勞復」。這是因為身體的真正能量被損耗,外部的邪熱則在活動。當真正的能量虛弱而邪熱旺盛,那麼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療了。過去,督郵顧子獻沒有信任華敷的診斷結果,最終在臨死時出現了舌頭伸出數寸的現象。從這件事來看,確實值得後來的人引以為戒。

如果傷寒病剛好,體液尚未恢復,血液和氣息仍然虛弱。如果在此時再次勞累,就會重新引發疾病,所以我們稱之為「復」。如果說話或思考會使精神疲勞,梳頭或洗澡會使體力勞累,勞累會產生熱量,熱量乘機進入經絡,所以會導致疾病的重現。脈搏緊張的人,應該採取下藥的方式進行治療。(巢源)注:又說,傷寒病後,大多由於勞逸失度、飲食過量等原因,再次發病,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復」。復,指的是病狀再度出現,如同初次一樣。此外,對於小孩的時氣病,如果病情反復出現,並且比初次更嚴重,這是因為他們的血氣已經虛弱,再受傷害造成的。

許仁則曰。此病復發。不但起動勞役。或因飲食稍多。或因言語過分。或緣視聽不節。或為動靜不常。皆成此復。若復甚者。乃至不救。劇於初得病時。不可以復發而云輕易。(外臺)

新差。強人足兩月。虛弱人足百日。則無復病矣。(總病)

疫邪已退。脈證俱平。但元氣未復。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動。甚至車騎勞頓。遂至發熱。前證復起。惟脈不沉實為辨。此為勞復。蓋氣為火之舟楫。今則真氣方長。勞而復折。真氣既虧。火亦不前。如人慾濟。舟楫已壞。其可渡乎。是火也。陷於經絡。則為表熱。陷乎藏府。

則為裡熱。虛甚熱甚。虛微熱微。治法。輕則靜養可復。重則大補氣血。候真氣一回。血脈融和。表裡通暢。所陷之火。隨氣輸泄。自然熱退。而前證自除矣。若誤用承氣及寒涼剝削之劑。變證蜂起。遂至殞命。(溫疫論○案此蓋勞復中之一證。)

白話文:

許仁則說:這個病復發,不只是勞動過度的關係,可能是飲食吃太多、說話太過分、觀看聆聽沒有節制、行動時常太頻繁,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復發。如果復發得很嚴重,甚至會危及性命,比剛得到這個病的時候還更為嚴重。不能因為復發才說病情比較輕微。(出處:外臺)

如果病況剛痊癒,強壯的人兩個多月後、體弱的人一百天後,就不會再復發了。(出處:總病)

疫邪已經退散,脈象和證狀都已經平穩,但是元氣尚未恢復。如果因為梳洗沐浴、說話妄動過多,甚至於舟車勞頓,就會導致發熱,之前的證狀又復發。但可以觀察脈象是否沉實來區分。這是因為勞累而復發。原因是氣是火的載體,如今元氣才剛夠,又要因勞累而耗損,元氣既虧損,火也不前進。就像人想要渡河,載具卻已經破損,怎麼能渡過去呢?所以火氣會陷在經絡中,就會造成外表的發熱;陷在臟腑中,就會造成內部的發熱。虛弱的人熱性會比較嚴重,虛微的人熱性會比較輕微。治療方法:病情輕微的只要靜養就能恢復,嚴重的話就要大補氣血,等到元氣回升、血脈融和、表裡通暢,陷在經絡裡的火氣就會隨著氣的輸泄而自然退散,之前的證狀也會因此解除。如果誤用承氣湯或寒涼的剝削藥方,會導致病情變化無常,甚至危及性命。(出處:溫疫論)

蓋勞則生熱。熱氣乘虛。還入經絡。未免再復。治宜清熱解勞。小柴胡湯。麥門冬湯。和之。熱氣浮者。梔豉枳實湯。表證多者。柴胡桂枝湯汗之。里症多者。大柴胡湯下之。勞復症久不愈。恐成癆瘵。(入門)

麥門冬湯。治勞復氣欲絕。起死人方。

麥門冬(一兩),甘草(二兩),京棗(二十枚),竹葉(切一升)

白話文:

勞累就會產生熱氣,熱氣趁虛而入,回到經絡之中,很容易復發。治療應以清熱解勞為主,可以用小柴胡湯和麥門冬湯來調理。如果熱氣浮於表面,可以用梔豉枳實湯。若是表證較多,可以用柴胡桂枝湯發汗。里症較多,可以用大柴胡湯瀉下。如果勞復症久治不愈,恐怕會變成癆瘵。

麥門冬湯用於治療勞復氣欲絕,是起死回生的方子,由麥門冬一兩、甘草二兩、京棗二十枚、竹葉切一升組成。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粳米一升令熟。去米內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不能服者。綿滴湯內口中。用之有效。(千金○案玉函。勞復發熱者。麥門冬湯主之。方與金匱同。而先君子以為仲景舊文。)

變證。治勞復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四肢怠惰。(蘊要)

大病後不宜勞動。若勞倦傷氣。無力與精神者。名曰勞復。補中益氣湯主之。(心悟)

瘥後有勞復者。勞則生熱。小柴胡。加五味。麥冬和之。(士林餘業)

圖經曰。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者。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搗羅為末。用豬腸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薑二片。烏梅二個。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下十丸。臨臥再服。甚效。(證類○元戎。引孫尚藥。豬腸汁。作豬膽汁。宜從。)

白話文:

將四味藥材咀嚼,用水七升煮一升粳米至熟,去除米內的藥材,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無法服用的,可以用棉布沾取藥湯滴入口中。此方有效。勞復發熱,麥門冬湯主治,方劑與金匱相同,但先君子認為是仲景舊文。

勞復發熱的變證,表現為氣喘、身熱煩躁、四肢無力。大病之後不宜勞動,若因勞倦傷氣,導致無力疲乏,稱為勞復,補中益氣湯主治。

病癒後若有勞復,勞則生熱,可用柴胡加五味、麥冬一起服用。

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者,可用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加半兩蜜拌和,炒至微焦,搗碎過篩成末,用豬腸汁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薑片、烏梅、童子尿浸泡半日,去渣,飯後溫服。臨睡前再服用一次,效果顯著。

治傷寒差後勞復。壯熱頭痛。六神湯。

鱉甲,茈胡,人參,知母,黃連(各一兩),烏梅肉(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聖濟○以上勞復)

凡得溫毒病新瘥。脾胃尚虛。穀氣未復。若食犬豬羊肉並腸血。及肥魚炙脂膩食。此必下利。下利則不可復救。(○案此蓋本於肘後。)又禁食餅餌炙膾。棗慄諸生果難消物。則不能消化。停積在於腸胃。便脹滿結實。大小便不通。因更發熱。覆成病也。非但雜食。梳頭洗浴諸勞事。皆須慎之。(巢源○案傷寒食復候。論證殊略。今錄雜載中。)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後因勞累而復發,出現高熱、頭痛的症狀,使用六神湯。

鱉甲、茈胡、人參、知母、黃連(各一兩)、烏梅肉(半兩)

以上六味藥材,粗糙地搗碎後過篩。每次服五錢匕(約15克)。水一盞半(約300毫升)。加入生薑半分,拍碎。一起煎煮至八分(約240毫升)。去掉渣滓。飯後溫服。(聖濟總錄○以上勞累復發)

凡是得了溫熱病剛痊癒的人,脾胃還很虛弱,消化功能尚未恢復。如果此時食用狗、豬、羊肉以及腸血、肥魚、烤肉、油膩食物,必定會腹瀉。腹瀉後就難以救治。(○按:此方源自肘後備急方。)還要禁止食用餅餌、烤肉、棗子、栗子等生冷難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影響消化,停留在腸胃中,導致脹滿結實,大便不通。繼而會再次發熱,病情加重。不僅是飲食方面要有節制,梳頭、洗澡等勞累的事情,也都要小心謹慎。(巢源○按:傷寒病後飲食復發的候證,論述簡略。現在收錄在雜載之中。)

傷寒新瘥。胃氣尚弱。若恣飲食。不能克化。濁穢藏府。依前發熱。若用調和脾胃藥。胃熱轉增。大凡傷寒無和胃之理。治須清熱消食。輕者。胸中微滿。謂之遺熱。損谷自愈。重者。胸高喘滿腹脹。必須吐下。梔豉枳黃湯主之。(○當是枳梔湯。加大黃。)煩熱甚者。竹葉石膏湯。

胸痞者。生薑瀉心湯。飲酒復者。其熱尤甚。蓋酒性至熱。必煩躁乾嘔舌胎。妄語不寐者。解毒湯。(入門○飲酒復、出外臺。既抄於前。)

白話文:

傷寒剛痊癒,胃氣還很虛弱,如果貪吃過量,身體無法消化,濁氣就會留在臟腑,導致舊病復發,再度發燒。如果用調理脾胃的藥,反而會加重胃熱。總之,傷寒病沒有調和胃氣的道理,治療應該以清熱消食為主。症狀輕微的,胸口微微發脹,叫做遺熱,只要少吃點東西,就能自然痊癒。症狀嚴重的,胸口發悶、呼吸急促、肚子脹,就必須用吐瀉的方法治療,可以用梔豉枳黃湯。煩熱嚴重的,可以用竹葉石膏湯。胸口鬱悶的,可以用生薑瀉心湯。如果因喝酒而舊病復發,熱症會更加嚴重,因為酒性非常熱。這時候會出現煩躁、乾嘔、舌苔厚、胡言亂語、失眠等症狀,可以用解毒湯。

傷寒才愈。脾胃尚虛。雖消中固宜節食。若恣食而再熱者。名曰食復。宜六君子湯一小劑。或加神麴。麥芽。予嘗見食復多死者。蓋以久敝之脾胃。不能化驟進之食物也。(程氏醫彀)

若因飲食所傷者。或吞酸作噯。或心腹滿悶。而加熱者。此名食復。輕則損谷自愈。重則消導方愈。(溫疫論)

車口何姓者。在濟患傷寒。後食肉復。醫與利藥下之。下後身熱耳聾。口乾不渴。喜漱水不欲咽。是熱在經。予視之曰。此誤下亡陰。猶有表證。與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山梔。麥冬。五味。歸。芍。生地。一服減半。四劑良愈。(類案○以上食復)

白話文:

傷寒才愈

脾胃虛弱,雖然消食,仍宜節制飲食。若暴飲暴食,導致復發發熱,稱之為「食復」。此時宜服用「六君子湯」一劑,或可添加「神曲」、「麥芽」。過去曾見過許多因食復而致死的案例,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已久,無法消化大量食物所致。(程氏醫彀)

若因飲食所傷者

若因飲食所傷,或嘔吐酸水、打嗝,或心腹脹悶、發熱,也稱為「食復」。輕者只需少進食即可自行恢復,重者則需以消導法治療。(溫疫論)

車口何姓者

車口有一位姓何的人,染患傷寒後痊癒。之後暴食肉類而病復。醫師施以瀉劑治療,瀉後致使身體發熱、耳聾、口乾而不覺渴,喜好漱水但不願吞嚥,這是熱在經絡的症狀。我診察後說:「這是錯誤施以降氣藥,導致陰液耗損,尚有表邪未除。」於是給予「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再加「天花粉」、「山梔」、「麥冬」、「五味子」、「當歸」、「芍藥」、「生地」。服用一劑後症狀減半,四劑後痊癒。(類案 ○ 以上為食復)

夫傷寒病新瘥。未滿百日。氣力未平復。而以房室者。略無不死也。有得此病愈後六十日。其人已能行射獵。因而房室。即吐涎而死。病雖云瘥。若未平復。不可交接。必小腹急痛。手足拘拳。二時之間亡。範汪方云。故督郵顧子獻得病。已瘥未健。詣華敷視脈。敷曰。雖瘥尚虛未平復。

陽氣不足。勿為勞事也。能勞尚可。女勞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獻婦聞其瘥。從百餘里來省之。住數宿止。交接之。間三日死。婦人傷寒雖瘥。未滿百日。氣血骨髓。未牢實。而合陰陽快者。當時乃未即覺惡。經日則令百節解離。經絡緩弱。氣血虛。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傷寒病初癒的人,在沒有完全康復之前進行性生活,基本上都會死亡。有人在痊癒60天後能夠行走、狩獵,但因為性行為而突然死去。即使病情已經好轉,但如果身體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就不要進行性交,否則可能會出現腹部疼痛和四肢抽搐等症狀,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如果一個人的陽氣不足,就不應該做過於疲累的事情,尤其是女性更不能太勞累。一位名叫顧子獻的男人得了病,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仍舊虛弱不夠強壯。他去請教醫生華敷,華敷告訴他要避免做一些會使自己感到疲憊的事。他的妻子聽說他好了,於是走了100多里的路去看望他。他們在一起住了幾晚之後發生了性關係,結果三天後顧子獻死了。女人如果有傷寒病,就算病情已經好轉,但在一百天內她的血液、骨骼和精氣神都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最好不要與男性進行性行為。這樣做的時候不會立即感覺不舒服,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讓全身各處變得鬆散,筋骨變軟,氣血衰弱,骨頭裡的精氣也會流失掉,最後會讓人感到昏沈乏力。

氣力不足。著床不能動搖。起居仰人。食如故。是其證也。丈夫亦然。其新瘥虛熱未除。而快意交接者。皆即死。(巢源)

男子房勞復。發熱口噤。臨死舌出數寸。又始得病。百節痛如被打。渾身沉重。恍惚失措。脈促而絕。不可治。或有吐涎不止。或有讝妄煩亂者。皆不可治。(總病)

仲景止言陰陽易。而千金復增女勞復證。昔賢相傳。陰陽易猶可生。若女勞復必死者。何也。愚以復病。由病後正氣大虛。餘邪不能傳易於人。因而自病。則多死。以其人不堪再病故也。易病。由病人正氣稍復。不病之人。正氣久虛。餘邪遂至傳易。因而忽病。然猶可生。以其人病尚初發也。(辨注)

白話文:

  1. 氣力不足,躺在牀上無法移動。日常起居需要他人照顧,飲食照舊,這就是病症表現。男性也是如此。對於剛痊癒、還存在虛熱,但卻過度性行為的,會立即死亡。

  2. 男性過度房事後,出現發熱、口緊閉,臨死時舌頭突出數寸。起初患病,全身各部位疼痛如被打擊,身體沈重,神志迷糊,脈搏快速消失,無法救治。也可能出現不停嘔吐唾液,或有神智混亂、煩躁不安的情況,同樣無法救治。

  3. 仲景只提到了陰陽易病,千金方又增加了女性勞累過度的病症。古人傳承認為,陰陽易病可能存活,但如果女性勞累過度再次病發必死,為什麼呢?我認為再次病發是因為病後體質嚴重衰弱,餘下的邪氣無法傳給他人,而是導致自身疾病加重,所以大多會死亡。因為這種人無法承受再次病發。而陰陽易病則是因為病人的體質稍微恢復,健康人體質長期衰弱,餘下的邪氣會傳給健康的人,導致突然生病,但還有可能存活,因為這種人病發還在初期。

逍遙湯。治有患傷寒瘥後。血氣未平。勞動助熱。復還於經絡。因與婦人交接。搖欲而復發。不易有病者。謂之勞復。

人參,知母,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黃,韭根,柴胡,犀角,竹青,如卵縮腹痛。倍加。

水二鍾。棗二枚。姜三片。煎之。(六書)

若犯內事陰虧者。宜六味生乾地黃湯。氣少者。倍加人參湯主之。(金鑑○案以上諸復治法。當通用之。)

白話文:

【逍遙湯】治療患有傷寒痊癒後,氣血尚未平穩,勞動幫助熱氣再次回到經絡,並與婦女交合搖動慾望復發的情況,不容易患病的人稱爲勞復。 人參、知母、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黃、韭菜根、柴胡、犀角、竹青,如果出現腹部收縮疼痛的症狀可以加倍使用。 用水兩鍾,紅棗兩個,生薑三片煮沸即可服用。(《六書》) 如果是內臟虧損導致的問題,則應選擇六味生乾地黃湯;若是元氣不足則可增加人參湯來調理。(《金鑑·案例以上諸復治療方法應當普遍適用》)

嘗治傷寒病未平復。犯房室。命在須臾。用獨參湯。調燒裩散。凡服參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藥不可執一也。(準繩○案原文引張兼善。論用燒裩散之理。文繁不錄。又案此證。蓋是脫陽。當考少陰病四逆變方。○以上女勞復)

若無故自復者。以伏邪未盡。此名自復。當問前得某證。所發亦某證。稍與前藥。以徹其餘邪。自然獲愈。(溫疫論○右自復)

白話文:

曾經治療過傷寒病,病情還沒完全康復,就過早地親近房室,性命危在旦夕。於是使用獨參湯,搭配燒裩散,總共服用參藥一、二斤以上,最終有三四個人得以痊癒。可見,用藥不可一成不變。

如果病好了又無緣無故地復發,這是因為病邪沒有完全清除,這叫做自復。應該詢問患者之前出現的症狀,以及這次復發的症狀,稍微調整之前的藥方,徹底清除殘餘病邪,自然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