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1)

1. 失血

深師。黃土湯。療鼻衄。去五藏熱。氣結所為。或吐血者。方。

當歸,甘草(炙),芍藥,黃芩,芎藭(各三兩),桂心(一兩),生地黃(一斤),青竹皮(一兩),釜月下焦黃土(如雞子一枚碎綿裹)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竹皮減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外臺○案千金無桂心。),聖惠。治熱病鼻衄。黃龍湯。於本方。去芎藭。桂心。加川升麻。川樸消。

治傷寒心肺熱毒。鼻衄不止。或兼唾血。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三分),黃芩(一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伏龍肝(三分),淡竹茹(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亂髮灰一錢。攪令勻。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之。以差為度。(聖惠)

治時氣鼻衄。煩躁不止。頭痛氣逆。宜服石膏飲子。方。

石膏(二兩),甘草(半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柴胡(一兩),桂心(半兩),生地黃(三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先以水一大盞半。浸伏龍肝二兩。澄取清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

治傷寒上膲壅熱。心神煩躁。鼻衄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川大黃(三分),梔子仁(一分),犀角屑(半兩),石膏(三兩),羚羊角屑(半兩),藍葉(三分),甘草(半兩),川樸消(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差為度。(聖惠)

衄而煩者。竹葉石膏湯。以散經中之邪。(入門)

生地芩連湯。治鼻衄成流。久不止者。或熱毒入深。吐血不止者。

黃芩,山梔,桔梗,甘草,生地黃,黃連,柴胡,川芎,芍藥,犀角,如無。升麻代之。

外用劫法。水紙搭於鼻沖。(○次條山梔方。是。),水二鍾。棗二枚。煎至八分。槌法。臨服入茅根搗汁。磨京墨調服。如無茅根。以藕搗汁亦可。(六書)

傷寒鼻衄。成流久不止者。將山梔。炒黑色。為細末。吹入鼻內。外將水紙。搭於鼻沖。其血自止。(六書)

凡時行衄。不宜斷之。如一二升已上。恐多者。可斷。即以龍骨末吹之。(千金)

治傷寒鼻衄。肺間有餘熱故也。熱因血自上不止。用此方。

牡蠣(二兩半),石膏(一兩六銖)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用治大病瘥後。小勞便鼻衄者。(千金○案此本出肘後。)

治傷寒口鼻俱出血。可及三五升。宜服此方。

亂髮灰(半兩),伏龍肝(一兩)

上件藥。同研令細。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頻服。以差為度。(聖惠)

白話文:

失血

黃土湯可用於治療鼻出血,能去除五臟之熱及氣血凝結所引起的出血。也適用於吐血。藥方如下:

當歸、甘草(炙)、芍藥、黃芩、川芎(各三兩)、桂心(一兩)、生地黃(一斤)、青竹皮(一兩)、釜下焦黃土(如雞蛋大小,用碎棉布包裹)。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水一斗三升,煮沸後,待青竹皮煮至水量減少三升,去除藥渣,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分四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生蔥。(《外台秘要》記載,與《千金方》不同,此方無桂心。) 《聖濟總錄》記載,治療熱病引起的鼻出血,黃龍湯在這個方劑的基礎上,去除川芎、桂心,加入川升麻、川樸消。

治療傷寒引起的心肺熱毒、鼻出血不止,或伴隨吐血,宜服用黃連散。藥方如下:

黃連(三分)、黃芩(一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伏龍肝(三分)、淡竹茹(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亂髮灰一錢,攪拌均勻,再煎煮三沸,溫服,頻服,直至症狀減輕。(《聖濟總錄》)

治療因時氣引起的鼻出血、煩躁不安、頭痛、氣逆,宜服用石膏飲子。藥方如下:

石膏(二兩)、甘草(半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柴胡(一兩)、桂心(半兩)、生地黃(三兩)。將以上藥材切碎拌勻,每次服用半兩,先用一大盞半的水浸泡伏龍肝二兩,取其澄清液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渣,溫服。(《聖濟總錄》)

治療傷寒引起的胸膈壅塞、心煩躁、鼻出血不止,宜服用黃芩散。藥方如下:

黃芩(三分)、川大黃(三分)、梔子仁(一分)、犀角屑(半兩)、石膏(三兩)、羚羊角屑(半兩)、藍葉(三分)、甘草(半兩)、川樸消(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渣,溫服,直至症狀減輕。(《聖濟總錄》)

鼻出血伴隨煩躁,可用竹葉石膏湯,以散發經絡中的邪氣。(《醫門入門》)

生地芩連湯可用於治療鼻出血不止,或熱毒入深,吐血不止。藥方如下:

黃芩、山梔、桔梗、甘草、生地黃、黃連、柴胡、川芎、芍藥、犀角(若無犀角,可用升麻代替)。

外用方法:用水浸濕的紙巾敷在鼻樑穴位上。(《外台秘要》中另有山梔子方)。取水二鐘、大棗二枚,煎至八分,將茅根搗汁,或用藕搗汁代替,與藥一起服用。(《備急千金要方》)

傷寒引起的鼻出血不止,可將山梔子炒至黑色,研成細末,吹入鼻孔,並用濕紙巾敷在鼻樑穴位上,止血。(《備急千金要方》)

一般情況下,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鼻出血不宜驟然止血。如果出血量超過一二升,則可考慮止血,用龍骨末吹入鼻孔。(《千金方》)

治療傷寒引起的鼻出血,由於肺部餘熱導致,熱邪導致出血不止,可用此方:

牡蠣(二兩半)、石膏(一兩六銖)。將兩味藥研細,酒服,每次方寸匕,一日三四次,也可製成蜜丸,如梧子大小。適用於大病痊癒後,輕微勞累就鼻出血者。(《千金方》,此方源於《肘後備急方》)

治療傷寒引起的口鼻同時出血,出血量可達三五升,可用此方:

亂髮灰(半兩)、伏龍肝(一兩)。將兩味藥研細,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汲水調服,頻服,直至症狀減輕。(《聖濟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