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6)

1. 發斑

邪留血分。裡氣壅閉。則伏邪不得外透而為斑。若下之。內壅一通。則衛氣亦從而疏暢。或出表為斑。則毒邪亦從而外解矣。若下後斑漸出。不可更大下。設有下證。少與承氣。緩緩下之。若復大下。中氣不振。斑毒內陷。則危。宜托裡舉斑湯。(溫疫論)

凡癍疹初見。須用紙捻。照看胸背兩脅。點大而在皮膚之上者。為斑。或云頭隱隱。或瑣碎小粒者。為疹。又宜見而不宜多見。按方書謂。斑色紅者屬胃熱。紫者熱極。黑者胃爛。然亦必看外症所合。方可斷之。春夏之間。濕病俱發癍疹。甚如淡紅色。四肢清。口不甚渴。脈不洪數。

此非虛斑。即陰斑。或胸微見數點。面赤足冷。或下利清穀。此陰盛格陽於上。當溫之。若斑色紫而點小者。心胞熱也。點大而紫。胃中熱也。斑黑而光亮者。熱毒極熾。雖屬不治。然其人氣血充者。依法治之。或有可救。若黑而晦者。必死。黑而隱隱。四旁赤色者。乃火鬱內伏。

大用清涼透發。間有轉紅而可救者。又有夾斑帶疹。皆是邪之不一。各隨其部而泄。然斑屬血者恆多。疹屬氣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氣外露之象。發出之時。宜神情清爽。方為外解里和。如斑疹出而昏者。此正不勝邪而內陷。或胃津內涸之故矣。(吳醫匯講。葉天士溫證論治)

凡傷寒發斑。雖大約從頭面胸前起。但必手足背心。一齊透露為妙。凡有一處不透。毒必內陷。遂有棘手之虞。(沈氏)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白芍藥,甘草(炙各一十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日二三服。(和劑),活人。名升麻湯。(○案此本千金小兒芍藥四物解肌湯。今去黃芩。加甘草。)

玄參升麻湯。治傷寒發汗吐下後。毒氣不散。表虛里實。熱發於外。故身斑如錦紋。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閉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服。(活人)

陽毒升麻湯。治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見鬼。或下利。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紋。喉咽痛唾膿血。(○唾。原作下。今改。)

升麻(二分),犀角屑(一分),射干(一分),黃芩(一分),人參(一分),甘草(一分)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飲一湯盞。食頃再服。溫覆。手足出汗。汗出則解。不解重作。(活人)

蘊要。犀角玄參湯。治發斑毒盛。於本方。加黑玄參。

化斑湯。治斑毒。(○此三字。從醫方類聚引錄。)

人參(半兩),石膏(半兩),萎蕤,知母,甘草(各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糯米一合。煎至八分。取米熟為度。去滓溫服。(活人),證治論。用化斑湯。乃白虎加人參湯別名也。(活人書括○準繩。趙嗣真亦引王仲弓。云。發斑。皆用白虎加人參湯。一名化斑湯。)

白話文:

發斑

邪氣滯留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在氣機壅塞不通,邪氣就無法外洩而形成斑疹。如果使用瀉下方法,內在壅塞得以疏通,則衛氣也能順利運行,邪氣可能外透形成斑疹,毒邪也就得以從體表排出。如果瀉下後斑疹逐漸出現,就不能再加大瀉下的力度。如果出現瀉下證狀,應少量使用承氣湯,緩慢地瀉下。如果再次大量瀉下,中氣就會虛弱,斑毒會內陷,就會很危險,應當使用托裡舉斑湯。

各種斑疹初現時,要用紙捻輕輕按壓胸背兩側,觀察皮疹,點狀且隆起於皮膚者為斑,有些皮疹隱隱約約,或像細小的顆粒者為疹。斑疹宜出現,但不宜過多。古籍記載,斑疹顏色鮮紅者屬於胃熱,紫色者熱度極高,黑色者胃部潰爛,但需結合其他症狀才能判斷。春夏季節,濕邪常與斑疹一起發生,表現為淡紅色,四肢清冷,口不渴,脈象不洪大不快速。

這不是虛弱引起的斑疹,而是陰邪引起的斑疹,可能胸部僅見少數幾點,面部發紅腳冷,或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這是陰盛陽虛,應該溫補。如果斑疹顏色紫紅而點狀細小,是心包有熱;點狀大而紫,是胃中有熱;斑疹黑色而光亮,是熱毒極盛,雖屬不治之症,但如果患者氣血充盈,仍可依法治療,或有可救之處。如果黑色而暗淡無光,必死無疑;黑色而隱約,周圍發紅,是火邪鬱結於內。

應當大量使用清熱解毒、透發的藥物,有些斑疹顏色轉紅的可以治療;有些斑疹夾雜疹子,這是邪氣種類不同,應各自從其所在部位排出。但斑疹多屬血分,疹子多屬氣分。斑疹都是邪氣外露的表現,發疹時,精神狀態應清爽,才是邪氣外解,內裡調和。如果斑疹出現而神志昏迷,這是正氣不勝邪氣而內陷,或是胃液枯竭所致。

傷寒發斑,雖然大致上從頭面胸前開始,但必須手足心背都同時透發才好,如果有一處不透,毒邪就會內陷,就會很難處理。

升麻葛根湯組方及用法:

玄參升麻湯組方及用法:

陽毒升麻湯組方及用法:

蘊要犀角玄參湯:在基本方中,加入黑玄參。

化斑湯組方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