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六 (5)
卷六 (5)
1. 暑溫治法
暑溫者,長夏受暑之病,偏於熱者也,形似傷寒,頭痛身痛,發熱惡寒,右脈洪大而數,左脈反小於右。傷寒,先惡寒而後熱,傷暑,惡寒不甚,並有先發熱而後惡寒者,其症口渴面赤,汗大出,名暑溫,白虎湯主之。脈芤汗多不止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見《條辨》。
暑溫證頭痛發熱無汗,此傷暑表實也,用銀翹祛暑方。
銀翹祛暑方,此方較香薷飲尤為適用。
銀花(三錢),連翹(二錢),薄荷(一錢),竹葉(一錢),甘菊花(二錢),冬桑葉(二錢),飛滑石(三錢),生甘草(五分),苦杏仁(一錢),生荷葉(二錢),蔓荊子(八分),水煎服。
暑溫發汗,暑證已減,餘邪不解,但頭微脹,目昏,受暑輕者,亦頭脹目昏,皆以清絡飲主之。方見《溫病條辨》。
伏暑者,長夏受暑,過時而發,曰伏暑。霜降以前發者稍輕,霜降以後發者即重,其症頭痛,惡寒熱,舌白,與傷寒同。惟面赤煩渴,脈濡而數,不似傷寒脈緊而緩也。治法有三,詳後。
伏暑證舌白口渴無汗者,銀翹散去牛蒡加杏仁(一錢五分)、滑石(二錢)主之。
璜按:此暑熱之由氣分發者,故於解表方中加以開泄皮毛之品。
伏暑證舌赤口渴無汗者,銀翹散加生地(一錢五分)、丹皮(八分)、赤芍(八分)、麥冬(一錢五分)主之。
璜按:此暑熱之由血分而發者,故於解表方中加涼血清血之品。
伏暑證面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銀翹散去牛蒡、荊芥,加杏仁(一錢二分)、石膏(二錢)、黃芩(一錢)主之。脈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脈虛而芤者,仍用人參白虎法。
《溫熱贅言》云,暑月乘涼飲冷,陽氣為陰寒所遏,皮膚蒸熱,凜凜畏寒,頭痛,自汗煩渴,或腹痛吐瀉,陰寒外襲者,用香薷飲;陰暑內侵者,用大順散。緣吐瀉肢冷脈伏,是脾胃之陽為寒濕所蒙,不得伸越,故以乾薑、肉桂散寒和胃,杏仁、甘草和氣調脾,然廣皮、茯苓仍不可少,此宗仲景治陰邪之霍亂,而用理中之旨也。
香薷飲方
香薷(二錢),銀花(三錢),鮮扁豆花(三錢),厚朴(一錢),連翹(二錢),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大順散方見《溫熱經緯》。
璜按:香薷飲為傷暑發表之劑,表實無汗者宜之;大順散為逐寒溫里之劑,暑月胃陽不振,肢冷吐瀉者宜之,然宜於溫暑之證者殊不多見。此人泥於夏月伏陰在內之說,乃一偏之論也。究竟熱病為多。
暑熱內結大瀉,肢冷脈伏,宜五苓去白朮加滑石、黃耆皮,甚效。
五苓加減方
豬苓(二錢),茯苓(二錢),澤瀉(二錢),桂枝(一錢),滑石(三錢),黃耆皮(二錢)
璜按:肢冷,脈伏,體溫已下降矣。此證大瀉將傾,心失其運血之力,故脈伏也。桂枝、茯苓入心運血;以黃耆入肺轉運其氣;苓、澤等味化濕通陽以治其瀉,具有手法,所以見效。然恐力薄,西洋醫之用樟腦為皮下注射劑,可取用之。
白話文:
[暑溫治療方法]
暑溫,是在夏季末受到暑熱所引發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過度的熱象。其症狀類似感冒,包括頭痛、身體疼痛、發燒且怕冷,右側脈搏強大快速,左側脈搏則比右側弱。感冒通常先是怕冷然後才發燒,暑溫患者則怕冷不那麼嚴重,甚至有人先發燒後才開始怕冷。其特徵是口渴、臉紅、大量出汗,這種情況被稱為暑溫,可以使用白虎湯來治療。如果脈搏虛弱且汗水持續不斷,則應使用白虎加人參湯。這個處方可以在《條辨》中找到。
暑溫患者若出現頭痛發燒且不出汗,這是暑熱表面實證的表現,應該使用銀翹祛暑方。
銀翹祛暑方的成分包括銀花、連翹、薄荷、竹葉、甘菊花、冬桑葉、滑石、生甘草、杏仁、荷葉和蔓荊子,用水煎服。
暑溫患者在發汗後暑熱已經減輕,但是殘留的邪氣仍然存在,會導致頭部微脹、視線模糊。對於輕度暑熱患者,也會有頭脹眼昏的症狀,這時應該使用清絡飲。該處方可以在《溫病條辨》中找到。
伏暑,指的是夏季末受到暑熱,但當時未發病,到後期才發作的情況,稱為伏暑。在霜降前發病的病情較輕,霜降後發病的病情較重。其症狀包括頭痛、怕冷發熱、舌苔白色,這些都與感冒相似。然而,面色紅潤、口渴、脈搏濡軟快速,這些都不像感冒那樣緊湊緩慢。治療方法有三種,詳情請看後續說明。
對於舌苔白色、口渴、無汗的伏暑患者,應使用銀翹散去掉牛蒡子,加入杏仁和滑石來治療。
對於舌苔紅色、口渴、無汗的伏暑患者,應在銀翹散中加入生地、丹皮、赤芍和麥冬來治療。
對於面色蒼白、口渴、有汗或大量出汗的伏暑患者,應在銀翹散中去掉牛蒡子和荊芥,加入杏仁、石膏和黃芩來治療。如果脈搏強大且口渴、出汗很多,則仍然使用白虎法;如果脈搏虛弱,則使用人參白虎法。
《溫熱贅言》指出,在炎熱的月份裡喝冷飲,可能會導致身體的陽氣被寒氣阻塞,皮膚感到熱,但身體卻畏寒,伴有頭痛、自汗、煩渴,或是腹痛、嘔吐和腹瀉。對於因寒氣侵襲導致的陰暑,應使用香薷飲;對於因寒氣內部侵擾導致的陰暑,則使用大順散。因為嘔吐、腹瀉、四肢冰冷和脈搏隱藏,這是脾胃陽氣被寒濕所覆蓋,無法正常運作,因此使用乾薑和肉桂來散寒和胃,杏仁和甘草來調節脾氣,但廣皮和茯苓也不可缺少。這是基於張仲景治療陰邪霍亂的方法,使用理中湯的原則。
香薷飲的配方為香薷、銀花、鮮扁豆花、厚朴和連翹,用水煮沸後服用。大順散的配方可以在《溫熱經緯》中找到。
對於暑熱內結、大量腹瀉、四肢冰冷、脈搏隱藏的患者,建議使用五苓散去掉白朮,加入滑石和黃耆皮,效果非常好。
五苓加減方的成分包括豬苓、茯苓、澤瀉、桂枝、滑石和黃耆皮。
對於四肢冰冷、脈搏隱藏的患者,這可能是由於大量腹瀉導致心臟無法有效運送血液,因此脈搏隱藏。桂枝和茯苓可以幫助心臟運送血液;黃耆可以幫助肺部運轉氣息;茯苓和澤瀉可以去除濕氣、通陽,從而治療腹瀉。然而,如果力量不夠,可以考慮使用樟腦作為皮下注射劑,以增強治療效果。
樟腦注射劑可用於各種熱病虛脫時,當患者處於危險狀態時,都可以使用。樟腦10.0,依打兒10.0,以上劑量可作為皮下注射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