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六 (2)
卷六 (2)
1. 濕毒治法
濕毒者,乃春夏之交,地氣發泄,人身陰氣素虧,不能上濟心火,故有此證。或咽痛,或喉腫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瘟、蝦蟆瘟者,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初起再去芩、連。三四日不退,便結者,加黃芩二錢、枳殼二錢。
璜按:此即東醫所謂流行性耳下腺炎。西醫所謂傳染病血蛇症也。春夏之交,流行頗盛,耳下腺焮沖腫起,面貌奇異,兩頰外聳,初起時惡寒戰慄發熱,身體倦怠,食欲缺乏,起嘔吐。初則耳下微腫,繼則咀嚼、開口,亦皆困難,耳下腺漸次腫脹,延至頰部頸項,則面呈異狀,此證西醫謂最危險者,不多見。東醫謂經十日至十四日,可望痊愈,但腫勢開廣,則愈期纏綿。
白話文:
濕毒這種疾病,是發生在春夏交替之際,因為此時地上的濕氣散發出來,人體的陰氣本來就虛弱,無法滋養心火,所以才會有此種症狀。可能會出現咽喉疼痛,或是喉嚨腫大但不痛,但是如果外表腫得很厲害的話,就會耳聾,俗稱大頭瘟或蝦蟆瘟。可以使用普濟消毒飲,去掉升麻和柴胡,初期再去掉黃芩和連翹。如果三四天後還有症狀沒有好,而且還有發膿的情況,可以再加入二錢黃芩和二錢枳殼。
我的按語:這其實就是東醫所說的流行性耳下腺炎,西醫把它稱為傳染性腮腺炎。春夏交替之際,這種疾病很容易流行,耳下腺會出現腫脹發炎,使得臉部看起來很奇特,兩頰會鼓起來。初期症狀是怕冷、發抖、發燒、身體疲倦、食慾不振,還會噁心想吐。一開始,耳下只有微微腫脹,接著會讓咀嚼和開口都變得很困難,耳下腺會逐漸腫脹,擴散到臉頰和頸部,使得臉部變形。西醫認為這是最危險的疾病,不過並不常見。東醫認為,這個疾病大約會持續十到十四天後才會痊癒,但如果腫脹範圍較廣,痊癒的時間就會拖得比較久。
若腦內欠血,素日嗜酒,腦內微絲脈管,或迴穴為血團閉塞,則發譫語,易致殞命。治法,輕症用輕瀉藥,戒口,患處腫痛,用花士玲以止之。遇略重者,用了刀邊一釐七,水八錢開化,每四點鐘服一滴,加水少許,甚效。遇更重者,用金雞納霜四錢,顛茄膏五釐,和勻為丸十粒,每四點鐘一丸,甚效。
倘有譫語或血薄,與素嗜酒而致者,則以補身之品與麼啡酒、顛茄酒等藥亦佳。外擦以花士玲八錢,加播𣵪酸水五分或三四分和勻,雞毛擦之,日擦三四次,極妙。華醫服方,主普濟消毒飲。
加減普濟消毒飲,方見《溫病條辨》。
白話文:
如果腦部缺血,平時又愛喝酒,腦部的細小血管或迴路被血塊阻塞,就會出現神志不清,容易致命。治療方法是輕症用輕瀉藥,戒酒,患處腫痛可以用花士玲止痛。遇到稍微嚴重的情況,可以用刀邊研磨成粉,用水化開,每四個小時服用一滴,加少量水,效果很好。遇到更嚴重的情況,可以用金雞納霜和顛茄膏混合製成丸藥,每四個小時服用一粒,效果很好。
如果出現神志不清或血虛,是因平時愛喝酒造成的,可以用補身體的藥物,以及嗎啡酒、顛茄酒等藥物。外部可以用花士玲加硼酸水混合,用雞毛擦拭患處,一天擦三四次,效果很好。中醫常用普濟消毒飲治療。
2. 喉疫治法
陰虛之人易感溫毒,如白喉、赤喉、喉痹、喉蛾、喉風等症,惟有養陰清肺湯最為神妙。惟世人只知白喉忌表,必喉中生白,方敢用此方。殊不知赤腫均可用,以其功能養真陰清肺熱故也。尚有喉痛兼發寒熱,世醫謂之風火喉症。用防風、荊芥、山豆根、射干等類必致更甚。以養陽清肺加連翹、銀花、竹葉心服之,數劑痛熱均除矣。
養陰清肺湯
白話文:
陰虛體質的人容易受到溫熱毒邪的侵犯,比如白喉、赤喉、喉痹、喉蛾、喉風等等。對於這些病症,養陰清肺湯的效果十分顯著。很多人只知道白喉需要忌諱表寒,喉嚨裡長出白色才敢使用養陰清肺湯,殊不知赤腫也同樣適用,因為它具有滋養真陰、清泄肺熱的功效。還有一些喉嚨疼痛並伴有寒熱的症狀,傳統醫家稱之為風火喉症,常使用防風、荊芥、山豆根、射干等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應該採用滋養陽氣、清泄肺熱的方法,加入連翹、銀花、竹葉心等藥物服用,幾劑藥下去,疼痛和發熱症狀就能消除。
大生地(二錢),元參(四錢),麥冬(三錢),薄荷(一錢),炒白芍(二錢),粉丹皮(二錢),川貝(二錢),甘草(一錢)
痛勢重者倍用;發熱加連翹、銀花各三錢;火重者加胖大海(一枚)、竹葉心(二錢);大便閉結加枳實(二錢)、黃芩(一錢五分);小便短赤加澤瀉(二錢)、知母(二錢)。
白話文:
藥方包括:
- 大生地(二錢):大熟地
- 元參(四錢):玄參
- 麥冬(三錢):麥冬
- 薄荷(一錢):薄荷葉
- 炒白芍(二錢):炒白芍藥
- 粉丹皮(二錢):牡丹皮
- 川貝(二錢):川貝母
- 甘草(一錢):甘草
若疼痛嚴重,請加倍使用川貝母和大熟地。若有發熱情況,請添加連翹和銀花,每種各三錢。若火氣過重,可添加胖大海一枚和竹葉心二錢。如果出現大便固結的情況,請加入枳實二錢和黃芩一錢五分。若小便頻繁且色赤,請加入澤瀉二錢和知母二錢。
請注意,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遵循適當的劑量和用法。不同人體質可能對同一藥物反應不同,因此在開始任何新的藥物療程之前,最好先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或醫生。
璜按:喉疫乃急性之傳染病也,病情雖有輕重之各別,而傳染菌原為一種,此菌能令咽喉之嫩膜腐爛,發作疼痛,戰慄惡寒,頭部運動疼痛尤甚,按下齶角後部,則見一側或兩側之齶下淋巴腺腫脹,口腔黏液分泌旺盛,患者之聲音每帶鼻聲,檢查喉頭,腫脹潮紅而有汙穢灰白色之被膜,或斑紋,陷入聲管氣管,頸項諸核俱脹,呼吸困難,尿含蛋白,假膜潰爛則頸項益浮腫,呼出臭氣惡穢不堪,尤為重候。到此時機頃刻氣閉而斃矣。
治法近世發明之血清注射法,其效如神。惟過其時期,則難見其效,血清多注射於乳房下,或上腿前面外方之皮下。
注射血清後,須清洗其喉,用撒酸○.五至一.○,水五○○.○為灌洗劑;吸入劑,石灰水、蒸餾水,各一○○.○,上混合一次吸入。
白話文:
璜按:喉疫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情輕重不一,但傳染菌只有一種。這種菌會導致咽喉的嫩膜腐爛,引起疼痛、發抖惡寒,頭部運動時疼痛加劇。按壓顎骨角後方,可以看到一側或兩側的顎下淋巴腺腫脹,口腔黏液分泌旺盛,患者的聲音常帶鼻音。檢查喉頭,可見腫脹發紅,有灰白色的汙穢被膜或斑紋,深入聲管氣管,頸部的淋巴結都腫脹,呼吸困難,尿液中含有蛋白質。如果假膜潰爛,頸部會更加腫脹,呼出的氣味惡臭不堪,這是病情加重的徵兆。到這個時候,患者隨時可能因呼吸道梗阻而死亡。
治療方法:近代發明的血清注射法,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錯過時機,就難以見效。血清通常注射在乳房下方或大腿前外側的皮下。
注射血清後,需要清洗患者的喉嚨,使用 0.5 至 1.0% 硼酸溶液 500.0 毫升作為灌洗劑;吸入劑,石灰水和蒸餾水,各 100.0 毫升,混合後一次吸入。
含漱劑,鹽剝一○.○,水四○○.○,水制阿片越○.二,單舍二○.○,上混合為含漱料。
高熱撒曹一.,○至三.○,水一○○.○,單舍一五.○。上每二時服一食匙。
白話文:
含漱劑配方如下:使用鹽10.0公克,加水400.0毫升,加入阿片粉0.2公克,再加入單捨20.0毫升。所有成分混合後即為含漱劑。
高熱症狀治療配方如下:使用曹藥1.0至3.0公克,加水100.0毫升,再加入單捨15.0毫升。每次服用時取一湯匙即可,每日兩次。
3. 暑溫治法
暑溫者,長夏受暑之病,偏於熱者也,形似傷寒,頭痛身痛,發熱惡寒,右脈洪大而數,左脈反小於右。傷寒,先惡寒而後熱,傷暑,惡寒不甚,並有先發熱而後惡寒者,其症口渴面赤,汗大出,名暑溫,白虎湯主之。脈芤汗多不止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見《條辨》。
暑溫證頭痛發熱無汗,此傷暑表實也,用銀翹祛暑方。
銀翹祛暑方,此方較香薷飲尤為適用。
銀花(三錢),連翹(二錢),薄荷(一錢),竹葉(一錢),甘菊花(二錢),冬桑葉(二錢),飛滑石(三錢),生甘草(五分),苦杏仁(一錢),生荷葉(二錢),蔓荊子(八分),水煎服。
白話文:
夏季暑溫病,是長夏時期因暑熱而得的病症,偏於熱証,症狀類似傷寒,表現為頭痛、身痛、發燒、怕冷,右脈洪大而急促,左脈比右脈小。傷寒是先怕冷然後發燒,暑溫病則怕冷不嚴重,還有先發燒後怕冷的症狀,同時伴有口渴、面色潮紅、大汗淋漓等症狀,稱為暑溫病,用「白虎湯」治療。脈搏洪大虛數,汗出不止的,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具體方劑見《條辨》。
暑溫證頭痛發熱無汗,這是暑溫病的表實証,用「銀翹祛暑方」治療。
銀翹祛暑方,這個方劑比「香薷飲」更適用。
銀花(三錢),連翹(二錢),薄荷(一錢),竹葉(一錢),甘菊花(二錢),冬桑葉(二錢),飛滑石(三錢),生甘草(五分),苦杏仁(一錢),生荷葉(二錢),蔓荊子(八分),水煎服。
暑溫發汗,暑證已減,餘邪不解,但頭微脹,目昏,受暑輕者,亦頭脹目昏,皆以清絡飲主之。方見《溫病條辨》。
伏暑者,長夏受暑,過時而發,曰伏暑。霜降以前發者稍輕,霜降以後發者即重,其症頭痛,惡寒熱,舌白,與傷寒同。惟面赤煩渴,脈濡而數,不似傷寒脈緊而緩也。治法有三,詳後。
伏暑證舌白口渴無汗者,銀翹散去牛蒡加杏仁(一錢五分)、滑石(二錢)主之。
璜按:此暑熱之由氣分發者,故於解表方中加以開泄皮毛之品。
白話文:
夏天暑热引起的发汗症状已经减轻,但余邪未解,只是头微微胀,眼睛昏花,轻微中暑的人也会出现头胀眼昏的症状,这些情况都可以用清络饮治疗。这个方子出自《温病条辨》。
伏暑指的是在长夏时节受暑,过了时节才发病的症状。霜降之前发病的比较轻,霜降之后发病的则比较重。症状包括头痛、怕冷发热、舌苔白,和伤寒相似。但是脸红口渴,脉象濡数,不像伤寒那样脉象紧而缓。治疗方法有三种,后面会详细介绍。
伏暑症状中舌苔白、口渴、无汗的,可以用银翘散去掉牛蒡,再加上杏仁(一钱五分)、滑石(二钱)来治疗。
璜注:这是暑热从气分发出来的,所以要在解表方中加入开泄皮毛的药物。
伏暑證舌赤口渴無汗者,銀翹散加生地(一錢五分)、丹皮(八分)、赤芍(八分)、麥冬(一錢五分)主之。
璜按:此暑熱之由血分而發者,故於解表方中加涼血清血之品。
伏暑證面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銀翹散去牛蒡、荊芥,加杏仁(一錢二分)、石膏(二錢)、黃芩(一錢)主之。脈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脈虛而芤者,仍用人參白虎法。
《溫熱贅言》云,暑月乘涼飲冷,陽氣為陰寒所遏,皮膚蒸熱,凜凜畏寒,頭痛,自汗煩渴,或腹痛吐瀉,陰寒外襲者,用香薷飲;陰暑內侵者,用大順散。緣吐瀉肢冷脈伏,是脾胃之陽為寒濕所蒙,不得伸越,故以乾薑、肉桂散寒和胃,杏仁、甘草和氣調脾,然廣皮、茯苓仍不可少,此宗仲景治陰邪之霍亂,而用理中之旨也。
白話文:
暑熱證
**舌頭發紅、口乾、不出汗者:**使用銀翹散,再加入生地(一錢五分)、丹皮(八分)、赤芍(八分)、麥冬(一錢五分)。
**按語:**這種暑熱證是由血癥引起的,因此在解表藥方中加入清血、涼血的藥材。
**面色蒼白、口乾、出汗或大汗不止者:**銀翹散除去牛蒡、荊芥,再加入杏仁(一錢二分)、石膏(二錢)、黃芩(一錢)。脈搏強而有力,口渴嚴重且汗多,仍然使用白虎湯治療;脈搏虛弱而有力,仍然使用人參白虎湯治療。
《溫熱贅言》中說,暑天貪涼喝冷飲,陽氣被陰寒遏制,皮膚發熱,寒戰畏寒,頭痛,自汗口渴,或腹痛嘔吐腹瀉,屬於陰寒從外侵入,使用香薷飲治療;陰寒從內侵犯,使用大順散治療。這是因為嘔吐腹瀉、四肢冰涼、脈搏微弱,是脾胃的陽氣被寒濕矇蔽,不能運行,因此用乾薑、肉桂散溫和胃氣,杏仁、甘草調理氣血調節脾臟,此外,廣皮、茯苓仍然不可缺少,這是遵循仲景治療陰邪霍亂時使用理中湯的原理。
香薷飲方
香薷(二錢),銀花(三錢),鮮扁豆花(三錢),厚朴(一錢),連翹(二錢),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大順散方見《溫熱經緯》。
璜按:香薷飲為傷暑發表之劑,表實無汗者宜之;大順散為逐寒溫里之劑,暑月胃陽不振,肢冷吐瀉者宜之,然宜於溫暑之證者殊不多見。此人泥於夏月伏陰在內之說,乃一偏之論也。究竟熱病為多。
暑熱內結大瀉,肢冷脈伏,宜五苓去白朮加滑石、黃耆皮,甚效。
白話文:
香薷飲是用來治療中暑發熱、無汗的藥方,由香薷、銀花、扁豆花、厚朴、連翹等藥材組成,水煎服,先服一杯,出汗後再服,不出汗則繼續服。大順散則是治療暑月胃寒、肢冷、嘔吐的藥方,但暑月胃寒的情況比較少見。暑熱內結、腹瀉、肢冷、脈弱,可以用五苓散去白朮,加滑石和黃耆皮,效果很好。
五苓加減方
豬苓(二錢),茯苓(二錢),澤瀉(二錢),桂枝(一錢),滑石(三錢),黃耆皮(二錢)
璜按:肢冷,脈伏,體溫已下降矣。此證大瀉將傾,心失其運血之力,故脈伏也。桂枝、茯苓入心運血;以黃耆入肺轉運其氣;苓、澤等味化濕通陽以治其瀉,具有手法,所以見效。然恐力薄,西洋醫之用樟腦為皮下注射劑,可取用之。
樟腦注射劑,各種熱病虛脫時,瀕於危險者,均取用之。
樟腦一○.○,依打兒一○.○。上一筒為皮下注射劑。
白話文:
這個古文中描述了一個中藥配方——五苓加減方,以及一個西藥治療方法——樟腦注射劑。以下是它的簡要說明:
- 五苓加減方是由五種草本植物組成的一個中藥配方,包括了豬苓、茯苓、澤瀉、桂枝和滑石。其中,桂枝和茯苓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並促進血液循環;黃芪則可以增強肺部的功能,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而苓、澤等成分則能夠消除體內的溼氣,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從而有效地控制腹瀉症狀。
- 樟腦注射劑是一種常被用來治療高燒或休克等疾病的西藥。它主要由樟腦和依打兒兩種成分組成,通常會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在一些情況下,如果患者的情況非常危急或者病情比較嚴重,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這種藥品進行治療。然而,在使用之前應該先與專業醫師討論相關風險及可能產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