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三 (6)
卷三 (6)
1. 看舌十法
九曰凸凹。凸者,起瘰也,為梟毒內伏。凹者,缺陷也,為藏形痿頓。
璜按:此節所論之戰、痿,根據西說,言由腦筋使然,於法亦精,而以我國學說勘之,肝風將起,舌多戰痿,危症也,大率津枯者,每見此舌至。舌凸,多由熱毒恆多,熱熾大渴;凹者,餘生平從未見之,不敢強解。
十曰濃淡。舌色本紅,淡於紅者,血虛也。淡紅無苔,反微似黃白苔者,氣不化液也,甚則淡紅帶青者,血分虛寒也,婦人子宮冷者,常有之;久痢虛極者,亦有之。濃於紅者,為絳,血熱也。尖絳者,心火上炎也;根絳者,血熱內燥也;通絳無苔及似有苔黏膩者,血熱又挾穢濁也。
絳而深紫,紫而干晦者,肝腎竭;紫而潤暗者,中脘瘀。舌本無苔,而隱隱若摻煙煤者,多兼煩渴,平素胃燥舌也。若不渴、肢冷,即屬陰證;舌光黑無苔而潤者,虛寒積水也。
白話文:
第九種是舌頭表面凹凸不平。舌頭凸起,像長出小疙瘩,代表體內潛藏著毒素。舌頭凹陷,有缺損,代表臟腑功能衰退、氣血虛弱。
(黃按:)這一段講的「戰、痿」(指舌頭顫抖、萎縮),西醫認為是由腦部控制導致的,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但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這是肝風即將發作的徵兆,舌頭常會出現顫抖、萎縮,是很危險的症狀。通常津液枯竭的人,常常會看到這種舌象。舌頭凸起,多半是由於熱毒積累過多,熱盛會導致口渴;舌頭凹陷,我個人從來沒見過,不敢妄下定論。
第十種是舌頭顏色的濃淡。舌頭正常的顏色是紅色,比紅色淡的,代表血虛。淡紅色而且沒有舌苔,反而有點像黃白苔的,代表氣無法化生為津液,更嚴重的話,淡紅色帶有青色,代表血分虛寒,婦女子宮寒冷的,常常會出現這種狀況;長期拉肚子,身體虛弱到極點的人,也會出現這種情形。比紅色深的,呈現絳紅色,代表血熱。舌尖呈現絳紅色,代表心火上炎;舌根呈現絳紅色,代表血熱內燥;整個舌頭都是絳紅色而且沒有舌苔,或是看起來有苔但黏膩的,代表血熱又夾雜穢濁之氣。
絳紅色再加深變成紫色,紫色又乾燥黯淡的,代表肝腎衰竭;紫色但濕潤黯淡的,代表中焦氣血瘀滯。舌頭原本沒有舌苔,卻隱隱約約像覆蓋著一層煙煤,多半是兼有煩躁口渴,平時就是胃燥的舌象。如果沒有口渴、手腳冰冷,就屬於陰證;舌頭光亮烏黑沒有舌苔而且濕潤的,代表虛寒積水。
2. 辨苔十法
一曰有無。病而有苔者,多里滯;無苔者,多中虛。病本無苔而忽有者,胃濁上泛;病本有苔而忽脫者,胃陰將涸。
璜按:必兼舌燥,方為陰涸。
二曰厚薄。苔薄者,表邪初見;苔厚者,里滯已深。
璜按:苔薄,乃胃氣,非病也;厚由里滯,則通矣。
三曰松膩。松者,無質,揩之即去,為正足化邪;膩者,有地,揩之不去,多穢濁盤踞。
璜按:此解殊精。
四曰偏全。全者,苔滿布也,多濕痰食滯。偏者,苔或偏外、偏內也。凡外有內無,邪雖入里未深,而胃氣先匱;內有外無,里邪雖減而胃滯依然。
璜按:舌心無苔,真陰素虧,好色之徒多有之。兼紫絳者,尤傷精之象。
五曰糙黏。糙者穢濁;黏者痰涎。
六曰紋點。苔有斷紋者,土燥水竭;苔點粞者,內蟲䘌蝕。
七曰瓣暈。凡黑苔起瓣,皆臟腑實熱已竭,或因六氣之燥火灼爍,或因百藥之燥火逼迫,燥火與毒火交戰於中,熏蒸於上。而成此舌苔者,猶之當暑炎熱,土木生菌,惟大雨時行即自銷滅。可知舌有黑瓣,非大寒涼藥,斷難起死回生。此證多大熱大渴,口開吹氣,或絞腸痛絕,或頭腦脹痛求死,或口噤不言,或渾身發臭難聞,或猝然仆地,不省人事,雙目直視,不等。不論見何怪脈,舍脈憑舌。
看黑瓣尚未敷滿,仍可救治,急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八兩研粉,生知母六錢,黃柏四錢,黃芩六錢,黃連、生大黃、芒硝各三錢,生陳厚朴一錢,生枳實錢半,暹犀角尖四錢。
四倍石膏,或分為三黃白虎湯,及大承氣湯,用兩罐煮之,不拘時刻,不次急投,凡言不次者,皆不限定劑數。須輪流急灌,服至黑瓣漸退,舌底漸紅,則病愈。知此法者,雖危不死;倘不明利害,忌服苦寒,或不敢多服,必死無疑,別無救法也。如舊說云,見此舌不可用藥,雖無惡候,脈亦暴絕不治,此拘於切脈。無知妄斷,醫家卸肩之積習耳。
璜按:此節辨證用藥,極有膽識,有功醫門不少。
梁特岩先生曰:余於辛卯七月,道出清江浦,見船戶數人,同染瘟病,渾身發臭,不省人事,醫者俱云不治,置之岸上,徐俟其死。余目擊心憫,姑往診視,皆口開吹氣,舌則黑苔黑瓣底。其親人向余求救,不忍袖手,即教以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加重四倍,循環急灌,一日夜連投多劑,病人陸續瀉出極臭之紅黑糞。次日,舌中黑瓣漸退,復連服數劑,三日皆痊愈。
是時清江疫癘大作,未得治法,輒數日而死。有聞船戶之事者,群來求治,切其脈,皆怪絕難憑,望其舌竟皆黑瓣底,均以前法告之,其信者,一二日即愈。其稍知醫書者,不肯多服苦寒,仍歸無救。余因稍有感冒,留住十日,以一方活四十九人,頗得仙方之譽。
白話文:
辨苔十法
一、有無:生病時有舌苔,多半是體內有積滯;沒有舌苔,多半是身體中氣虛弱。原本沒有舌苔卻突然出現,是胃裡的濁氣向上泛溢;原本有舌苔卻突然消失,是胃的陰液快要枯竭。
(璜按:必須同時伴隨舌頭乾燥,才能判斷是陰液枯竭。)
二、厚薄:舌苔薄,表示外感病邪剛開始;舌苔厚,表示體內積滯已經很深。
(璜按:舌苔薄,是正常的胃氣表現,不是疾病;舌苔厚是因為體內有積滯,這個道理很清楚。)
三、松膩:舌苔鬆散,沒有實在的物質,用東西擦一下就掉了,表示身體的正氣充足,可以化解邪氣;舌苔膩滑,有實在的物質,擦不掉,多半是體內有污濁之物積聚。
(璜按:這個解釋非常精闢。)
四、偏全:舌苔滿佈整個舌面,多半是體內有濕氣、痰液或食物積滯。舌苔只偏在舌頭外側或內側,表示邪氣雖然入侵體內,但還沒有深入,只是胃氣先衰弱了;舌苔只在內側,外側沒有,表示體內邪氣雖然減弱了,但胃的積滯依然存在。
(璜按:舌頭中心沒有舌苔,是真陰虧損的表現,好色的人比較常見。如果同時舌頭呈現紫色或絳色,更是精氣嚴重虧損的徵兆。)
五、糙黏:舌苔粗糙,表示有污穢之物;舌苔黏膩,表示有痰液。
六、紋點:舌苔出現裂紋,表示體內津液枯竭;舌苔出現像米糠一樣的小點,表示體內有寄生蟲。
七、瓣暈:舌苔出現黑色的瓣狀物,多半是臟腑的實熱已經極度耗損,可能是因為自然界的燥熱之火侵襲,也可能是因為藥物的燥熱之火所導致。燥火和毒火在體內交戰,向上熏蒸,就會形成這樣的舌苔。這就像盛夏時節,炎熱的天氣讓土壤和樹木長出菌類一樣,只有大雨降臨才能使菌類消滅。所以舌頭出現黑色的瓣狀物,如果不用大寒的藥物,很難起死回生。這種情況多半會出現大熱大渴、張口喘氣、絞痛難忍、頭痛欲裂、或是無法說話、全身發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雙眼直視等症狀。無論出現什麼奇怪的脈象,都要以舌苔為判斷依據。
如果發現黑色的瓣狀物還沒有佈滿整個舌頭,仍然可以救治。要趕緊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其中生石膏八兩磨成粉,生知母六錢,黃柏四錢,黃芩六錢,黃連、生大黃、芒硝各三錢,生陳厚朴一錢,生枳實一錢半,犀牛角尖四錢。
石膏的用量要加到四倍,或是把藥分成「三黃白虎湯」和「大承氣湯」兩種藥方,用兩罐來煮。不論時間,都要不間斷地快速灌服,凡是說「不次」,都是指不限制劑量。必須輪流快速灌服,直到黑色的瓣狀物逐漸退去,舌底逐漸恢復紅色,病才會好。了解這種方法的人,即使病情危急也能夠活下來。如果不懂得輕重緩急,忌諱服用苦寒的藥物,或是害怕而不敢多服,一定會死,沒有其他的救治方法。以前的說法認為,看到這種舌苔就不能用藥,即使沒有其他不好的症狀,脈象也會突然消失,無法救治。這是拘泥於把脈,沒有見識的錯誤判斷,是醫生推卸責任的積習。
(璜按:這段對辨證用藥的描述,非常有膽識,對醫學界很有貢獻。)
梁特岩先生說:「我在辛卯年七月,路過清江浦,看到有幾位船戶,都得了瘟疫,全身發臭,不省人事。醫生都說沒救了,把他們放在岸邊,等著他們死。我看到他們的情況,很同情,就去為他們診斷。他們都張口喘氣,舌頭上都是黑苔和黑色的瓣狀物。他們的家人向我求救,我於心不忍,就教他們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的用量加到四倍,不間斷地快速灌服。一天一夜連續灌服多劑,病人陸續排出非常臭的紅黑色糞便。第二天,舌頭上的黑色瓣狀物逐漸退去,再連續服用幾劑,三天都痊癒了。
當時清江一帶瘟疫流行,沒有好的治療方法,經常幾天就死了。有聽到船戶的事情的人,都來找我治療。把脈發現他們的脈象都很奇怪,難以判斷。看他們的舌頭,發現都是黑苔和黑色的瓣狀物。我就用之前的方法告訴他們,相信的人,一兩天就好了。有些稍微懂醫理的人,不肯多服苦寒的藥物,仍然無法救活。我因為輕微感冒,停留了十天,用一個藥方救活了四十九個人,因此得到了仙方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