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序

回本書目錄

1.

吳瑞甫先生,余總角交也。十餘歲時,與餘論詩文甚相得。社友計五人,時常聚首,朝夕觀摩,文思益進。不幸葉君耀南以疾早世,胡君墨仙以經營商業遠出,獨余與陳君舟及先生,均以縣試第一人,有聲黌序。今所得而敘舊者,惟先生及余而已,真令人有今昔之感也。

先生弱冠時,奉鯉庭明訓,謂余曰:「士當求為有用之學,詞章末藝,不足道也。吾家自撝吉祖以來,世代皆精於醫,所藏秘本驗方,計拾余卷,俟確試有效後,當陸續刊出,以公諸世。」先生存心之仁,固如此者。余與先生交遊日久,知先生讀岐黃家言,手不釋卷者,已三十餘年。

自《靈》、《素》以迄漢晉唐宋元明諸書,靡不窮原竟委,別有會通。所評註醫書,達千餘卷。登賢書後,益收斂才華,力求精粹。嘗謂我國醫學,如魏念庭、葉天士、徐靈胎、柯韻伯、陳修園諸先生,皆有神悟,卓卓可傳。所惜當時無西人解剖學以為考證,遂不免有出入處耳。

白話文:

吳瑞甫先生是我的舊識,我們從小就相識。十幾歲時,我們經常一起討論詩文,彼此相知甚深。我們一群朋友,時常聚在一起,互相觀摩,文思進步不少。後來,葉君耀不幸因病早逝,胡君墨仙則為了經商遠走他鄉,只剩下我和陳君舟,以及吳瑞甫先生,我們三人都在縣試中考取第一名,在學界頗有名氣。如今,還能與我敘舊的,只有先生和我了,真是令人感慨時光飛逝。

先生弱冠之年,秉承家學淵源,曾對我說:「讀書人應該追求有用的學問,詩詞歌賦只是末技,不足掛齒。我們家從祖先起,世代精通醫術,收藏了許多珍貴的醫書秘方,足足有十多卷。等這些醫書驗證有效後,我會陸續出版,讓世人受益。」先生的仁心,由此可見。我和先生交往多年,深知他研讀醫書,手不釋卷,已經超過三十年了。

從《靈樞》、《素問》到漢晉唐宋元明各代的醫書,他都深入研究,並融會貫通。他所評註的醫書,超過一千卷。先生考中進士後,更加收斂才華,追求醫術的精粹。他曾經對我說,我國醫學界,像魏念庭、葉天士、徐靈胎、柯韻伯、陳修園這些先生,都有過人的天賦,值得後人學習。只可惜,當時沒有西方的解剖學知識作為佐證,他們的醫術難免會有偏差。

治溫熱獨取王士雄先生五種,最為精本,謂前代醫學家不及也。近以西人醫術日新月異,從師訪道,彌益勤劬。凡有譯本,不惜善價購求,朝夕考鏡。如是者十餘年。嗚呼!以先生之才之悟,又濟以先生之學之勤,在我國固可闡軒岐之奧,在近世發明諸新學說,更不難登其堂而嚌其胾。

改良我國醫學,非先生任,又將誰任也?余嘗論醫學家精中法者,每不欲講求西法,而習西法者,又不免輕視中法,二者皆先人為主之見,誤之也。不思學無論中西,惟求其實效而已。中西醫治病,均有試驗特效各方法,西藥固速效,而失之劇烈,用偶不當,害亦隨之,中藥固失之和緩,而加減配合,果有法度,亦能起危病於頃刻。固不必有分門別戶之見,亦不必有尊中抑西之心。

白話文:

王士雄先生的五種治溫熱法,是古代醫學的精華,可謂前人所不及。近年來,西洋醫術日新月異,先生勤奮鑽研,廣泛學習,不惜重金購買西醫書籍,日夜研究。如此十餘年,先生天資聰穎,又勤於學問,在中國醫學領域必能發揚光大,在當今時代也能創新發展,學有所成。

改良中國醫學,非先生莫屬。有些人固執己見,只專注中醫或西醫,輕視另一種醫學,這是錯誤的。學習醫術,不論中西,都應以療效為重。中西醫各有優缺點,西藥效果迅速,但副作用大,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傷害;中藥則緩和,但加減配伍得當,也能在短時間內救治危症。因此,不應將中西醫分門別戶,更不應偏袒一方,輕視另一方。

德無常師,取善為師,古聖人之明訓也。先生治病,宜於中則中,宜於西則西,如鑑照物,隨物以應,真所謂變通先輩自為面目者。近以《中西溫熱串解》一書示余,余謂我國三十年來病證,溫熱為多,是書統匯中西學說,確切不磨,宜急付石印,以餉於各醫界,於醫學家裨益,尤為不少。

先生謂余言,所評《三因方》,已印刷行世,尚有《腦髓病論》兩卷、《中西脈學》一卷、《中西內科學》十卷,將以次刊出。余與先生最知交,知先生才學湛深,以之融會中西醫說,實勝任愉快也,爰特弁數語於簡端。

民國九年三月社愚弟蘇萬靈拜序

白話文:

古人有雲:「德無常師,取善為師」,這是古代聖賢的明確教誨。醫生在治療疾病時,應當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法,就像鏡子反映物象一樣,隨物而應,真正實現了根據時代變化而創新醫術的先輩風格。

最近,先生展示了一本名為《中西溫熱串解》的書給我,我認為在我國過去三十年間,熱性疾病居多,這本書匯集了中西醫學理論,精確且不可磨滅,應該馬上進行石印,分發給醫學界,對於醫學家而言,其價值不容小覷。

先生告訴我,他已經將《三因方》一書印刷出版,並且還將陸續推出《腦髓病論》兩卷、《中西脈學》一卷、《中西內科學》十卷等著作。我與先生是老朋友,深知他的學問深厚,能夠融合中西醫學理論,一定能夠得心應手,因此在此謹獻幾句感言。

敬上,民國九年三月,社會愚弟蘇萬靈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