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6)

1. 瘀血

芍藥(三分○千金三兩),地黃(半斤○千金生地黃),丹皮(一兩○千金二兩),犀角屑(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外臺)

千金。名犀角地黃湯。喜忘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聖惠。治熱病發汗而汗不發。致內有積瘀。故吐血不止。生乾地黃散。於本方。加刺薊。柏葉。元戎。犀角地黃湯。治心經邪熱。及發狂。於本方。

去芍藥。加硃砂。黃連。白茯苓。(○此猶用之本方證。而膈熱甚者。為佳。故錄於茲。),蘊要。加味犀角地黃湯。治血結胸中。手不可近。其人漱水不欲咽。或喜忘如狂。或大便黑色。小便自利。此血結胸中。於本方。加大黃。血未下者。更加桃仁。入門。表熱。加柴胡。

黃芩。鼻衄。加山梔。內熱甚。加黃連。溫疫論。先將地黃。溫水潤透。銅刀切作片。石臼內搗爛。再加水如糊。絞汁聽用。其滓入藥內煎。藥成去滓。入前汁合服。

血積胸中。熱之甚也。以犀角地黃湯。

生地黃(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

上㕮咀。水三盞。秤一兩。煎至二盞。去滓。食後服之。(潔古注脈訣○案方中無犀角。蓋犀角消毒飲之例。然加用最妙。又諸家所稱犀角地黃湯。皆是前方。非此方也。)

韓氏微旨方。地黃湯。治病人七八日後。兩手脈沉遲細微。膚冷。臍下滿。或喜或忘。或狂或躁。大便實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畜血證具也。若老年及少年。氣虛弱者。宜此方主之。

生地黃(自然汁一升如無生地黃只用生乾地黃末一兩),生藕(自然汁半升如無藕以刺薊汁半升如無刺薊汁用刺薊末一兩),藍葉(一握切碎乾者末半兩),虻蟲(三十個去足翹炒黃),大黃(一兩銼如骰子大),桃仁(半兩微炒),水蛭(十個)

上同一處。水三升半。同慢火熬。及二升以來。放冷。分三服。投一服。至半日許。血未下再投之。此地黃湯。比抵當湯丸。其實甚輕也。如無地黃汁與藕汁。計升數添水同煎。(元戎)

生漆湯。病人七八日後。兩手脈沉細而數。或關前脈大。臍下滿。或狂走。或喜忘。或譫語不大便。小便自利。若病人年少氣實。即血凝難下。恐抵當丸力不能及。宜此。

生地黃(汁一升如無汁只用生乾地黃三兩半),犀角(一兩鎊為末),大黃(二兩銼碎如骰子大),桃仁(三十個拍碎)

上作一處。用水三升。好酒一升。慢火熬三升以來傾出。濾去滓。再入鍋。投點先生漆一兩半。再熬之。至二升即住。淨濾去滓。放冷作三服。每投服。候半日許血未下。再投一服。候血下即止服藥。如無生地黃汁。更添水一升同煎。(元)

白話文:

瘀血

以下是一些關於瘀血的治療方法和相關藥方,古籍中提到的藥方和用法說明如下:

  • 基礎方劑:

  • 芍藥(約9克,古代劑量可能與現代不同),生地黃(約250克),牡丹皮(約30克),犀角屑(約30克)。

  •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約10公升的水中煮,煮到剩下約4公升,濾掉藥渣,溫服約1公升,一天服用二到三次。

  • 如果患者出現發熱像發狂一樣的症狀,可以加入黃芩約90克。

  • 如果患者脈象大而來得慢,肚子不脹滿,自己卻說脹滿,代表沒有發熱,就不用加入黃芩。

  • 犀角地黃湯(又名千金犀角地黃湯):

  • 若患者出現健忘像發狂的症狀,加大黃約60克,黃芩約90克。

  • 如果患者脈象大而來得慢,肚子不脹滿,自己卻說脹滿,代表沒有發熱,照原方服用即可,不必增加藥材。

  • 用於治療熱病發汗後汗不出,導致體內有瘀血,引起吐血不止的情況。

  • 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刺薊、側柏葉等藥材。

  • 用於治療心經邪熱和發狂。

  • 在原方基礎上去掉芍藥,加入硃砂、黃連和白茯苓。

  • 用於治療因瘀血導致胸部結塊,手不能靠近,患者漱口卻不想吞嚥,或健忘像發狂,或大便呈黑色,小便正常。

  • 在原方基礎上加大黃。若瘀血沒有排出,再加入桃仁。

  • 若有表熱,加入柴胡和黃芩。若有鼻出血,加入山梔子。若內熱嚴重,加入黃連。

  • 藥材處理:

  • 先將生地黃用溫水浸泡透,用銅刀切片,在石臼內搗爛,再加水調成糊狀,絞汁備用,藥渣用於煎藥,煎好後加入之前備用的地黃汁混合服用。

  • 胸中有瘀血,是熱的嚴重表現,可用犀角地黃湯治療。

  • 另一犀角地黃湯(潔古方):

  • 生地黃(約60克),黃芩(約45克),黃連(約30克),大黃(約15克)。

  • 將藥材切碎,加入約750毫升的水,煎煮至約500毫升,去渣後,飯後服用。

  • 此方中沒有犀角,可能是類似於消毒飲的用法,但加入犀角效果更好,其他醫家所說的犀角地黃湯,都是指前面提到的第一個配方,並非此方。

  • 地黃湯(韓氏微旨方):

  • 適用於病人病程七八天後,出現雙手脈象沉遲細微、皮膚冰冷、肚臍下方脹滿、時而高興時而健忘、時而發狂躁動、大便堅硬呈黑色、小便正常。這表示體內有瘀血。年老或年幼、體虛弱的患者適合服用此方。

  • 生地黃汁(約1000毫升,沒有生地黃汁可用乾生地黃粉末約30克),生藕汁(約500毫升,沒有藕汁可用刺薊汁約500毫升,沒有刺薊汁可用刺薊粉末約30克),藍葉(一把切碎,乾燥者用粉末約15克),虻蟲(30個去足翅炒黃),大黃(約30克,切成骰子大小),桃仁(約15克,稍微炒過),水蛭(10個)。

  • 將以上藥材混合,加入約3.5升水,用小火慢熬至約2升,放涼後分三次服用。

  • 先服用一次,如果半天後瘀血沒有排出,再服一次。

  • 這個藥方比抵當湯丸藥性要緩和許多。

  • 若沒有生地黃汁和藕汁,可用水補足水量一同煎煮。

  • 生漆湯:

  • 適用於病人病程七八天後,出現雙手脈象沉細而數、或者關前脈大、肚臍下方脹滿、時而狂走、時而健忘、時而胡言亂語、大便不通、小便正常。若患者年輕體壯,血不易排出,抵當丸藥力不足時,適用此方。

  • 生地黃汁(約1000毫升,沒有生地黃汁可用乾生地黃粉末約105克),犀角(約30克,磨成粉末),大黃(約60克,切成骰子大小),桃仁(約30個拍碎)。

  • 將以上藥材混合,加入約3升水和1升好酒,用小火慢熬至約3升,濾去藥渣,再放入鍋中,加入生漆約45克,再熬至2升即停止,濾去藥渣,放涼後分三次服用。

  • 先服用一次,如果半天後瘀血沒有排出,再服一次,如果瘀血排出就停止服藥。

  • 若沒有生地黃汁,可再加1升水一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