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五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2)

1. 三承氣湯變諸方(附導法)

鼓舞胃氣。宿物始動也。張氏醫通。有用此方案。蓋據其說。云。用人參者。藉以資助胃氣。行其藥力。則大黃輩。得以振破敵之功。非謂虛而兼補也。當知黃龍湯中用參。則硝黃之力愈銳。用者不可不慎。愚謂是亦不能無其理。然胃實者。固非此論。)節庵治一壯年。夏間勞役後。

食冷物。夜臥遺精。遂發熱痞悶。至晚頭額時痛。兩足不溫。醫不知頭痛為火熱上乘。足冷為脾氣不下。誤認外感來陰。而與五積汗之。則煩躁口乾。目赤便秘。明日便與承氣下之。但有黃水。身強如痙。煩躁轉劇。腹脹喘急。舌胎黃黑。已六七日矣。診其脈六七至。而弦勁急。

以黃龍湯。下黑物甚多。下後腹脹。頓覺躁熱頓減。但夜間仍熱。舌胎未盡。更與解毒湯。合生脈散。加地黃。二劑熱除。平調月餘而安。(緒論○此案本證不了。姑附於此。)

白話文:

促進胃氣運作,才能使宿積的食物開始排出。張氏醫通中曾使用這個方法,其原理是:使用人參,藉以增強胃氣,幫助藥物發揮功效,這樣大黃等瀉下藥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非指虛弱的人也需補益。需了解,黃龍湯中加入人參,能使硝石、黃連的功效更強,使用時需謹慎。我認為這個說法也並非毫無道理,但胃部實證者,則不適用此法。

節庵曾經治療一位年輕力壯的男子,夏天勞作後,吃了生冷食物,晚上遺精,於是發熱、胸悶,晚上頭額疼痛,雙腳冰冷。醫生誤診為外感寒邪,使用五積散發汗,結果導致煩躁、口乾、眼睛紅腫、便秘。隔天,醫生又使用承氣湯瀉下,只排出黃色水樣便,身體僵硬如抽搐,煩躁加劇,腹部脹痛、呼吸急促,舌苔黃黑,持續六七天。診脈發現脈搏六七次/分,但脈象弦緊有力。

於是使用黃龍湯,瀉下大量黑色大便。瀉下後,腹部脹痛減輕,煩躁和發熱也明顯減輕,但晚上仍然發熱,舌苔尚未完全清除。之後又使用解毒湯合生脈散,並加入生地黃,兩劑後發熱痊癒。調養一個多月後康復。(緒論:此病例與本篇主題無直接關係,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