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中西溫熱串解
作者:吳瑞甫
朝代:民國
基本介紹:西元1920年底本*《中西温热串解》,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
目錄
- 第一章 溫熱病的概念
- 第二章 溫熱病的病因
- 第三章 溫熱病的臨床表現
- 第四章 溫熱病的診斷
- 第五章 溫熱病的治療
- 第六章 溫熱病的預防
第一章 溫熱病的概念
溫熱病是指由於外感溫熱邪氣或內生溫熱病邪,侵犯人體,以發熱、汗出、口渴、煩躁、尿黃、便秘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第二章 溫熱病的病因
溫熱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溫熱邪氣和內生溫熱病邪。
- 外感溫熱邪氣
外感溫熱邪氣是溫熱病的主要病因。溫熱邪氣可由空氣、飲食、水土等途徑侵入人體。
- 內生溫熱病邪
內生溫熱病邪是指由於體內臟腑功能失調,導致陰陽失衡,而產生溫熱病邪。
第三章 溫熱病的臨床表現
溫熱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汗出、口渴、煩躁、尿黃、便秘等。
- 發熱
溫熱病患者的發熱多為高熱,可達40℃以上。發熱常常起病急,而且持續時間較長。
- 汗出
溫熱病患者常常出汗,汗出多為大汗淋漓。
- 口渴
溫熱病患者常常口渴,而且口渴難以緩解。
- 煩躁
溫熱病患者常常煩躁不安,而且情緒易激動。
- 尿黃
溫熱病患者的尿液常常呈現黃色,而且尿量較少。
- 便秘
溫熱病患者常常便秘,而且大便乾燥。
第四章 溫熱病的診斷
溫熱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史、體徵等進行綜合判斷。
第五章 溫熱病的治療
溫熱病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暑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黃連、黃柏、知母、石膏、甘草等。
第六章 溫熱病的預防
溫熱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個人清潔。
- 避免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逗留。
- 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溫熱病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現發熱、汗出、口渴、煩躁、尿黃、便秘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序
緒言 (1)
緒言 (2)
緒言 (3)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三 (18)
卷三 (19)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五 (10)
卷五 (11)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
卷六 (11)
卷六 (12)
卷六 (13)
卷六 (14)
卷六 (15)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七 (6)
卷七 (7)
卷七 (8)
卷七 (9)
卷七 (10)
卷七 (11)
卷七 (12)
卷七 (13)
卷七 (14)
卷七 (15)
卷七 (16)
卷七 (17)
卷七 (18)
卷七 (19)
卷七 (20)
卷七 (21)
卷七 (22)
卷七 (23)
卷七 (24)
卷七 (25)
卷七 (26)
卷七 (27)
卷七 (28)
卷七 (29)
卷七 (30)
卷七 (31)
卷七 (32)
卷七 (33)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八 (4)
卷八 (5)
卷八 (6)
卷八 (7)
卷八 (8)
卷八 (9)
卷八 (10)
卷八 (11)
卷八 (12)
卷八 (13)
卷八附錄 (1)
卷八附錄 (2)
中西溫熱串解書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