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2)

1. 熱入血室(當參產後)

今邪逐血。並歸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湯劑可及。故當刺期門也。(同上)

張太學璇浦內人。患熱入血室。發狂欲殺人。白下醫以傷寒治之。煎藥未服。陳錫玄邀仲淳往診。仲淳云。誤矣。覆其藥。投一劑而安。先與童便。繼與涼血行血。安心神藥。遂定。(廣筆記)

白話文:

現在邪氣入侵血室(產後),都聚集在肝經,停留在膻中(胸部中央),凝結在乳房下方,所以用手觸摸就會疼痛。一般的湯藥無法奏效,因此應該用針刺期門穴。

張太學璇浦夫人的內人,患有熱入血室,發狂想要殺人。當地醫生用治療傷寒的方法治療她,藥煎好了還沒服用,陳錫玄就邀請仲淳前去診治。仲淳說:「治錯了!」,便把之前的藥撤掉,給她服用一劑藥就痊癒了。治療方法是先給她喝童子尿,接著再服用涼血、行血、安神藥物,於是病情就穩定下來了。

2. 妊娠傷寒

妊婦傷寒。仲景無治法。非無治法也。以其有岐伯有故無損。可犯衰其大半一條。更不必云謂紛紛也。豈可云仲景無治法。不言婦人妊娠之的方也。仲景一書。婦人小兒兼之矣。(元戎)

孕婦時疫。設應用三承氣湯。須隨證施治。切不可過慮。慎毋惑於參朮安胎之說。病家見用承氣。先自驚疑。或更左右嘈雜。必致醫者掣肘。為子母大不祥。若應下之證。反用補劑。邪火壅鬱。熱毒愈熾。胎愈不安。耗氣搏血。胞胎何賴。是以古人有懸鐘之喻。梁腐而鍾未有不落者。

惟用承氣。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熇頓為清涼。氣回而胎自固。用當此證候。反見大黃。為安胎之聖藥。歷治歷當。子母俱安。若腹痛若錐。腰痛如折。此時未墮欲墮之候。服藥亦無及矣。雖投承氣。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為胎墮。必反咎於醫也。或詰余曰。孕婦而投承氣。

設邪未逐。先損其胎。當如之何。餘日。結糞瘀熱。腸胃間事也。胎附於脊。腸胃之外。子宮內事也。藥先到胃。瘀熱始通。胎氣便得舒養。是以興利除害。於頃刻之間。何慮之有。但毒藥治病。衰去七八。餘邪自愈。慎勿過劑耳。凡孕婦時疫。萬一有四損者。不可正治。

當從其損而調之。產後同法。非其損而誤補。必死。(溫疫論)

吳又可云。大黃為安胎之聖藥。是專為里證應下者言之。若邪尚在表者。當速散其表邪。毋使內陷。為上乘也。(說疫)

凡胎前疫證與傷寒陽明府證。內實便秘。須急通大便。方不損胎。若大便自利者。真氣下泄。胎必難保。惟大小便如常。知里無熱。則不傷胎氣。(醫通)

成州團練使張銳字子剛。以醫知名。居於鄭州。政和中蔡魯公之孫婦有娠。及期而病。國醫皆以為陽證傷寒。懼胎之墮。不敢投涼劑。魯公密邀銳視之。銳曰。兒之(○一作處)胎。十月將生矣。何藥之敗。即以常法與藥。且使倍服之。半日而兒生病亦失去。明曰。婦人(○一作大)泄而喉閉不入食。

案醫復指言其疵。且曰。二疾如冰炭。又產蓐甫近。雖扁鵲復出。無活理也。銳曰。無庸憂。將使即日愈。乃入室。取藥數十粒使吞之。咽喉即通。下泄亦止。逮滿月。魯公開宴。自諸子諸孫。及女婦孫婿。合六十人。請銳為客。公親酌酒為壽曰。君之術通神。吾不敢知。敢問一藥而治二疾。

何也。銳說。此亦無所載。(○一作銳曰。此於經無所載。)特以意處之。曏者所用。乃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爾。方喉閉不通。非至寒藥不為用。既已下咽。則消釋無餘。其得至腹中者。附子力也。故一服而兩疾愈。公大加嘆異。盡斂席上金匕箸遺之。(醫說。引夷堅志。

妊娠傷寒。倘見腰腹痛。必墮無疑。須預言之。藥無及矣。若其脈數疾無倫。喘脹嘔逆。腹中重墜。不能轉側。當臍久按覺冷。或有瘀垢下行。但看舌色。及爪甲青色。其胎已死也。急宜平胃散。煎成調芒硝半兩許下之。虛極不勝藥力者。加人參兩許駕馭之。若並唇面青黑。而嘔噦不止。口中有穢氣者。子母俱死。切勿用藥。(緒論)

白話文:

標題:[孕期感染風寒]

對於孕婦感染風寒,張仲景並未記載治療方法,但這並不意味着沒有治療方式。根據岐伯的說法,疾病的發生必有原因,只要找到病因,病情就能減緩一半。因此,我們無需過於擔憂張仲景沒有提及孕婦風寒的特定療法。他的著作中,其實已經涵蓋了婦人與兒童的疾病。

孕婦在流行病期間,如果需要用到承氣湯等藥物,必須依據病情來決定,不能過度憂慮。別被參術安胎的觀念迷惑,病人看到要使用承氣湯可能會驚慌,或者旁人意見雜亂,這將限制醫生的治療手段,對母子都不好。如果應該使用下法卻用了補藥,邪火會更旺,熱毒更加猛烈,胎兒反而更不安全,氣血耗損,胚胎就無法得到滋養。古人有“懸鐘”的比喻,就像木樑腐爛,鍾自然會掉下來一樣。

只有使用承氣湯,驅逐邪氣,火毒纔會消散,身體由熱轉涼,氣機恢復,胎兒自然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大黃成了安胎的聖藥,歷史上的案例證明了它的效果,母子都能平安。但如果腹痛劇烈,腰痛如同折斷,這是即將流產的徵兆,此時用藥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即使用了承氣湯,也只能治好母親的疾病,胎兒可能保不住,不明情況的人會責怪醫生。有人質疑說,孕婦使用承氣湯,如果邪氣沒清除,先傷害了胎兒怎麼辦?我的回答是,結糞和瘀熱是腸胃的問題,胎兒附着於脊椎外,屬於子宮內部的事。藥物首先作用於腸胃,瘀熱開始疏通,胎兒就能得到舒養。所以,治療過程中去除有害因素,對胎兒無害,無需擔憂。但要注意,毒性強的藥物治病時,症狀減輕七八成即可停藥,避免過量。孕婦流行病期間,如果有四肢損傷的情況,不能直接治療,應當調整損傷部位。產後同樣遵循此原則,如果不是損傷而誤用補藥,後果可能很嚴重。

吳又可認爲大黃是安胎的聖藥,這是專門針對裏證需要下法的情況而言的。如果邪氣還在表層,應迅速疏散表邪,防止內陷,這是上策。

任何孕婦流行病或陽明腑實證,如果便祕,必須緊急通便,纔不會損害胎兒。如果大便自利,真氣下泄,胎兒難以保住。只有大小便正常,知道體內無熱,纔不會傷及胎氣。

成州團練使張銳,以醫術聞名,住在鄭州。政和年間,蔡魯公的孫媳婦懷孕到了預產期,突然生病。國醫都認爲是陽證傷寒,擔心胎兒會流產,不敢使用寒性藥物。魯公祕密邀請張銳來看診。張銳說,胎兒已經足月,準備出生,任何藥物都不會敗壞胎兒,於是按照常規給予藥物,並建議加倍服用。半天后,胎兒出生,病症也消失了。第二天,婦女腹瀉,喉嚨閉塞,無法進食。其他醫生再次指出問題所在,說:“兩種病像冰和炭一樣相反,再加上剛生產不久,即使扁鵲重生,也沒有辦法救治。”張銳說:“不用擔心,今天就可以痊癒。”他進入房間,取出幾十粒藥讓患者吞下,咽喉立即通暢,腹瀉也停止了。滿月那天,魯公舉辦宴會,邀請所有子孫,包括女婿,共六十人,請張銳爲嘉賓。魯公親自斟酒祝壽說:“您的醫術通神,我不敢瞭解,但我敢問,一劑藥能治療兩種病,是怎麼做到的?”張銳回答:“這在古籍上沒有記載,只是憑直覺處理。之前使用的藥物是附子理中丸,外面包裹着紫雪。當喉嚨閉塞,非極寒藥物不可用。藥物下嚥後,寒性藥物就會分解消失,到達腹部的是附子的作用,所以一劑藥就治癒了兩種病。”魯公大爲讚歎,將席上的金勺筷子都送給了他。

孕婦感染風寒,如果出現腰腹痛,毫無疑問會流產,必須提前告知,藥物無法阻止。如果脈搏異常快速,呼吸困難,嘔吐,腹中墜重,不能翻身,臍部長時間按壓感覺冷,或者有血塊排出,觀察舌頭和指甲的顏色,如果變成青色,說明胎兒已經死亡。此時應立即使用平胃散,加入約半兩芒硝,如果體質極度虛弱,可以加入人參來增強藥力。如果嘴脣和麪部也變青黑,持續嘔吐,口中散發惡臭,母子都將死亡,切勿用藥。

熱病導致胎兒在腹中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回答是:因爲母親患有熱病,到第六、七天後,臟腑極度發熱,煮熟了胎兒,導致死亡。由於胎兒死亡,身體變冷無法自行產出,只需服用黑神散溫暖胎兒,不久胎兒就會自動產出。如何判斷胎兒是否已經死亡?觀察產婦舌頭的顏色,如果變青,就是這個跡象。

黑神散的成分包括:肉桂心、當歸、白芍、炙甘草、生乾地黃、炮乾薑、炒黑豆(去皮)、炮附子(去皮臍)。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溫酒調服。另一個配方中沒有附子,但有蒲黃。

罩胎散用於治療孕婦感染風寒,高熱、煩悶、口渴,可能傷害胎兒。

卷荷葉(嫩者焙乾一兩),蚌粉花(半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蜂蜜,用新鮮井水調服,飯前服用。

治療孕婦遇到流行病,預防胎兒流產的方子:

取竈中的黃土,用水和成糊狀,塗抹在肚臍周圍。乾燥後再塗抹在腹部,範圍大約五寸。也可以用酒和米湯調和塗抹,效果良好。

以上內容翻譯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請注意,這些信息僅供參考,實際應用時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