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六 (15)
卷六 (15)
1. 溫熱傳入下焦治法
後晚再服,可以痊愈。蓋交通心腎,寧睡之良方也。方無安腦之品,而可以寧睡。嗚呼,不寐豈盡腦病耶。附錄於此,以質於世之習西醫者。
安腦寧睡方
斯爾仿那兒(四瓦)。上分四包,臨臥服一包,用熱湯送之。
又方,臭剝一二瓦。上以水一茶杯溶解,臨臥作一次服。
婦女溫病經水適來,脈數,耳聾,乾嘔煩渴。辛涼退熱,兼清血分,竹葉玉女煎主之。方見《溫病條辨》。
熱病經水適至,十餘日不解,神氣昏迷,脈右長左沉,瘀熱在裡也。加減桃仁承氣湯主之。
加減桃仁承氣湯
大黃(二錢),細生地(六錢),丹皮(三錢),桃仁(二錢),澤蘭(二錢),水煎服。
溫病愈後,面色萎黃,舌淡,不欲飲水,脈遲而弦,不食,陽氣虛也。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
白芍(六錢),桂枝(四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膠飴(五錢),炙甘草(三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膠飴,火上烊化,溫服三次。
璜按:小建中湯,為病後調補之方。凡腹痛屬中氣虛者,均可用。即溫熱病後元氣虛弱,取少火生氣之義,亦可藉以調補,以養陽養陰,性味溫和,善用之,每每左右逢源之妙。仲景桂枝湯,所以列於傷寒方之首也,能從桂枝湯探其奧妙,則規矩從心,而可得此方之妙義矣。
溫病愈後,或一日至一年,潮熱脈數,喜飲不食者,胃陰虛也,五汁飲主之,益胃湯亦主之。方俱見《溫病條辨》。
伏暑濕溫,積留支飲,懸於脅下,而成脅痛,或咳或不咳,潮熱,或寒熱如瘧狀,不可誤認柴胡證。香附旋覆花湯主之。方見《條辨》。
璜按:此方滌飲止痛,以治症輕於咳逆倚息而脅痛者,用之多效,余試驗屢矣,特附識之。
支飲上擁胸膈,直阻肺氣,不令下降,呼吸難通,非用急法通利水道不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苦葶藶(三錢,炒香,砂細),大棗(五枚,去核),水五杯,煎取二杯,分二次服。此方治濕飲腰脅痛不可忍,神效。葶藶性急,瀉肺中之壅塞。因其頗剽悍,恐傷脾胃,故用大棗以護脾胃,使不傷他臟。一急一緩,一苦一甘,相輔成功也。
古歡室云:余身經兩次濕溫,腰脅痛不止,百藥不效,此方服下即愈。
又:外子酒濕黃疸,每發必先右脅痛,且肢冷,醫用率溫服少許更甚,服此方即愈,洵經驗良方也。
溫病燥熱久羈,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或乾咳,或夜熱,甚則痙厥者,三甲復脈湯主之,定風珠亦主之,更重者專翕大生膏主之。方俱見《溫病條辨》。
璜按:吳鞠通治溫熱久病傷陰,以重濁填陰,滋養下焦,不為無見。其用減味復脈湯,一以清餘熱,一以育陰善後,面面圓到,有功千古。定風珠二方性太黏滯,且近腥穢,服之往往滯悶胃氣,消化不良,殊難適用學者。治下焦溫病及病後育陰以清餘熱,仍當於加減復脈湯求之。
白話文:
溫熱病傳入下焦的治療方法
之後晚上再服用藥,病就可以痊癒。這是因為藥能溝通心腎,是個使人安寧入睡的好方法。這個方子裡沒有安神定腦的藥材,卻能幫助睡眠。唉,失眠難道都是腦部的疾病嗎?把這個記錄下來,是為了讓那些習慣用西醫的人思考。
安神寧睡方
斯爾仿那兒(四瓦)。將藥分為四包,睡前服用一包,用熱開水送服。
另一個方子,臭剝一到二瓦。用一杯水溶解,睡前服用一次。
婦女得了溫熱病,正逢月經來潮,出現脈搏快速、耳聾、想吐、口渴煩躁等症狀,要用辛涼的藥物退熱,同時清理血分,可以使用竹葉玉女煎來治療。這個方子在《溫病條辨》中有記載。
如果熱病期間月經來潮,十幾天都沒好轉,出現神志不清、脈象右邊強而左邊沉的狀況,表示體內有瘀熱,要用加減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加減桃仁承氣湯
大黃(二錢)、細生地(六錢)、丹皮(三錢)、桃仁(二錢)、澤蘭(二錢),用水煎服。
溫熱病痊癒後,如果出現面色萎黃、舌苔淡白、不想喝水、脈搏慢而弦細、食慾不佳等情況,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要用小建中湯來治療。
小建中湯方
白芍(六錢)、桂枝(四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膠飴(五錢)、炙甘草(三錢),用水八杯煮成三杯,去藥渣,加入膠飴,加熱溶化,溫服三次。
我認為小建中湯是病後調養身體的方子。凡是腹痛屬於中氣虛弱的情況,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即使是溫熱病後元氣虛弱,取用少量溫補陽氣的方式,也可以用來調養身體,達到補養陰陽的效果。這個方子性味溫和,只要善用,往往能有很好的效果。張仲景的桂枝湯之所以被列為傷寒方之首,就是因為如果能深入了解桂枝湯的奧妙,就能掌握用藥的規矩,進而理解此方的精髓。
溫熱病痊癒後,如果出現時好時壞的發熱,脈搏快速,喜歡喝水卻不想吃飯,這是胃陰虛的表現,可以使用五汁飲或益胃湯來治療。這些方子都在《溫病條辨》中有記載。
伏暑濕溫這種病,會使體內積聚痰飲,停留在脅下,導致脅痛,可能咳嗽也可能不咳,出現時好時壞的發熱,或者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不要誤認為是柴胡證。要用香附旋覆花湯來治療。這個方子在《條辨》中有記載。
我認為,這個方子能消除痰飲、止痛,適用於咳嗽輕微但脅痛的症狀,我多次試驗都有效,所以特別記錄下來。
痰飲積聚在胸膈,阻礙肺氣下降,導致呼吸困難,必須用急迫的方法來疏通水道,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苦葶藶(三錢,炒過磨細)、大棗(五枚,去核),用水五杯煮成二杯,分兩次服用。這個方子對治療濕飲引起的腰脅痛非常有效。葶藶藥性急促,能瀉肺中的壅塞。但因藥性較為強烈,怕傷害脾胃,所以用大棗來保護脾胃,避免傷及其他臟器。一急一緩,一苦一甘,互相配合才能成功。
古歡室說:我曾經兩次得了濕溫,腰脅痛一直不好,吃了很多藥都沒用,服用這個方子就立刻好了。
又說:我的兒子得了酒濕黃疸,每次發病都先右脅痛,而且肢體冰冷,醫生用溫補藥反而更嚴重,服用這個方子就痊癒了,真是個經驗良方。
溫熱病燥熱久久不退,會傷到肝腎的陰液,出現上盛下虛的情況,可能乾咳、夜間發熱,嚴重時甚至會痙攣,要用三甲復脈湯或定風珠來治療,更嚴重者可以用專翕大生膏來治療。這些方子都在《溫病條辨》中有記載。
我認為,吳鞠通治療溫熱病久病傷陰,用滋補的方式來填補陰液,滋養下焦,這種做法是很有見地的。他用減味復脈湯,一方面能清除剩餘的熱邪,一方面能滋養陰液來善後,考慮周全,功勞很大。但是定風珠這兩個方子性質太過黏膩,而且接近腥味,服用後常常會造成胃氣滯悶、消化不良,實在難以讓學者廣泛使用。治療下焦溫病以及病後滋養陰液、清除餘熱,還是應該從加減復脈湯來尋求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