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卷七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2)

1. 薛生白《濕熱病篇》

中焦濕熱不解,則熱盛於裡,而少火悉成壯火,火動則風生,而筋攣脈急;風煽則火熾,而識亂神迷。雄按,設再投桂、葛以助其風,則燎原莫救矣。身中之氣,隨風火上炎,而有升無降,雄按,治溫熱諸病者,不可不知此理。常度盡失,由是而形若屍厥,正《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暴厥者是也。

外竄經脈則成痙,內侵膻中則為厥。痙厥並見,正氣猶存一線,則氣復返而生,胃津不克支持,則厥不回而死矣。雄按:喻氏云,人生天真之氣,即胃中之津液是也,故治溫熱諸病,首宜瞻顧及此。董廢翁云,胃中津液不竭,其人必不即死,皆見到之言也。奈世人既不知溫熱為何病,更不知胃液為何物,溫散燥烈之藥,漫無顧忌,誠不知其何心也。所以痙之與厥,往往相連,傷寒之痙自外來者,安有是哉。

雄按:此痙即瘛瘲也,吳鞠通辨之甚詳確。評:此篇精微透徹,一字一珠。

璜按:有濕邪者,熱邪不易外泄,上熾則遏亂神明。凡遇此等證,宜清降透毒,淡滲宣濕,俾濕熱有出路,方能透解。

暑月痙證,與霍亂同出一源。風自人生,火隨風轉,乘入陽明則嘔,賊及太陰則瀉,是名霍亂;竄入經中則攣急,流入脈絡則反張,是名痙。但痙證多厥,霍亂少厥。蓋痙證風火閉郁,鬱則邪勢愈甚,不免逼亂神明,故多厥;霍亂風火外泄,泄則邪勢外解,雄按:宜作「越」。不至循徑而走,故少厥。

此痙與霍亂之分別也。然痙證邪滯三焦,三焦乃火化風,得風而愈煽,則逼入膻中而暴厥;霍亂邪走脾胃,脾胃乃濕化邪,由濕而停留,則淫及諸經而拘攣。火鬱則厥,火竄則攣,又痙與厥之遺禍也。痙之攣結,乃濕熱生風;霍亂之轉筋,乃風來勝濕。雄按:木剋土也。評:痙證與霍亂,多由暑邪擾亂神明,經絡閉塞而成。

特霍亂由傷暑夾食而發,痙則邪氣穿經入絡,津液被劫,肝風徒動,故變成昏迷不醒和角弓反張諸症耳,芳香逐穢開泄,均不可少。此外,再隨其寒熱而施治。痙則由經及臟而厥,霍亂則由臟及經而攣,總有濕熱與風,淆亂清濁,升降失常之故。夫濕多熱少,則風入土中而霍亂。

雄按:霍亂濕多熱少,道其常也,余自髫年即見此證流行,死亡接踵,然聞諸父老云,向來此證甚稀,而近則常有,因於道光戊戌,輯一專論問世,嗣後此證屢行,然必在夏熟亢旱酷暑之年。則其證乃據,自夏末秋初而起,直至立冬後始息。夫彤彤徂暑,濕自何來,只緣今人蘊濕者多,暑邪易於深伏,迨一朝猝發,遂至闔戶沿村,風行似疫,醫者未知原委,理中四逆,隨手亂投,殊可嘆也。

余每治愈此證,必問其人曰,病未猝發之先,豈竟毫無所苦耶?或曰病前數日手足心先覺熱,或曰未病前睹物皆紅如火。噫,豈非暑熱內伏,欲發而先露其機耶?咸豐紀元,此證盛行,經余治者,無一不活,而世人不察,輒以薑、附殺之,不已傎乎。楊云:道光元年,直省此證大作,一覺轉筋即死,京師至棺木買盡,以席裹身而葬,卒未有識為何證者,俗傳食西瓜者即死,故西瓜賤甚。余時年十一,輒與同學者日日飽啖之,卒無恙。

白話文:

中焦的濕熱沒有解決,就會導致熱邪在體內更加旺盛,原本的少火也會變成壯火。火氣一旺盛就會生風,使得筋脈抽搐、脈象變得急促;風勢再煽動火勢,就會使人意識混亂、神志不清。我認為,如果這時再用桂枝、葛根等藥來助長風勢,那就如同火燒原野,難以撲滅了。身體中的氣,會隨著風火向上竄升,只有升沒有降。我認為,治療溫熱病的人,不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如果身體的正常秩序完全被打亂,就會像屍體一樣昏厥,這正是《內經》所說的「血和氣都往上跑,就會導致突然昏厥」的情況。

熱邪向外侵犯經脈就會導致抽搐,向內侵犯心胸之間就會導致昏厥。抽搐和昏厥同時出現,如果體內的正氣還剩下一絲,那麼氣血就會恢復,人就能活過來;如果胃中的津液無法支持,昏厥就無法恢復,人就會死亡。我認為,喻嘉言說,人生下來的先天之氣,就是指胃中的津液,所以治療溫熱病,首先要考慮保護好這一點。董廢翁說,胃中津液不枯竭,這個人就不會立刻死亡,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言論。但是現在的人既不知道溫熱病是什麼病,更不知道胃液是什麼東西,就隨意使用溫散燥烈的藥物,真是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所以抽搐和昏厥常常相連,外感傷寒引起的抽搐是從外部來的,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我認為,這裡說的抽搐就是瘛瘲,吳鞠通已經辨別得很清楚了。評論:這篇文章精闢透徹,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珍貴。

我認為,有濕邪的人,熱邪不容易向外散發,熱邪向上竄就會擾亂神智。凡是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用清熱、降火、透邪解毒、淡滲利濕等方法,讓濕熱邪氣有出路,才能有效解除病邪。

夏天發生的抽搐症,和霍亂的病因相同。風是人體內生的,火隨著風勢而轉,如果侵入陽明經就會導致嘔吐,侵入太陰經就會導致腹瀉,這就是霍亂;如果竄入經絡就會導致肌肉攣急,流入脈絡就會導致身體反張,這就是抽搐。但是抽搐往往會伴隨昏厥,霍亂則較少發生昏厥。這是因為抽搐是由於風火閉塞在體內,閉塞就會使邪氣更盛,難免擾亂神智,所以容易出現昏厥;而霍亂是風火向外宣洩,宣洩就會使邪氣向外疏解,不會在體內循經運行,所以較少出現昏厥。

這就是抽搐和霍亂的區別。但是抽搐的邪氣停留在三焦,三焦屬火,會化生風,得到風勢就會更加煽動,就會逼迫邪氣侵入心胸導致突然昏厥;霍亂的邪氣運行於脾胃,脾胃屬濕,會化生濕邪,因為濕邪停留,就會侵犯各條經絡導致肌肉拘攣。火氣鬱結就會導致昏厥,火氣竄動就會導致肌肉攣急,這也是抽搐和昏厥造成的後果。抽搐的肌肉攣結,是因為濕熱而生風;霍亂的轉筋,是因為風邪侵入並戰勝了濕邪。我認為,這是因為木克土的緣故。評論:抽搐和霍亂,大多是由於暑邪擾亂神明,經絡閉塞而造成的。

特別是霍亂,是由於感受暑邪同時又夾雜飲食不當而發生的;抽搐則是邪氣穿經入絡,津液被耗損,肝風妄動,所以會變成昏迷不醒、身體反張等症狀,使用芳香藥物來驅除穢氣、疏通閉塞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還要根據寒熱情況進行治療。抽搐是邪氣從經絡侵入到臟腑,而導致昏厥;霍亂是邪氣從臟腑侵入到經絡,而導致肌肉攣急。總體而言,都是由於濕熱和風邪,擾亂了清濁,導致升降失常的緣故。濕邪多而熱邪少,那麼風就會侵入脾土,導致霍亂。

我認為,霍亂多為濕邪多而熱邪少,這是常見的情況。我從年少時就見過這種病流行,死亡的人接連不斷。但是聽老一輩人說,過去這種病很少見,而現在卻經常發生,這是因為道光戊戌年我編寫了一本專門論述這種病的書問世,此後這種病就頻繁發生,而且一定是在夏熟、亢旱、酷暑的年份。這種病的發作時間也固定,從夏末秋初開始,直到立冬後才會平息。炎熱的夏天,濕邪是從哪裡來的呢?只因為現在的人體內積聚濕氣的很多,暑邪容易潛伏在體內深處,一旦突然發作,就會出現整個村莊的人都得病的情況,如同瘟疫一般流行。醫生不知道病因,就隨意使用理中湯、四逆湯等藥物,真是可悲啊。

我每次治好這種病,都會問病人,在病發前,難道一點不舒服的感覺都沒有嗎?有人說在病發前幾天手腳心先感覺發熱,有人說在病發前看東西都是紅色的,像火一樣。唉,這難道不是暑熱潛伏在體內,想要發作而先露出跡象嗎?咸豐年間,這種病盛行,我治好的病人沒有一個死亡,而世人不明白,就用薑、附子等溫熱藥物來治療,不是太荒謬了嗎?楊某說,道光元年,全國各地這種病大發作,一出現轉筋就死亡,京城甚至棺材都賣光了,只能用席子裹著屍體埋葬,始終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民間傳說是吃了西瓜就會死,所以西瓜很便宜。我當時十一歲,經常和同學一起吃西瓜,也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