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七 (13)
卷七 (13)
1. 薛生白《濕熱病篇》
今讀此論,則醫學之陋,不獨今日為然也。熱多濕少,則風乘三焦而痙厥,厥而不返者死,胃液乾枯,火邪盤踞也;轉筋入腹者死,胃液內涸,風邪獨勁也。然則胃中之津液,所關顧不鉅哉。雄按:此理喻氏發之,葉氏暢之,實諸病之生死關鍵也,在溫熱等病,尤為扼要。然明明言之,而鞠通、虛谷之論霍亂也,猶未知之,況他人乎。
厥證用辛開,泄胸中無形之邪也;乾霍亂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滯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熱邪愈熾;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風邪更張,終成死候,不可不知。雄按:此條自注明以濕熱二氣分疏,章氏妄逞己見,謂濕熱即暑也,強合二氣為一氣,且並《難經》濕溫、熱病為一證矣。蓋由未讀越人之書耳,茲於原釋中悉為訂正而附記於此,以質宗工。
璜按:痙謂肢體拘急,腦病脊髓病均有之;霍亂由點狀菌觸接傳染,暑熱盛行時多有之。第霍亂糞如米泔汁狀,全失臭氣,四肢冰冷,聲音嘶嘎,下肢痙攣,眼眶深陷,其體溫降之三十五度以下者,往往虛脫而死,此即我國所謂寒證也。其有體溫升騰,呈反應熱,馴至就治者,亦恆有之,此即我國所謂熱霍亂也。
治法麼啡(一釐)分作六份,每次用六分之一,了刀邊(一釐)分七十二份,每次用七十二分之一,開水和勻射入皮,應效如響,未效越一句鍾再射。此藥功力甚大,不可一點兩次射之。服方:淡磺強酸(五滴)、鴉片酒(五滴)、樟腦水(四滴),每半點鐘或一點鐘服一次,身體厥冷,欲催血進行者,芥子洗腳最效,欲鎮制嘔吐者,則用冰片有大效。
五、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痙,神昏譫語或笑,邪灼心包,營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連翹、生地、元參、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四十一等味。雄按:「吳本」無銀花露。汪按:宜從吳本」。蓋花露清靈芳潤,用治熱病殊佳,然中有蘊濕者,終覺非宜也。
上條言痙,此條言厥。溫暑之邪,本傷陽氣,雄按:此謂邪之初感,必先於陽分而傷氣也。及至熱極,逼入營陰,雄按:雖挾濕邪,日久已從熱化,在氣不能清解,必至逼營。則津液耗而陰亦病,心包受灼,神識昏亂,用藥以清熱救陰,泄邪平肝為務。雄按,昏譫乃將厥之兆也。
璜按:此證在西醫謂神經症,在我國謂熱灼營陰,照此方治法,真能起死回生,余驗之屢矣。
六、濕熱證,發痙神昏笑妄,脈洪數有力,開泄不效者,濕熱蘊結胸膈,宜仿涼隔散(四十二)。若大便數日不通者,熱邪閉結腸胃,宜仿承氣微下之例。章云:宜仿,曰微下,教人細審詳慎,不可孟浪攻瀉。蓋暑濕黏膩,須化氣緩攻,不同傷寒化熱而燥結,須鹹苦峻下以行之也。
白話文:
現在讀這篇論述,才發現醫學的陋習,不只是今天才這樣。熱邪多而濕邪少的時候,風邪會侵入三焦,導致抽搐昏厥,如果昏厥後無法恢復,就會死亡,這是因為胃液枯竭,火邪盤踞的緣故;如果出現轉筋疼痛,牽引入腹的情況,也會死亡,這是因為胃液在體內耗盡,風邪更加強盛。由此可見,胃中的津液關係重大啊。我認為,這個道理是喻氏先提出,葉氏加以闡明的,這實在是各種疾病生死的關鍵,在溫熱等疾病中尤其重要。然而,明明已經說明了這個道理,像鞠通、虛谷他們在討論霍亂時,仍然不明白這個道理,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昏厥的病症,要用辛味的藥物來開散,目的是要將胸中無形的邪氣排除;乾霍亂則要用催吐的方法,目的是要將胃中積滯的有形物質排除。但是,如果排泄邪氣後,胃液仍然無法上升,那麼熱邪就會更加熾盛;如果催吐後,胃液無法正常輸布到全身,那麼風邪就會更加猖獗,最終導致死亡,這是不可不知的。我認為,這條說明要將濕熱二氣分開辨別,章氏卻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為濕熱就是暑邪,硬將二氣合為一氣,甚至將《難經》中的濕溫、熱病當作同一種病症。這大概是因為他沒有讀過越人的書的緣故,現在我將原文中的錯誤之處全部訂正,並附記在此,以便與同道們共同研究。
我認為,痙攣是指肢體拘急,腦病和脊髓病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霍亂是由點狀細菌接觸傳染引起的,在暑熱盛行的時候容易發生。霍亂的糞便像米泔水一樣,完全沒有臭味,四肢冰冷,聲音嘶啞,下肢抽搐,眼眶深陷,如果體溫降到攝氏三十五度以下,往往會因為虛脫而死亡,這就是我國所謂的寒證。如果體溫升高,出現反應熱,然後才來就醫的,也是經常有的,這就是我國所謂的熱霍亂。
治療方法是將嗎啡(一釐)分成六份,每次用六分之一,了刀邊(一釐)分成七十二份,每次用七十二分之一,用開水調勻後注射到皮下,效果非常迅速,如果沒有效果,過一分鐘再注射。這種藥的藥力很強,不可以一次注射兩次。服用的藥方是:淡磺強酸(五滴)、鴉片酒(五滴)、樟腦水(四滴),每半小時或一小時服用一次。如果身體冰冷,想要促進血液循環,用芥子洗腳最有效。如果想要鎮靜止嘔,用冰片效果很好。
五、濕熱證的症狀是高燒、口渴、舌苔黃色或焦紅色、抽搐、神志不清、說胡話或傻笑,這是因為邪氣侵入心包,耗傷營血,應該使用犀角、羚羊角、連翹、生地、元參、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等藥物。我認為,「吳本」中沒有銀花露。汪氏認為:應該按照「吳本」的說法。因為花露清靈芳香,用來治療熱病效果很好,但是如果體內有濕氣,就會覺得不太適合使用。
前面說的是痙攣,這裡說的是昏厥。溫熱暑邪,本來就會損傷陽氣,我認為,這是說邪氣剛侵入人體時,一定先在陽分損傷氣分。等到熱邪很盛的時候,就會侵入營陰,我認為,即使夾雜濕邪,時間久了也會轉化為熱邪,如果氣分無法清除熱邪,就一定會侵入營分。這樣就會導致津液耗損,陰液也生病,心包受到灼傷,神志昏亂,用藥就要以清熱、滋陰、排除邪氣、平肝為主要任務。我認為,神志昏亂是將要昏厥的徵兆。
我認為,這種病症在西醫來說是神經症,在我國來說是熱邪灼傷營陰,如果按照這個藥方治療,真的可以起死回生,我已經多次驗證過了。
六、濕熱證的症狀是抽搐、神志不清、傻笑胡言,脈象洪大而有力,如果用開泄的方法沒有效果,那就是濕熱積聚在胸膈,應該參考涼膈散的藥方。如果大便好幾天都沒有排出,那就是熱邪閉塞腸胃,應該參考承氣湯微瀉的治療方法。章氏說:應該參考,要微瀉,是教人仔細審查病情,不要輕率地攻伐瀉下。因為暑濕黏膩,必須要用化氣的方法,緩慢地攻逐,不同於傷寒化熱而導致燥結,需要用鹹味、苦味的峻下藥來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