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四 (16)
卷四 (16)
1. 葉香岩《溫熱論》註解
多發於產後第一日至第三日,始則惡寒戰慄,無何即發三十九至四十一度之大熱,脈搏頻數,先在百二十至以上,繼則熱候不正或低至三十八九度,清晨尤低,僅僅三十七八度,惟脈搏疾駛如故。
病婦頭痛口渴,食欲減損,身體倦怠,時或精神朦朧,腹部始而脹滿,疼痛加劇,嘔惡頻仍,呼吸短促,脈搏增進,多至百四十或百六十,呼吸異常困苦,精神昏瞀,或發譫語,亦有至死精神毫無變異者。症狀至此,終歸於死。更有一種麻痹症狀,病人毫不覺痛,亦不知病之危篤而轉,自覺爽適,惟脈搏之數幾不能數。我國醫者所云七極八死也。
頃之四肢逐漸厥冷,容貌不良,言語艱澀,遂至於死。其遷延久長者,雖幸得保其生命,然毒質一旦達於肋膜、肺臟、心臟、腦部等,現危險之症狀,亦屬不治。凡罹此病之產婦,或褥婦,鮮有不死亡者。如脈搏過百四十,兼發腦症,嘔吐劇甚,其危急尤可知。若經一星期而腹膜炎尚不顯著,或略有治愈之望。
膿毒輕者,毒菌系自靜脈傳入,而播及心、肺、脾、肝、腎諸臟腑,使此等之組織,逐漸潰爛為膿。此外尚有侵及時膜、眼球、腦部、關節等者,多發於產後第一星期之終,或第二星期之中。其無腹膜炎者,每以惡寒、戰慄而始,壯熱如前,一二時後全身發汗,乃漸下降。經一二日或數時後,寒戰如故,壯熱又如故一。
若瘧疾之發熱,然發作後之熱度每較尋常為低,亦有止於常度者。然設於同時犯數多之臟腑,則大熱無解退之時。其症隨所犯之臟腑而異,犯肺則咳嗽不已,頻咯血痰;犯肝則發劇烈之黃疸;犯腎則小便減少,排蛋白尿或血尿等;犯心亦如敗血症。但病情之變化最多,發則往往寒戰,熱候異常下降,脈細而數,不安不眠,昏睡諸腦症狀,發生極多。
又有患腦膜炎而來,頭痛項直,及全身痙攣諸症狀者;犯眼球則化膿而發劇痛,因而失明者;犯關節則脹痛異常。以上兩種證候有僅具其一者,有合併而至者,有中途變遷者。但兩證相較,猶以膿毒一證較為佳良,死亡亦較少。預防之法,總宜消毒。若既發生,應速醫治。腹部疼痛,用炒黑楂肉一二兩,砂糖酌量。
體力衰脫,進牛乳、肉汁、葡萄酒等。大便秘結,大劑潤血,施灌腸法,陰部速以淡石灰酸水洗滌,傷處塗沃度酒等。體壯發熱,西國用退熱藥,我國則和血清熱行瘀。譫語虛脫,用樟腦(一分三釐)、白糖(五分),研和分五包,每二時服一包。
如經水適來適斷,邪將陷血室。少陽,《傷寒》言之詳悉,不必多贅。但數動與正傷寒不同。仲景立小柴胡湯,提出所陷熱邪,參、棗扶胃氣,以衝脈隸陽明也,此與虛者為合治。若熱邪陷入,與血相結者,當從陶氏小柴胡湯,去參、棗,加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
白話文:
這種病症多發生在產後第一天到第三天,一開始會感到寒冷發抖,接著很快就會發高燒,達到攝氏三十九到四十一度,脈搏跳動快速,一開始每分鐘超過一百二十下,然後體溫會變得不穩定,時高時低,甚至降到三十八、九度,清晨時體溫更低,只有三十七、八度,但脈搏仍然很快。
生病的產婦會頭痛、口渴、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有時會精神恍惚,腹部一開始會脹滿,然後疼痛加劇,頻繁地想吐,呼吸急促,脈搏加快,甚至每分鐘達到一百四十或一百六十下,呼吸非常困難,精神昏迷,或者說胡話,也有人直到死亡精神狀態都沒有改變。病到這個程度,最終都會死亡。還有一種情況會出現麻痺症狀,病人完全感覺不到疼痛,也不知道病情危急,反而覺得很舒服,但脈搏跳動快到幾乎數不清。這就是我國醫生所說的「七極八死」的情況。
不久之後,四肢會逐漸冰冷,面色難看,說話困難,最終導致死亡。病情拖延較久的,即使僥倖保住性命,但如果毒素侵入到肋膜、肺臟、心臟、腦部等器官,出現危險的症狀,也無法治癒。凡是罹患這種病的產婦或褥婦,很少有人能倖存。如果脈搏每分鐘超過一百四十下,同時出現腦部症狀,嘔吐非常嚴重,那麼情況就更加危急。如果經過一個星期,腹膜炎還不明顯,或許還有治癒的希望。
膿毒較輕的,毒菌是從靜脈進入,然後擴散到心、肺、脾、肝、腎等臟器,導致這些組織逐漸潰爛化膿。此外,還會侵犯時膜、眼球、腦部、關節等部位,多發生在產後第一週結束或第二週的中間。沒有腹膜炎的,通常會從畏寒、發抖開始,然後發高燒,像之前一樣,一兩個小時後全身出汗,體溫才逐漸下降。過一兩天或幾小時後,寒戰又會出現,高燒又像之前一樣。
這種發燒的情況很像瘧疾,但發燒後的溫度通常比一般情況低,也有可能維持在正常體溫。但如果同時侵犯多個臟器,就會持續高燒不退。症狀會隨著侵犯的臟器不同而有所差異,侵犯肺部會持續咳嗽,頻繁咳出帶血的痰液;侵犯肝臟會出現嚴重的黃疸;侵犯腎臟會導致小便減少,排出蛋白尿或血尿等;侵犯心臟的情況也像敗血症。但病情變化多端,發作時常常會出現寒戰,發燒的溫度異常下降,脈搏細弱而快,坐立不安,失眠,以及昏睡等各種腦部症狀。
還有因為患腦膜炎而引起的,會出現頭痛、頸部僵直、全身痙攣等症狀;侵犯眼球會化膿,引起劇烈疼痛,導致失明;侵犯關節則會出現異常腫痛。以上兩種情況,有的只出現其中一種,有的會同時出現,有的會在病程中發生變化。但比較起來,膿毒症的病情相對較好,死亡率也較低。預防的方法,總之要消毒。如果已經發生,應該趕快治療。腹部疼痛,可以用炒黑山楂肉一到二兩,加適量砂糖服用。
身體虛弱無力,可以喝牛奶、肉汁、葡萄酒等補充營養。大便秘結,可以用大量潤腸通便的藥物,並使用灌腸法,陰部要趕快用稀釋的石灰酸水沖洗,傷口塗抹碘酒等。身體強壯發燒,西方會用退燒藥,我國則用活血清熱、化瘀的藥物。出現胡言亂語、身體虛脫的情況,可以用樟腦(少量)、白糖(少量),磨成粉混合分成五包,每兩個小時服用一包。
如果月經時來時斷,邪氣可能會侵入血室。少陽經,《傷寒論》已經講得很詳細,不需要多說。但脈搏跳動快速與一般的傷寒不同。張仲景創立小柴胡湯,提出將陷入的熱邪導引出來,用人參、大棗扶助胃氣,因為衝脈隸屬於陽明經,這與虛弱的人適合用此方法治療。如果熱邪深入,與血相結合,就應該採用陶氏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大棗,加入生地、桃仁、山楂肉、丹皮或犀角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