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吐瀉

吐瀉一證,幼兒脾胃受傷,陡變驚癇最多。若是不正穢氣觸入,或口食生冷,套用正氣散、六和湯、五積散之類;正氣受傷,肢冷呃忒,嘔吐自利,即用錢氏益黃散;有痰用星附六君子湯、理中湯等;倘熱氣深伏,煩渴引飲、嘔逆者,連香飲、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熱閉神昏用至寶丹;寒閉用來復丹。

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濕,著於脾胃,令人泄瀉,其寒濕積聚,未能遽化熱氣,必用辛溫香竄之氣。古方中消瓜果之積,以丁香、肉桂,或用麝香,今七香餅治瀉,亦祖此意,其平胃散,胃苓湯亦可用。

璜按:小兒吐瀉,《江筆花醫鏡》分別暑濕寒熱施治,簡便易從。其吐瀉日久,變成抽風,俗名慢脾風者。王清任可保立蘇湯,尤為靈驗,余試效屢矣。王清任云:夫抽風一證,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錯治,乃古方誤人。古人不只論病立方誤人,立病名曰「抽風」,『風』之字,尤足誤人。

此證多半由傷風、溫病或痘疹、吐瀉等證,病久而抽,則名曰「慢驚風」。「慢驚風」三字相連,立名更為可笑。不但文義不通,亦未細察病源。若真是風,風之中人,必由皮膚入經絡,亦必由表入里之證可查。既查無外感之表證,古人何得著書立方?總言是風,其所以言風者,因見其病發作之時,項背反張,兩目天吊,口噤不開,口流涎沫,咽喉痰聲,昏沉不省人事,以為中風無疑。殊不知項背反張,四肢抽搐,手足握固,乃氣虛不固肢體也。

兩目天吊,口噤不開,乃氣虛不能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氣虛不固津液也。咽喉往來痰聲,非痰也,乃氣虛不歸原也。如不明此理,試看年高人久病壽終時,或項強聲重,或露睛天吊,或牙緊流涎,或痰聲拽鋸,或冷汗淋漓,一派氣脫之證,明明顯露。以抽風之兩目天吊,口噤流涎,痰聲拽鋸,互相參看,則抽風之證,氣虛無疑。

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以一氣虛血瘀之證,反用散風清火之方,安得不錯?服散風藥,無風服之則散氣;服清火藥,無火服之則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氣血散亡,豈能望生?溯本窮原,非死於醫,乃死於著書者之手。每見業小兒科閱歷多者,絕不誤人。

因抽風古方不效,見抽風則棄而不治。亦有高手看小兒現在之症,知將來必抽風,雖無方調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將來抽風。何以知其將來必抽風,凡將欲抽風之前,必先見抽風之症,如見頂門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搖舌,不能啼哭,哭無眼淚,鼻孔煽動,咽喉痰聲,頭低不抬,口噤無聲,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如高碗,喘急氣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綠色,腹內空鳴,下泄上嗽,肌肉跳動,便是抽風之兆。前二十症不必全見,但見一二症,則知將來必抽。

白話文:

小孩的吐瀉病症,多是因為脾胃受傷,突然轉變成驚癇(類似抽搐)的情況最多。如果是因為接觸到不乾淨的穢氣,或是吃了生冷的食物,可以考慮使用正氣散、六和湯、五積散這類的藥方。如果是因為正氣受損,出現四肢冰冷、打嗝、嘔吐、腹瀉等症狀,就應該使用錢氏益黃散。如果有痰,可以使用星附六君子湯、理中湯等藥方。如果體內有熱氣深藏,出現煩躁口渴、想喝水、噁心嘔吐的情況,可以使用連香飲、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等藥方。如果是因為熱氣閉塞導致神智昏迷,可以使用至寶丹;如果是因為寒氣閉塞,則使用來復丹。

小孩子在夏天吃瓜果,因為瓜果的寒涼濕氣會影響脾胃,導致腹瀉。這種寒濕積聚的情況,不容易馬上轉變成熱,必須使用辛溫芳香的藥材來驅散寒濕。古時候的藥方中,消除瓜果積滯的藥材有丁香、肉桂,甚至使用麝香。現在的七香餅治療腹瀉,也是基於這個原理。平胃散、胃苓湯也可以使用。

(作者)認為:小兒的吐瀉,《江筆花醫鏡》有分別針對暑濕、寒熱的治療方法,簡單方便容易遵循。如果吐瀉時間長了,可能會變成抽風,俗稱「慢脾風」。王清任的可保立蘇湯,特別有效,我試過很多次,效果都很好。王清任說:「抽風這個病症,現在的人治療沒有效果,不是現代人治療錯了,而是古代的藥方誤導人。古代人不但立藥方錯了,連立病名叫做『抽風』,『風』這個字,尤其誤導人。」

這種病大多是由於感冒、溫病或是痘疹、吐瀉等疾病,病程久了才出現抽搐,就叫做「慢驚風」。「慢驚風」這三個字連在一起,這個病名更可笑了。不僅文義不通,也沒有仔細考察病因。如果真的是風邪引起的,風邪侵入人體,一定會從皮膚進入經絡,也一定會有從表到里的症狀可以查到。既然沒有外感風邪的表面症狀,古代人怎麼可以寫書立藥方?總說是風,他們說成是風的原因,是因為看到這個病發作的時候,脖子和背部僵硬反張,兩眼向上翻,嘴巴緊閉,口水直流,喉嚨有痰聲,昏迷不省人事,就認為是中風了。殊不知脖子和背部反張、四肢抽搐、手腳握緊,是因為氣虛,無法固攝肢體。

兩眼向上翻,嘴巴緊閉,是因為氣虛,無法使清陽上升。口水直流,是因為氣虛,無法固攝津液。喉嚨的痰聲,不是痰,而是因為氣虛,無法使氣歸回原位。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試看年老體弱的人,久病臨終時,也會出現脖子僵硬、聲音嘶啞,或是眼球上翻、牙關緊閉流口水,或是喉嚨發出痰聲、大口喘氣,或是冷汗淋漓,這些都是氣脫的症狀,非常明顯。把抽風的兩眼向上翻、嘴巴緊閉流口水、喉嚨發出痰聲等症狀,互相比較一下,就可以確定抽風這個病症,是氣虛引起的。

元氣既然虛弱,一定無法到達血管,血管沒有氣,就會停滯而形成瘀血。這種氣虛血瘀的症狀,反而使用驅散風邪、清熱瀉火的藥方,怎麼會不出錯?服用散風藥,沒有風邪卻服用,就會耗散氣;服用清火藥,沒有火氣卻服用,就會使血凝結。再服用攻伐克消的藥方,就會使氣血散失,怎麼可能活命?追溯病因,不是死於醫生,而是死於寫書的人。常常看到經驗豐富的兒科醫生,絕對不會這樣誤診。

因為古代的抽風藥方沒有效果,看到抽風就放棄治療。也有高明的醫生,看到小孩現在的症狀,知道將來一定會抽風,雖然沒有藥方可以治療,也會告訴病家,這個病將來恐怕會抽風。怎麼知道將來一定會抽風呢?凡是將要抽風之前,一定會先出現一些抽風的預兆,像是頭頂凹陷、昏睡時眼睛睜開、口中吐舌頭、無法啼哭、哭時沒有眼淚、鼻孔煽動、喉嚨有痰聲、頭低不抬、嘴巴緊閉不出聲、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部像一個倒扣的碗一樣高起、喘氣急促、臉色青白、冷汗像水一樣流、無法吸吮母乳、大便綠色、肚子裡發出空響、上吐下瀉、肌肉跳動,這些都是抽風的徵兆。以上二十種症狀不必全部出現,只要出現一兩種,就可以知道將來一定會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