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十二 (9)
卷十二 (9)
1. 渴與水法(當參診察渴條)
則非用甘溫,必不足以挽回。察其喉舌,則些微辛熱,又不可以近口。有如是者,則但將甘溫大補之劑,或單用人參,煎成湯液,用水浸,極冷而飲之。此以假冷之藥,解上焦之假熱,而真溫之性,復下焦之真陽,是非用水,而實亦用水之意。余用此活人多矣,誠妙之甚者也!
惟是假熱之證,則證雖熱,而脈則微,口雖渴,而便則不閉者,此而欲水,必不可與;若誤犯之,則其敗泄元陽,為害不小,有不可不慎也!(景岳○按:蘊要論附子湯冷服,既出厥陰病中。)
白話文:
如果單純使用甘溫的藥物,不足以治療這種口渴。觀察患者的喉嚨和舌頭,如果只是輕微的辛熱,則不能讓患者喝近口的溫熱藥物。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使用甘溫的大補藥劑,或者單獨用人參煎成湯,用冷水浸泡後,再讓患者喝下冰冷的藥湯。這是用甘溫的藥物來緩解上焦虛熱,而藥物的真溫之性又能補益下焦的真陽之氣。這雖然不是直接用水,卻也具有用水治療的效果。我用這個方法救活過很多人,確實非常有效。
但是,如果患者的口渴是虛熱症狀,雖然症狀表現為熱,但脈象卻很微弱;雖然口渴,但卻大便不秘,這種情況想要喝水,就絕對不能給他喝。如果誤用了,就會損傷元陽,危害很大,一定要小心謹慎。(景岳先生批註:參考《蘊要》中關於附子湯冷服的記載,這也是治療厥陰病的方法之一。)
2. 飲食
夫病之新瘥後,但得食糜粥,寧少食乃飢,慎勿飽,不得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引日轉久,可漸食羊肉糜若羹,慎不可食豬狗等肉。(巢源○當參食復)
凡新瘥後,只宜先進白稀粥湯,次進濃者,又次進糜粥,亦須少少與之,常令不足則可,不可盡意過食之也。其諸般肉食等物,皆不可食之。(蘊要)
凡病新瘥,自宜先用陳倉米少許,煎湯少飲,俟其無恙,漸次增濃,胃氣漸旺,穀食漸增,至胃氣復舊,然後少進肉味,撙節愛養,自無復證。若不遵法度,餘熱未除,元氣未復,飲食驟進,腥膻雜沓,未有不復熱者。(溯源集)
時疫有首尾能食者,此邪不傳胃,切不可絕其飲食,但不宜過食耳。有愈後數日,微渴微熱,不思食者,此微邪在胃,正氣虛弱,強與之即為食復。有下後一日便思食,食之有味,當與之,先與米飲一小杯,加至茶甌,漸進稀粥,不可盡意,飢則再與。如忽加吞酸,反覺無味,乃胃氣傷也,當停谷一日,胃氣復,復思食也,仍如漸進法。有愈後十數日,脈靜身涼,表裡俱和,但不思食者,此中氣不蘇,當與粥飲迎之,得谷後即思食覺飢,久而不思食者,一法,以人參一錢煎湯與之,少喚胃氣,忽覺思食,余勿服。(溫疫論)
凡人胃氣強盛,可飢可飽;若久病之後,胃氣薄弱,最難調理。蓋胃體如灶,胃氣如火,穀食如薪,合水穀之精微,升散為血脈者如焰,其糟粕下轉為糞者如爐;是以灶大則薪多火盛,薪斷而余焰猶存,雖薪從續,而火亦燃。若些小鐺鍋,正宜薪數莖,稍多則壅滅,稍斷則火絕,死灰而求復燃,不亦難乎?若夫大病之後,蓋客邪新去,胃口方開,幾微之氣,所以多與早與遲與,皆不可也。宜先與粥飲,次糊飲,次糜粥,次要飲食,尤當循序漸進,毋先後其時,當設爐火,晝夜勿令斷絕,以備不時之用,思谷即與,稍緩則胃飢如灼,再緩則胃氣傷,反不思食矣。
既不思食,若照前與之,雖食而弗化,弗化則傷之又傷,不為食復者,當如初進法。若更多與,及黏硬之物,胃氣壅甚,必脹滿難支,若氣絕谷存,乃致反復顛倒,形神俱脫,而死矣。(同上)
傷寒初病起,不可恣意飲酒,蓋酒乃大熱之物,能熏蒸臟腑,助火發病,謹當戒守。(明條)
傷寒得汗後,不得飲酒,飲之者,殺人難救。(瑣碎錄)
吳介臣傷寒,餘熱未盡,曲池壅腫,不潰,不消,日發寒熱,瘍醫禁止飲食兩月餘,日服清火消毒藥,上氣形脫,倚息不得臥,渴飲開水一二口,則腹脹滿急,大便燥結不通,兩月中用蜜導四五次,所去甚艱,勢大瀕危。邀石頑診之,其脈初按繃急,按之絕無,此中氣逮盡之兆,豈能復勝藥力耶?乃令續進稀糜,榻前以鴨煮之,香氣透達,徐以汁啜之,是夕大便去結糞甚多,喘脹頓止,飲食漸進,數日後腫亦漸消。此際雖可進保元獨參之類,力不能支,僅惟穀肉調理而安。近松陵一人,過餌消導,胃氣告匱,聞穀氣則欲嘔,亦用上法,不藥而痊。(醫通○此案無類可附)
白話文:
[飲食]
當疾病剛剛痊癒後,應只吃稀飯或粥。寧願少吃些,即使餓了也不要吃到飽。千萬不要吃其他食物,即使很想吃也不要隨便吃。隨著時間推移,可以慢慢開始吃羊肉粥或是羊肉湯,但是千萬不要吃豬肉、狗肉等其他肉類。
對於剛痊癒的人來說,應該先喝些白稀粥湯,然後再逐漸吃稠一些的粥,接著再吃糜粥。每次的量都要少,保持一種似飽非飽的狀態,不可以過度進食。各種肉類等食物,在這個時候都不要吃。
疾病剛剛痊癒,應先用陳年的大米煮些稀飯,少量飲用。如果沒有出現問題,可以逐漸增加濃度。等到胃氣逐漸恢復,再逐漸增加糧食的攝入量。直到胃氣完全恢復,才能稍微進食肉類,並且要節制養生,這樣就不會再次生病。
若不遵守這些原則,身體中的餘熱尚未清除,元氣尚未恢復,就開始大量進食,吃些腥羶的食物,很容易再次發燒。
對於某些時疫患者,他們在病情初期或末期還能吃東西,這表示邪氣並未影響到胃部,千萬不要停止他們的飲食,只是不要讓他們吃得太多。有些人在康復後的幾天裡,有輕微的口渴和低燒,不想吃東西。這表示胃裡還有點邪氣,身體的正氣很弱。如果勉強讓他們吃東西,可能會導致「食復」。有些人,在瀉下後的一天就想吃東西,而且覺得食物很好吃,這時候可以讓他們吃東西。先給他們一小杯米湯,然後逐漸增加到一碗茶的份量,再慢慢進食稀飯,但是不要讓他們吃到飽。如果他們感到餓,可以再給他們吃。如果突然出現吞酸的情況,感覺食物變得不好吃了,這可能是胃氣受傷了。這時候,應停止進食一天,等到胃氣恢復後,他們才會再次想吃東西。還是要按照逐漸進食的方法來。有些人,在康復後十幾天,脈搏平穩,身體涼爽,全身上下都處於和諧的狀態,但是卻不想吃東西,這可能是中氣尚未恢復。這時候,應給他們喝粥或飲料,等他們恢復了對食物的慾望,感覺到飢餓的時候,再讓他們吃東西。如果長時間不想吃東西,有一種方法是用一錢的人參煎湯給他們喝,以喚醒胃氣。如果突然間想吃東西了,就不需要再喝了。
對於胃氣強壯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隨意地餓著或飽食,但是如果久病纏身後,胃氣就會變得脆弱,很難調理。胃就像一個爐竈,胃氣就像爐火,食物就像木柴。當食物和水中的精華被吸收後,它們會變成血液,就像火焰一樣。而食物中的糟粕會轉化為糞便,就像爐灰一樣。所以,如果爐竈很大,那麼就可以多放些木柴,爐火也會更旺。即使木柴燒完,爐火仍然會繼續燃燒一段時間。即使再添加木柴,爐火也能持續燃燒。但如果爐竈很小,只適合放幾根木柴,如果放多了,就會堵塞爐竈,導致爐火熄滅;如果木柴燒完,爐火也會熄滅。
對於大病初癒的人來說,邪氣剛剛離開,胃口剛剛打開,這時候的胃氣非常微弱,因此,無論是早吃、晚吃,還是多吃、少吃,都不可以。應該先給他們喝粥或飲料,然後再逐漸進食糊狀食物,然後再逐漸進食糜粥,最後再逐漸進食正常的食物。應該遵循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不要忽視任何一個階段。應該像爐火一樣,日夜不停地維持著,以便隨時使用。如果他們想吃東西,就馬上給他們吃。如果稍微晚一點,他們的胃就會感到像被燒焦了一樣,再晚一點,胃氣就會受傷,反而不想吃東西了。
如果他們不想吃東西,還按照之前的進食方式來,即使吃了,也不會消化,反而會再次傷害胃氣。如果不按照這種方式來,而是一次性給他們太多食物,或者是粘性、硬質的食物,就會導致胃氣更加堵塞,最終導致脹滿、難以忍受。如果氣絕而食物還存在,就會導致病情反覆,最終導致形神俱失,死亡。
對於剛剛患傷寒的人來說,不可以隨意喝酒。因為酒是極熱的物質,能夠蒸發臟腑,助火發病。應該嚴格遵守這個原則。
對於已經出汗的傷寒患者來說,不可以喝酒。如果喝酒,會導致病情加重,難以救治。
有一位名叫吳介臣的傷寒患者,他的餘熱尚未完全消除,手臂的曲池部位腫脹,無法潰破,也不會消退,每天都有寒熱交錯的症狀。醫生禁止他進食兩個多月,讓他每天服用清火消毒的藥物。他的氣息微弱,只能靠呼吸器維持生命,口渴時只能喝一口開水,否則腹部會感到脹滿。他的大便乾燥結實,兩個月內使用了四五次蜂蜜導尿,排泄非常困難。他的病情非常危險,於是請來一位名為石頑的醫生診治。他的脈搏開始時緊張急促,但是按下去卻毫無反應,這是中氣將盡的徵兆。
他怎麼可能承受得住藥力呢?於是,醫生讓他繼續進食稀粥,並且在他牀邊煮了一隻鴨子,讓香味充滿整個房間。他慢慢地啜飲著鴨湯。當晚,他排出了很多結實的糞便,喘息和脹滿的症狀立刻消失,逐漸恢復了飲食。幾天後,他的腫脹也逐漸消退。雖然這時候可以進食保元獨參等補品,但是他身體太弱,只能依靠穀肉調理來康復。最近,松陵有一個人過度進食消導食物,導致胃氣匱乏,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想吐。他也採用了上述方法,不用藥物就痊癒了。這個案例沒有類似的案例可以參考,暫時記錄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