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五 (10)
卷五 (10)
1. 瘧
王士雄曰:無寒痰者,常山不可浪用。又曰:參、姜必邪衰而正氣已虛者可用。
璜按:參、姜早用則熱熾,甚至傷血,久瘧有虛象者,用之即愈,效如桴鼓。瘧疾,西醫以為有寄生蟲,不解此方何以屢效,方知補正祛邪亦有至理。
總之,久瘧氣餒,凡壯膽氣皆可止瘧,未必真有瘧鬼。又瘧疾既久,深入血分,或結瘧母,鱉甲煎丸,設用煎方,活血通絡足矣。徐忠可云:幼兒未進穀食者,患瘧久不止,用冰糖濃湯。余試果驗。
璜按:中醫所謂瘧母,即西醫所謂脾腫也。鱉甲煎丸難效。用信石、鐵末、金雞納三藥研細末為丸,每服少許,久服必愈。
周澄之曰:人身之中,血隨氣行,氣寒則血凝,氣熱則血駛。瘧疾迭見大寒大熱,血氣忽凝忽駛,脈絡中必有推蕩不盡之瘀,積久而成瘧母矣。故凡患寒熱證者,其發必落,血敗故也。病後調理,必兼活血,方能復元。
璜按:此說最為正解。蓋瘧母因寄生體,打壞血液,注入於肺而成。葉氏以為須活血通絡,周氏以為血敗,必兼活血,中醫西醫,所見略同。余治此證,用補胃藥,佐以行血破積軟堅,亦有愈者,方用六君子湯加三稜、莪朮、夜明砂、肉桂、當歸、桃仁、膽礬為丸,服之。
白話文:
王士雄說:沒有寒痰的人,不能隨便使用常山這種藥。他又說:人體在邪氣衰退而正氣已經虛弱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人參、生薑。
(我)認為:人參、生薑如果太早使用,會使熱氣更旺盛,甚至會損傷血液。但是對於久病瘧疾且有虛弱現象的患者,使用人參、生薑就能夠治好,效果非常迅速。瘧疾,西醫認為是有寄生蟲引起的,不了解為什麼這個中醫方子常常有效,這才明白補益正氣、驅除邪氣的道理也是很重要的。
總而言之,久病瘧疾導致氣虛體弱,所有能夠增強膽氣的藥物都可以止住瘧疾,未必真的有瘧鬼作祟。而且瘧疾如果病久,深入到血液裡面,可能會結成瘧母(指脾腫大),使用鱉甲煎丸,如果使用湯劑的話,活血通絡就足夠了。徐忠可說:幼兒還沒有開始吃固體食物,患上瘧疾久治不癒,用濃稠的冰糖水就可以了。我試過,效果確實很好。
(我)認為:中醫所說的瘧母,就是西醫所說的脾腫大。鱉甲煎丸效果不佳。可以使用信石、鐵末、金雞納三種藥磨成細末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少量,長期服用一定會痊癒。
周澄之說:人體之中,血液隨著氣的運行而流動,氣寒冷則血液凝結,氣溫熱則血液流動迅速。瘧疾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使得血氣忽而凝結忽而快速流動,脈絡中必然有無法完全推散的瘀血,累積久了就成了瘧母。所以,凡是患有寒熱症狀的人,在發病的時候一定會出現血敗的現象,因此病後調理,必須要兼顧活血化瘀,才能夠恢復健康。
(我)認為:這個說法最為正確。瘧母是因為寄生蟲破壞血液,並且注入到肺部形成的。葉氏認為需要活血通絡,周氏認為血敗需要兼顧活血,中醫和西醫的看法大致相同。我治療這個病症,使用補胃的藥,輔以活血破積、軟堅散結的藥物,也有治好的,我用的方子是六君子湯,再加上三稜、莪朮、夜明砂、肉桂、當歸、桃仁、膽礬做成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