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看舌十法

一曰老嫩。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病之現於舌也,其形與色亦然。故凡病屬實者,其舌必堅斂而兼蒼老;病屬虛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嬌嫩。

二曰干潤。乾者,津乏而燥;潤者,津足而滑。凡病初起,而舌即乾者,中竭可知;病久而舌尚潤者,液存可識。望之若干,捫之卻潤者,若濕熱蒸濁,其色鮮絳;若瘀血內蓄,其色紫暗。望之若潤,捫之卻燥者,若氣濁痰凝,其苔白厚;若氣虛傷津,其苔白薄。又凡陰虛陽盛者,其舌必乾;陽虛陰盛者,其舌必滑;陰虛陽盛而火旺者,其舌必乾而燥;陽虛陰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濕。

三曰榮枯。榮有光彩,凡病皆吉;枯無精神,凡病皆凶。

四曰脹癟。脹者,腫也,或水浸、或痰溢。或濕熱上壅;癟者,瘦也,或心虛、或血枯、或內熱消肉。

五曰軟硬。軟者,柔也,氣液自滋;硬者,強也,脈絡失養。

六曰歪碎。歪者,斜偏一邊也,痙痱與偏枯常有;碎者,血痕傷跡也;舌衄與抓傷當辨。

七曰舒縮。舒者,伸也。伸之無力者,虛氣也;欲伸如有線吊者,或經或脈,非燥即寒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內風挾痰也;伸以餂唇者,心熱脾燥也;伸出不收者,脾涎浸也;伸出弄舌者,中蛇毒也。縮者,卷也。邊卷者,胃液燥極也。湯飲潤之而仍坦者,病去而舌未和也,尚可治;卷而縮短者,厥陰氣絕也,不治;垢膩揩去而仍縮者,亦不治。

璜按:何廉臣所訂之看舌法,若老嫩、若干潤、若榮枯、若脹癟,語語切實,具有體會。「歪碎」二字殊不典切,且此病亦少見。若云痙痱偏枯,則必口眼皆歪而舌仍隨之,此乃腦筋病也,與溫熱病無涉。且見此舌乃由腦部牽累而及,非辨證之要點。其中有透舌之腦筋失力,致舌轉掉不靈者,何以並不言及耶?至伸縮不收,乃病重擾害神經,忘卻收回,熱證多有之。云:「脾涎浸」,於理難通,試質諸醫學家然乎否耶?

八曰戰痿。戰者,顫掉不安,蠕蠕微動也。皆舌腦筋戰動使然,舌多紅色。加深紅、赤紅而戰者,宜清降,三黃石膏湯等;紫紅、瘀紅而戰者,宜寒瀉,白虎承氣湯等;淡紅而戰者,宜峻補,十全大補湯等;鮮紅、灼紅而戰者,宜滋補,六味地黃湯等。此舌虛火、實火皆有之,均里證,無表證,誤治即壞。

舊說指為汗多之陽或漏風所致,且不詳辨,而概用溫補,謬也。痿者,軟而不能動也,為舌腦筋麻痹所致。淡紅而痿者,宜補氣血,人參養營湯等;深紅而痿者,宜涼氣血,犀角地黃湯等;赤紅而痿者,宜瀉心導赤導赤各半湯等;紫紅而痿者,宜清肝瀉腑,犀連承氣湯等;鮮紅、灼紅而痿者,宜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等;惟絳紅而痿者,陰虧已極,無藥可治。舊說只云紅痿而不分類,疏甚。

白話文:

[觀舌十法]

一、老嫩:根據事物的自然法則,實證的舌象會呈現堅韌且色澤蒼老;虛證的舌象則會呈現浮腫且色澤嬌嫩。因此,實證的病人舌頭通常堅韌且色澤蒼老;虛證的病人舌頭則浮腫且色澤嬌嫩。

二、幹潤:幹是津液缺乏且乾燥;潤是津液充足且滑順。疾病初期舌頭就乾燥,可以知道體內津液已耗盡;病程已久但舌頭仍保持濕潤,表示津液還存在。看似乾燥但摸起來濕潤,可能是濕熱蒸騰造成舌色鮮紅;若是瘀血在體內積聚,舌色會呈現紫暗。看似濕潤但摸起來乾燥,可能是氣滯痰凝,舌苔會呈白色且厚;若是氣虛導致津液耗損,舌苔會呈白色且薄。陰虛陽盛的人,舌頭一定乾燥;陽虛陰盛的人,舌頭一定滑潤;陰虛陽盛且火氣旺盛的人,舌頭一定乾燥且粗糙;陽虛陰盛且火氣衰弱的人,舌頭一定滑潤且濕。

三、榮枯:榮是有光澤的,任何病徵出現都代表病情吉祥;枯是沒有精神的,任何病徵出現都代表病情兇險。

四、脹癟:脹是腫脹,可能是水分過多、痰液過剩,或是濕熱上升造成的。癟是瘦弱,可能是心氣虛弱、血液枯竭,或是內熱消耗肌肉。

五、軟硬:軟是柔軟,氣血自我滋潤;硬是僵硬,脈絡失去養分。

六、歪碎:歪是偏向一邊,痙癱和偏癱常常會出現;碎是血痕和傷痕,需分辨舌頭出血和抓傷。

七、舒縮:舒是伸展,無力伸展代表氣虛;想伸展但好像被線拉住,可能是經絡或脈絡問題,不是乾燥就是寒冷;麻痺無法伸展,內部風邪夾雜痰液;伸出舔嘴脣,心臟熱且脾臟乾燥;伸出後無法收回,脾液浸泡;伸出玩弄舌頭,中毒了。縮是捲曲,舌邊捲起,代表胃液乾燥極度;喝湯飲料仍乾燥,病癒後舌頭尚未恢復,尚可治療;捲曲且縮短,厥陰氣絕,無法治療;颳去舌苔仍縮短,同樣無法治療。

八、戰痿:戰是顫抖不安,微微蠕動。都是腦筋使舌頭顫抖,舌頭多呈紅色。深紅、赤紅且顫抖,應該清熱降火,可用三黃石膏湯等;紫紅、瘀紅且顫抖,應該寒涼下瀉,可用白虎承氣湯等;淡紅且顫抖,應該大力補充,可用十全大補湯等;鮮紅、灼紅且顫抖,應該滋補,可用六味地黃湯等。這種舌象可能由虛火或實火引起,都是內裡病證,無表面病證,誤診即會惡化。

舊說指出,這是因為大量出汗或風吹所致,但未詳細辨別,一般使用溫補,這是一個錯誤。痿是軟弱無法動彈,由腦筋麻痹引起。淡紅且痿弱,應該補充氣血,可用人參養營湯等;深紅且痿弱,應該涼血,可用犀角地黃湯等;赤紅且痿弱,應該瀉心,可用導赤各半湯等;紫紅且痿弱,應該清肝瀉腑,可用犀連承氣湯等;鮮紅、灼紅且痿弱,應該滋陰降火,可用知柏地黃湯等;唯有絳紅且痿弱,陰虛已極,無法治療。舊說只提到紅色痿弱,未作分類,太粗略。

九、凸凹:凸是突起,表示體內有毒素潛伏。凹是缺陷,表示內臟形態萎縮。

十、濃淡:舌頭本來是紅色,比紅色淡,代表血虛。淡紅無苔,反而稍微像黃白苔,代表氣不化液;非常淡紅帶青,代表血分虛寒,婦女子宮冷時常見;長期腹瀉虛弱到極點,也會出現。比紅色濃,代表絳色,血熱。尖絳,代表心火上炎;根絳,代表血熱內燥;通絳無苔及似有苔黏膩,代表血熱加上污濁。絳色且深紫,紫且乾澀,代表肝腎衰竭;紫且濕潤,代表中脘瘀血。舌頭本來無苔,但看起來像塗了煙煤,大多伴有煩渴,通常是胃燥舌。若不渴、四肢冰冷,屬於陰證;舌頭光亮黑色無苔且濕潤,代表虛寒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