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三 (17)
卷三 (17)
1. 診腹法本於《內經》《難經》
診腹之法,載在《內經·刺禁篇》,蓋言誤刺,則發其動氣也。《難經》之八難、十六難亦有此法。八難謂:生氣之原,在腎間動氣。十六難謂: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癃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上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璜按:《難經》此說,按腹部位,與西醫解剖學有不相符合之處,然以見上古亦重腹診也。今醫四診,亦只得其大略,於古人腹診之法,不講久矣,遑言西法之聽診、打診及鏡檢各法耶。下文只就診腹之有關於溫熱者採入。其中西診法大略,正在編輯,後即續出。
原南陽云:欲工醫術,須講求診腹知人之死生,病之輕重,莫切於診腹。欲詳其法,先須知病人之腹象而推考之,朝夕用工揣摩,則必得其精微,不可忽略也。
外感病診腹不盡可憑,腹候佳象而死者有焉。然腹皮潤澤,而元氣張者,邪熱雖劇,其熱易去;腹皮無潤澤,元氣不張,陰分衰弱,虛火亢者,死。
白話文:
診斷腹部的方法,根據《內經·刺禁篇》中的記載,主要是講述如果錯誤地針刺,會觸發人體的活動氣息。《難經》中的第八章和第十六章也有提及這種方法。第八章指出:生命的源頭,在於腎臟間的活動氣息。第十六章指出:比如,如果檢查到肝臟的脈搏,其外在的症狀可能包括清潔癖、面色蒼白和易怒。其內在的症狀是在肚臍左側能感到活動氣息,壓下去會感覺堅硬或疼痛,其病症可能包括四肢水腫、排尿困難、肌肉抽搐等。有這些症狀的是肝臟問題,沒有則不是。
比如,如果檢查到心臟的脈搏,其外在的症狀可能包括面色紅潤、口乾、愛笑。其內在的症狀是在肚臍上方能感到活動氣息,壓下去會感覺堅硬或疼痛,其病症可能包括心煩、心痛、手掌熱且噁心。有這些症狀的是心臟問題,沒有則不是。
比如,如果檢查到脾臟的脈搏,其外在的症狀可能包括面色黃、易打嗝、多思多慮、愛吃。其內在的症狀是在肚臍正中能感到活動氣息,壓下去會感覺堅硬或疼痛,其病症可能包括腹部脹滿、消化不良、身體疲倦、關節痛、喜歡睡覺、四肢無力。有這些症狀的是脾臟問題,沒有則不是。
比如,如果檢查到肺部的脈搏,其外在的症狀可能包括面色白、易打噴嚏、悲傷、不快樂,想哭。其內在的症狀是在肚臍右側能感到活動氣息,壓下去會感覺堅硬或疼痛,其病症可能包括喘息咳嗽、寒熱交加。有這些症狀的是肺部問題,沒有則不是。
比如,如果檢查到腎臟的脈搏,其外在的症狀可能包括面色黑、易害怕、打哈欠。其內在的症狀是在肚臍下方能感到活動氣息,壓下去會感覺堅硬或疼痛,其病症可能包括氣逆、上腹急痛、下痢如重物,腳踝冰冷。有這些症狀的是腎臟問題,沒有則不是。
進一步的,對於外感疾病,單純的腹部診斷並不能完全確定病情,有時候即使腹部症狀看起來良好,病人也可能去世。然而,如果腹部皮膚光澤且富有彈性,表明元氣充足,即使病情嚴重,也容易康復;反之,如果腹部皮膚乾燥無光澤,元氣不足,陰分衰弱,虛火旺盛,則可能會死亡。
2. 診腹下手法及驗輕重熱症決死生法
凡診腹,瘦人大便後,腹力益弱;肥人大便燥結後,腹力益強,醫者宜察於此。先使病人仰臥,胸前拱平,兩足齊伸腳跟。若腹皮強張,動氣不見者,使兩足稍屈,則可診得焉。
《求古錄醫譜》云:凡診腹之法,用左手,患人男則坐其左,女則坐其右;若不便,反之亦可也。而手掌與五指伸展平板,先停住膻中,察氣之緩急;遷停住虛里,診其動之高低,而徐徐左右按過,至兩側膂肉外,如此數次,而至鳩尾。
醫手掌魚腹外側膂指根三肉,與病者皮膚相襯著,而久停住,初輕軟,漸重墜,使手掌與患者肌膚相和,而溫融手掌魚肉當肘下,掌側肉當肘上,極按肘骨際,左右排押,而至兩側膂肉外,如此各數十次,以察肘下之堅軟攣緩,塊之有無、隱顯。次至大腹,停住三次,密排診尺脈,手掌當腹之正中,以察氣之動靜,動氣之有無高低,大絡之拘攣軟緩、任脈之浮漫沉整。而左右排按,及兩側肋外廉,如此各數十次,以察塊之有無、隱顯。
次至臍上,掌肉當臍亦停住,魚腹外側指根三肉,遞推遞察,以臍之緊實虛軟,臍蒂有力否,深淺凸凹。次至小腹,又停住察氣之默躁,力之有無,動之應否浮沉,大絡之急強濡弱,任脈之浮見沉伏。而左右排按及兩側腰髖外,如此各十數次,察塊之有無露伏。若胸膺、大小腹三處,俱手掌難探求者,並齊指頭以察之,復再如初。
手掌與五指伸展而襯著病者之皮膚上從膻中,下至橫骨左右,中央三行,排按各十數次。每時醫之氣息,與患者氣息相應,以察過不及,而究膺胸之肥瘦、廣窄高低,腹形之廓大隘狹、上低下豐、上豐下低、緩漫緊收、虛弱充實、肉之肥瘠瘦削、皮之薄軟厚強,膚之潤澤枯索,熱之淺深,有蒂無蒂,腹之滿脹低減,塊之大小長短、圓扁軟硬,水之有無多少,冷之厚薄漫結,是其梗概耳。如其纖細悉盡者,足諦知其證候,審辨其用藥。
是診法所以按腹,回出於切脈之右也。然其按探押索,自有微妙存者,口可以授,書可以傳,非敢秘惜也。醫者初診患人之法,其再次三次者,則惟取其要而省其他。若有不解,則數數診按,如初診法,得解而後止。
醫之手心熱者,診無熱人猶有熱,須自知之,以手背察其熱。
脈候有熱,而腹候無熱者,表熱,而其熱易去也;按腹而熱如燒手掌者,伏熱,而其熱不易去也。小兒暴熱,其輕重不易以脈辨,可以腹候決定,心下有動而其熱如燒手掌者,不可忽。
腹皮上浮,如撫脫毛鳥,是為極虛凶候,如此者汗必多,病人濱死之手足亦如此。欲知其狀,察死人之肌膚可知。
病者腹形之半途,忽變於常,腹皮附脊如削去。胸肋以下如板,至橫骨漸漸高者,皆惡候也。或疫或痢,一二日內,得此候者,多難治,須預防之。若待動悸等惡候現,而後知其難治,是謂庸醫。
白話文:
診察腹部的手法和判斷輕重熱症、決定生死的方法:
凡是診斷腹部,體型瘦的人大便後,腹部的力量會變弱;體型肥胖的人大便乾燥阻塞後,腹部的力量反而會變強,醫生應該仔細觀察這個現象。
先讓病人仰躺,胸前保持平坦,兩腳伸直,腳跟對齊。如果腹部皮膚緊繃,看不到氣的流動,可以稍微彎曲兩腿,這樣就能診斷了。
《求古錄醫譜》說:診察腹部的方法,要用左手,如果是男病人,醫生就坐在他的左側,如果是女病人,就坐在她的右側;如果不方便,反過來也可以。手掌和五指要伸展開放平,先停留在膻中穴(胸部正中),觀察氣的緩急;再移到虛里穴(心臟部位),診察搏動的高低,然後慢慢地左右按壓,到兩側脊椎肌肉外側,這樣按幾次,最後到鳩尾穴(胸骨下端)。
醫生手掌的魚際(大拇指下方)外側、掌指根部這三處肌肉,要和病人的皮膚緊貼著,然後停留在上面,開始輕輕的按,慢慢的加重力道,讓手掌和病人的皮膚融合在一起,手掌魚際肉貼在肘下,手掌側面的肉貼在肘上,用力的按壓肘關節,左右推壓,一直到兩側脊椎肌肉外側,這樣反覆數十次,來觀察肘下部位的肌肉是堅硬還是柔軟,是攣縮還是鬆弛,是否有腫塊,腫塊是明顯還是隱藏。
接下來到大腹(肚臍以下),停留三次,仔細診察尺脈,手掌放在腹部的正中央,來觀察氣的動靜,是否有氣的流動,流動的高低,大絡(腹部血管)是拘攣還是柔軟鬆弛,任脈(腹部正中線)是浮在表面還是沉在裡面。然後左右按壓,以及兩側肋骨外緣,這樣反覆數十次,觀察是否有腫塊,腫塊是明顯還是隱藏。
接著到肚臍上方,手掌的肉貼在肚臍上也停留一下,手掌魚際外側的指根三處肌肉,輪流推按觀察,來判斷肚臍的緊實還是虛軟,肚臍的根部是否有力,肚臍是深還是淺、凸還是凹。接下來到小腹,也要停留一下,觀察氣的沉靜還是急躁,力量的有或無,搏動是順應還是不順應,是浮在表面還是沉在裡面,大絡是急促還是強硬、還是濕潤虛弱,任脈是浮現還是隱藏。然後左右按壓,以及兩側腰髖外側,這樣反覆數十次,觀察是否有腫塊,腫塊是暴露還是隱藏。
如果胸部、大腹和小腹這三個地方,都難以用手掌診察,就用指尖一起診察,然後再重複之前的步驟。
手掌和五指伸展開來貼在病人的皮膚上,從膻中穴,到橫骨(恥骨)左右,在中間三條線,反覆按壓數十次。每次醫生呼吸的節奏,要和病人呼吸的節奏相應和,來觀察是否有過或不及,進而了解胸部的肥瘦、寬窄高低,腹部的形狀是寬大還是狹窄、上面高下面低、上面豐滿下面虛弱、是鬆弛還是緊縮、是虛弱還是充實,肌肉是肥厚還是瘦削,皮膚是薄軟還是厚硬,皮膚是潤澤還是乾燥,熱是淺層還是深層,是否有根蒂,腹部是脹滿還是消減,腫塊的大小長短、圓形扁形、軟硬程度,是否有水,水的多寡,寒冷的程度,是分散還是凝結。這些只是大概的情況,如果能更仔細深入的觀察,就能清楚知道病人的病情,並準確判斷用藥。
這種診斷方法,是為了彌補切脈(診脈)的不足。但其中按壓、探查等動作,自有其精妙之處,可以口頭傳授,也可以寫成文字,絕不敢私藏。醫生第一次診斷病人的時候,要按照這個方法,第二次第三次診斷的時候,只要抓住重點,省略其他部分。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多次診察,重複第一次診察的方法,直到明白之後再停止。
如果醫生的手心發熱,即使診斷沒有熱症的人,也會感覺到有熱,醫生要自己知道這個情況,用手背來判斷熱度。
如果脈象顯示有熱,但腹部診察沒有熱象,這是表熱,這種熱容易消除;如果按壓腹部感覺像被火燒一樣,這是伏熱,這種熱不容易消除。小兒突然發熱,輕重程度不容易通過脈象來判斷,可以用腹部診察來決定,心下(胃脘部)有搏動,而且感覺像被火燒一樣,不可輕忽。
如果腹部皮膚浮腫,摸起來像剛拔毛的鳥一樣,這是極度虛弱的凶險徵兆,出現這種情況,病人一定會多汗,臨死之人的手腳也會這樣。想知道這種情況,觀察死人的皮膚就明白了。
如果病人的腹部形狀,突然與平常不同,腹部皮膚像被削去一樣貼在脊椎骨上。胸部以下像木板一樣硬,到恥骨處逐漸隆起,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如果得了瘟疫或痢疾,一兩天內出現這種情況,大多很難治療,一定要預先防範。如果等到出現心悸等不好的徵兆,才知道難以治療,那就是庸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