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八 (5)
卷八 (5)
1. 發斑
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凡內外熱熾。汗下不解。煩悶咳嘔。足冷耳聾。便是發斑之證。(總括)
傷寒發斑。先用紙然燈。照看病人面部胸堂。四肢背心。有紅點起者。乃發斑也。大抵鮮紅起發者吉。雖大亦不妨。但忌稠密成片。紫赤者難治。雜黑者尤為難也。有來勢急者。發熱一二日便出斑。來勢援者。發熱三四日而出也。凡斑既出。頗得脈洪數有力。身溫足緩者。易治。
若脈沉小。足冷。元氣弱者。多難治。凡斑欲出未出之際。且與四味升麻湯。先透其毒。若脈弱者。倍加人參。食少大便不實者。倍加白朮生之。若斑已出。則不宜再升發也。又不可發汗。汗之更增斑爛。又不宜早下之。則斑毒內陷也。如脈洪數。熱盛煩渴者。以人參化斑湯主之。
若消斑毒。或以犀角玄參湯。大青四物湯之類。如熱毒內甚。心煩不得眠。錯語呻吟者。以黃連解毒湯。加升麻。玄參。大青。犀角之類。主之。熱甚煩渴喘咳者。解毒合化斑湯主之。若斑勢稍退。內實不大便。讝語有潮熱者。大柴胡湯。加芒消。或調胃承氣湯。下之。曾治一人。
傷寒發斑。四肢強硬。昏沉讝語不知人。大便四五日不通。以調胃承氣湯。一下而愈。如未可下。有潮熱煩渴者。且與小柴胡湯。去半夏。加黃連。山梔。黃檗。括蔞根。主之。或加大青亦佳。如無。以大藍葉代之。或真青黛代之。亦可。大抵解胃熱胃爛之毒。必以黃連。大青。
犀角。玄參。升麻。青黛。石膏。知母。黃芩。山梔。黃檗之類。要在審察病情。合宜而用之矣。凡斑已出未出之時。切不可便投寒涼之藥。以攻其熱。並飲涼水等物。恐傷胃氣。作嘔吐也。凡治斑。不可專以斑治。必察脈之浮沉。病之虛實。而治之。則為善治斑也。(蘊要○案原分傷寒。
時氣。溫毒。陽毒。內傷寒。陰證。六證。頗屬冗雜。今撮其要。並加錯易。但陰證。錄出於後。)
發斑證。輕則如疹子。重則如錦紋。其致此之由。雖分數種。然總由寒毒不解而然。如當汗不汗。則表邪不解。當下不下。則里邪不解。當清不清。則火盛不解。(○瘟疫論類編。此下云。有疫毒鍾厚。而蓄毒不解者。)當補不補。則無力不解。或下之太早。則邪陷不解。或以陽證。
誤用溫補。則陽亢不解。或以陰證。誤用寒涼。則陰凝不解。凡邪毒不解。則直入陰分。鬱而成熱。乃致液涸血枯。斑見肌表。此實毒邪固結。營衛俱劇之證也。但斑有微甚。勢有重輕。輕者。細如蛔跡。或先紅而後黃。重者。成粒成片。或先紅而後赤。輕者。只在四肢。重者。
乃見胸腹。輕者。色淡而隱。重者。色紫而顯。若見黑斑。或大便自利。或短氣。或二便不通。則十死九矣。凡病傷寒。而汗下溫清。俱不能解。及足冷耳聾。煩悶咳嘔者。便是發斑之候。(景岳)
白話文:
發斑
紅色斑點出現,五個病人中只有一個能活;黑色斑點出現,十個病人必死。凡是內外熱盛,汗出不暢,煩躁悶悶、咳嗽嘔吐、腳冷耳聾,就是發斑的症狀。
傷寒發斑,先用燈火照看病人面部、胸膛、四肢和後背,若出現紅點,便是發斑。鮮紅色的斑點預後較好,即使面積很大也不妨事,但忌諱斑點密集成片;紫紅色的斑點難治,夾雜黑色的斑點則更難治療。發斑來勢急的,發熱一兩天就出斑;來勢緩的,發熱三四天後才出斑。斑點出現後,如果脈搏洪大有力,身體溫暖,腳不冷,則容易治療。
如果脈搏沉細,腳冷,元氣虛弱,則多難治療。斑點將要出現時,可以服用四味升麻湯先解毒。脈搏虛弱者,要加倍人參;食慾不振,大便不通者,要加倍白朮(生用)。斑點已出現,則不宜再用升發的藥物,也不可再發汗,因為發汗會使斑點更嚴重;也不宜過早瀉下,以免斑毒內陷。如果脈搏洪大有力,熱盛煩渴,則可用人參化斑湯。
要消退斑毒,可以用犀角玄參湯、大青四物湯等。如果熱毒內盛,心煩失眠,胡言亂語呻吟,則用黃連解毒湯,再加升麻、玄參、大青、犀角等。熱盛煩渴、喘咳,則用解毒合化斑湯。如果斑點稍微消退,但大便不通,胡言亂語,有潮熱,則用大柴胡湯加芒硝,或用調胃承氣湯瀉下。曾經治療過一個人,傷寒發斑,四肢僵硬,昏迷胡言亂語,不認識人,大便四五天不通,用調胃承氣湯瀉下一次,病就好了。如果不宜瀉下,但有潮熱煩渴,則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黃連、山梔、黃柏、括蔞根;也可以加大青,沒有大青可以用大藍葉或真青黛代替。總之,治療胃熱胃爛引起的斑毒,必須用黃連、大青、犀角、玄參、升麻、青黛、石膏、知母、黃芩、山梔、黃柏等藥物。治療時務必仔細觀察病情,根據病情選用藥物。斑點將要出現或已經出現時,絕對不可服用寒涼的藥物來攻其熱,也不可喝冷水等,以免傷及胃氣,引起嘔吐。治療發斑,不可只針對斑點治療,必須觀察脈象的浮沉,疾病的虛實,然後再治療,這才是善治發斑的方法。
發斑證,輕則像疹子,重則像錦紋。發病的原因雖然有多種,但總的來說是寒毒不解造成的。該出汗不出汗,則表邪不解;該瀉下不瀉下,則里邪不解;該清熱不清熱,則火盛不解;該補不補,則元氣不足;或瀉下太早,則邪氣內陷;或陽證誤用溫補,則陽氣過盛;或陰證誤用寒涼,則陰寒凝滯。凡是邪毒不解,就會直入陰分,鬱而化熱,導致津液枯竭,血液乾枯,斑點就出現在皮膚表面。這實際上是毒邪固結,營衛俱受損的病症。斑點有輕重之分,輕者細如蛔蟲的糞便痕迹,或先紅後黃;重者成粒成片,或先紅後赤;輕者只在四肢,重者見於胸腹;輕者顏色淡而隱約,重者顏色紫而明顯。如果出現黑斑,或大便溏瀉,或氣短,或大小便不通,則十死九生。凡是傷寒病人,汗、瀉、溫、清等方法都不能解決,而且腳冷耳聾,煩躁悶悶、咳嗽嘔吐,便是發斑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