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8)

1. 渴與水法(當參診察渴條)

凡病非大渴。不可與冷水。若小渴口咽乾。小小呷滋潤之。若大渴煩躁甚。能飲一斗者。與五升。能飲一升者。與半升。若乃不與。則乾燥無由作汗。煩喘而死者。多矣。但勿令足意飲也。若大汗將來。躁渴甚者。但足意飲之。勿疑。當人見因渴飲水而得汗。見小渴遂強與之。

致停飲心下滿結。喘而死者。亦多矣。其有熱脈數。尚可作汗而解者。出於天幸也。(總病○案此本於傷寒例。十勸云。病人縱飲。由是為嘔。為喘。為咳逆。為下利。為腫。為悸。為水結。為小便不利者。多矣。)

大抵與水。當察病人大小壯怯。邪熱之輕重多少與之。若人壯熱盛者。必多與之。人怯熱少者。必少與之。要在得中而已。或從不及。不可太過也。若水多熱少。不能滲化。則停蓄為害多矣。此所以前病未除。新病更起。可不謹哉。凡與水。須新汲井水以滿碗與之。熱多能飲者。

一半而止。熱少者。只可與三四口而止也。少頃。又欲飲水。少少再與之。如碗內水少則不涼。須滿碗則涼氣重也。(○案又云。新汲井水。味甜而涼者。最佳。須以大碗滿盛之則涼。若飲少者。三五口而止。能飲者。半碗而止。少待半時或一時。而口又渴欲飲者。須仍前新汲與之。

蓋頻與水不妨。但不宜一飲而吐也。)凡飲水後。必令人摩揉心下。則不得停蓄也。(○案此語。本於儒門事親。)凡熱病熱甚。大便實者。以玄明粉一二錢。加入水中飲之。最效。凡中暑煩渴者。加辰砂天水散。調入水中。尤妙。如虛人煩渴。不可飲水者。以燈心煎湯。水中浸冷與之亦可。

凡口渴。細茶湯。白梅湯。綠豆湯。清米湯。皆可飲之。若胃弱者。以炒黃米湯飲之。凡口渴者。香水梨。雪梨。嫩藕。涼西瓜。皆可少少用之。橘子須去囊。但吮其漿。則可也。凡用冰。須用涼水洗過一二遍。乃可用之。若不洗去鹽味。其咸反作渴也。若臘水雪。最解煩渴矣。

凡井華水。一夜不曾動。至天明初取者。是也。可解煩渴用之也。(蘊要)

煩渴飲。酌量與之。若引飲過多。自覺水停心下。名停飲。宜四苓散。最妙。如不欲冷。當易百滾湯與之。乃至不思飲。則知胃和矣。(溫疫論○案四苓散。系去澤瀉。加陳皮者。),飲水一證。本以內熱極。而陽毒甚者。最其相宜。若似乎止宜實邪。不宜於虛邪也。而不知虛證亦有不同。

如陽虛無火者。其不宜水。元待言也。其有陰虛火盛者。無氣既弱。精血又枯。多見舌裂唇焦。大渴喜冷。三焦如焚。二便閉結等證。使非藉天一之精。何以濟然眉之急。故先宜以冰水解其標。而繼以甘溫培其本。水藥兼進。無不可也。其有內真寒外假熱。陰盛格陽等證。察其元氣。

白話文:

[對口渴與飲水的處理方法]

  1. 除非患者極度口渴,否則不應給予冷水。如果只是輕微口渴,咽喉乾燥,可以少量地喝些水來滋潤。如果極度口渴且煩躁,能飲一斗水的人,只給五升;能飲一升的人,只給半升。如果不這樣處理,身體會變得乾燥,無法出汗,導致煩躁喘息而死亡的案例不少。但是,不能讓患者隨意暢飲。

  2. 當大量出汗後,極度煩躁口渴時,可以讓患者隨意喝水,不必猶豫。人們常看到因爲口渴喝水而出汗的情況,但如果在輕微口渴時強行大量飲水,會導致體內積水,造成心下滿悶、喘息而死的情況也很多。如果熱脈數,還能通過出汗緩解,那算是幸運的。

  3. 給予飲水時,應觀察病人的體質強弱、病情輕重及發熱程度,據此決定給予水量。壯實且熱盛的人,應給予較多的水;體弱且熱少的人,應給予較少的水。關鍵在於適量,不要過量也不要不足。如果水多熱少,水分無法有效代謝,就會引起更多問題。這可能導致舊疾未愈,新病又生,必須謹慎處理。

  4. 給予飲水時,應使用新鮮的井水,用滿碗裝滿水給患者。對於熱多能飲的人,只喝一半即可停止;熱少的人,只能喝三四口就停止。稍等片刻,如果再次感到口渴想喝水,可以再次少量給予。碗內水量少時,水溫不會保持涼爽,因此需要滿碗水才能保持涼爽。

  5. 新鮮的井水,味道甜美且涼爽,最適合飲用。用大碗滿盛水可以保持涼爽。如果只需喝少量水,三五口即可停止;如果能喝更多,半碗即可停止。等待半小時或一小時,如果口渴想再次喝水,應繼續提供新鮮的井水。頻繁給予水沒有問題,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導致嘔吐。

  6. 飲水後,必須讓人按摩患者的心下區域,以防止水分積聚。

  7. 對於熱病熱重、大便硬結的患者,可以將玄明粉一兩錢加入水中飲用,效果很好。

  8. 中暑煩渴的患者,可以在水中加入辰砂天水散調勻飲用,效果更佳。

  9. 虛弱者煩渴不宜直接飲水,可以用燈心草煎湯,然後將湯水冷卻後飲用。

  10. 口渴時,細茶湯、白梅湯、綠豆湯、清米湯都是可以飲用的。對於胃弱者,可以飲用炒黃米湯。

  11. 口渴者可以適量食用香水梨、雪梨、嫩藕、涼西瓜等清涼水果。吃橘子時需去除囊膜,只吸取果汁即可。

  12. 使用冰塊時,需先用涼水清洗一兩遍,去除鹽分後再使用。未經清洗的冰塊鹹味會加重口渴感。

  13. 冬季的臘水雪,非常適合緩解煩渴。

  14. 井華水,即夜間未被攪動,清晨首次取出的水,可用於緩解煩渴。

  15. 煩渴時,應酌情給予飲水。如果飲水過多,自覺水分停留在心下,稱爲停飲,此時適合使用四苓散。

  16. 若患者不想喝冷飲,可以用沸水代替。當患者不再感到口渴,說明胃部已恢復正常。

  17. 對於熱病熱重的患者,飲水是適宜的。然而,虛證也有不同情況。陽虛無火者確實不宜飲水,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陰虛火旺者,氣弱且精血乾涸,常表現爲舌裂脣焦、大渴喜冷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不借助水分的滋潤,如何應對緊急情況?因此,首先應使用冰水緩解表面症狀,然後使用甘溫藥物調養根本。水藥並用,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18. 對於內真寒外假熱、陰盛格陽等證候,觀察患者的元氣狀態,如果不用甘溫藥物,很難扭轉局面。然而,觀察患者的喉嚨和舌頭,即使是極微量的辛辣熱性食物也不能靠近口腔。面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甘溫大補劑,或者單獨使用人參煎成湯液,將其冷卻後飲用。這種方法利用看似寒性的藥物來緩解上焦的假熱,同時利用藥物的真正溫性來恢復下焦的真陽。雖然看似沒有直接使用水,但實際上也利用了水的特性。我曾用這種方法救治過許多人,效果非常出色。

  19. 假熱證雖然症狀表現爲熱象,但脈象微弱,即使口渴,也不會出現二便閉結。對於這類患者想要飲水的情況,絕對不能給予。如果誤飲,會嚴重損害元陽,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