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五 (1)
卷五 (1)
1. 治驗
內子王病傷寒,乃陰隔陽,面赤足冷,而下痢,躁擾不得眠。論者有主寒主溫之不一,不能決。翁以紫雪、匱理中丸進,徐以水漬甘草乾薑湯飲之,愈。且告之曰:下痢足踡,四逆證也。苟用常法,則上焦之熱彌甚。今以紫雪折之,徐引辛甘以溫里,此熱因寒用也。聞者皆歎服。(醫史滄洲翁傳○案此治法,本出醫說,見後卷婦人中。)
或問:陰證傷寒,用附子湯冷服,何也?蓋陰極於下,陽浮在上之治法也。予曾治一人,傷寒十餘日,脈息沉細,手溫而足冷,大便不通,面赤嘔吐煩渴,藥不能下,惟喜涼水二三口,或西瓜一二塊,食下良久而復吐出。此陰寒於內,逼其浮陽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衝咽嗌,
故為面赤嘔煩也。遂用附子大者一個,以生薑自然汁,和白麵包裹,煨熟去面,取附子,去皮臍,切作八片。又以人參三錢,乾薑炮二錢,水二鍾,煎取一鍾,浸於冷水中,待藥冷與之,即愈。此良法也。按內經曰: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藥冷服,下嗌之後,冷體既消,
熱性則發,由是病氣隨愈,嘔煩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之謂也。(蘊要○案此等證治,與前篇陰似陽相發,當參看。)
白話文:
[治療經驗]
我的妻子王氏得了傷寒,這是典型的陰隔陽症狀,臉色紅潤但腳卻冰冷,並伴有下痢,她煩躁不安無法入睡。對於她的病情,醫生們有的認為應該用寒藥,有的認為應該用溫藥,意見不一,無法決定。老先生使用了紫雪丹,並配合理中丸進行治療,再緩慢地讓她喝下用水泡的甘草乾薑湯,最終痊癒。他告訴我們,下痢加上腳蜷縮,這就是四逆症的表現。如果按照常規方法治療,上焦的熱會更嚴重。現在用紫雪丹來抑制熱症,再慢慢引入辛甘的溫裏藥物,這就是所謂的「熱因寒用」。聽到的人都對此表示讚賞和信服。
有人問,陰證傷寒,為什麼要用附子湯冷服?這是因為在陰極於下的情況下,陽氣浮在上部的治療方法。我曾經治療過一個人,他患傷寒十多天,脈搏微弱,手溫但腳冷,大便不通,臉紅,嘔吐,煩躁,口渴,藥物無法下嚥,只喜歡喝幾口水或吃一兩塊西瓜,食物吞下不久又會吐出來。這是因為體內陰寒,迫使上部的陽火失控,聚集在胸中,向上沖擊咽喉。
所以他的臉紅,嘔吐,煩躁。我用了一個大的附子,用生薑汁和白麵包起來,烤熟後去掉麵,取出附子,去掉皮和臍,切成八片。再用三錢的人參,二錢的炮乾薑,兩杯水,煎成一杯,浸泡在冷水中,等到藥冷了再讓他服用,很快就痊癒了。這是個好方法。根據《內經》所說,如果調節寒熱的逆轉,冷熱必須同時進行,那麼熱藥冷服,下嚥後,冷的藥物就會消失,熱的藥性就會發作,因此疾病就會隨之痊癒,嘔吐和煩躁都會消除。這種方法不會違反常情,反而能帶來巨大的好處,這就是所謂的「熱因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