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二 (4)
卷二 (4)
1. 夾痰水
飲入於胃經,蒸變而稠濁者為痰,未經蒸變而清稀者為水。痰與水一物也。痰能作熱,水能作冷,時疫屬熱證,故夾者更增其熱。脈症治法無甚參差,但於疫變中加瓜蔞、貝母,甚則加牛黃。夾水者脈必數,而夾水在胸膈,其脈多緩,甚則遲弦,此脈夾水之辨也。時疫之舌,一經傳裡,即轉黃、轉燥、轉黑。
若有水在胸膈,則煩躁、譫妄、沉昏。諸症備具,而舌色白潤,間有轉黃黑者,亦必仍有白苔,或滿舌黃黑,半邊夾一二條白色,或舌尖、舌本俱黃,中夾一段白色,此舌夾水之辨也。時疫胸滿,心下硬痛,手不可按,一有水在胸膈,心下雖滿痛,按之則軟,略加揉按,則漉漉有聲,此症夾水之辨也。時疫見夾水脈症,雖有表證,不宜純用辛涼發散。
白話文:
飲入人體後在胃經蒸騰轉變得黏稠的稱為痰,尚未蒸騰轉變而清稀的稱為水。痰和水是同一個東西。痰能產生熱,水能產生寒,時疫屬於熱證,所以合併水證更增添了熱性。脈象和症狀以及治療方法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在疫變中加入瓜蔞和貝母,嚴重的話再加入牛黃。合併水證的人脈搏一定會快,如果合併的水在胸膈,脈搏大多數會緩慢,嚴重的話會遲緩而緊。這些脈象就是合併水證的辨別方法。時疫的舌象,一旦傳入身體內,就會變黃、變乾、變黑。
如果有水在胸膈,就會煩躁、胡言亂語、昏沉。所有症狀都具備,但舌色白潤,偶爾會變黃或變黑,也一定仍然有白苔,或者滿舌黃黑,半邊夾雜一二條白色,或者舌尖、舌本都黃,中間夾雜一段白色,這些舌象就是合併水證的辨別方法。時疫胸滿,心下硬痛,手按不下去,如果有水在胸膈,心下雖然滿痛,但按下去會變軟,稍微揉按,就會有水聲,這些症狀就是合併水證的辨別方法。時疫出現合併水證的脈象和症狀,即使有表證,也不適合單純使用辛涼發散的藥物。
純用辛涼,則表不解,而轉見沉困。有里證不可遽用苦寒,早用苦寒,必轉加昏憒。此水氣鬱遏熱邪,陽氣受困,宜於清裡藥中,加辛燥利氣利水之品,以祛水氣。迨水氣去,郁遏發,然後議攻議涼,則無不效者矣。燥濕則半夏、蒼朮;利水則木通、苓、澤;利氣則萊菔、草果、木香,甚至有至須用大戟、芫花者。
白話文:
如果只用辛涼的藥物,表證就無法解除,反而會出現沉重的困倦。有裡證的人不能急著用苦寒的藥,如果過早使用苦寒藥,必然會加重昏迷的症狀。這是因為水氣鬱結阻礙了熱邪的排出,陽氣被困住,應該在清裡藥中加入辛燥利氣利水的藥物,以去除水氣。待水氣消退,鬱結發散後,再考慮攻邪、清熱的藥物,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燥濕的藥物有半夏、蒼朮;利水的藥物有木通、茯苓、澤瀉;利氣的藥物有蘿蔔、草果、木香,甚至有的時候還需要使用大戟、芫花。
在時疫雖屬熱邪,往往有投三承氣、黃芩、白虎而不效,偶因溫暖藥收功者,遂相訟清熱之非,不知熱邪乃其本氣,夾雜乃其間氣者也。
璜按:溫熱時疫,夾雜痰、水,舌白,脘悶,譫妄,昏煩,此症最多。於清熱解疫方中,加小陷胸法,甚者加萊菔汁同煎最效。蒼朮燥液,苓、澤泄陰通陽,均能助熱添病,茲特補而正之。
白話文:
虽然时疫属于热邪,但常常服用三承气、黄芩、白虎汤无效,偶尔用温热药才奏效,就有人因此质疑清热方法的错误,却不知道热邪是病根,夹杂的是其他因素。
温热时疫如果夹杂痰水,舌苔白腻,胸闷,神志不清,昏迷烦躁,这种情况最为常见。在清热解疫方中,加入小陷胸汤,情况严重的加莱菔汁同煎效果最佳。苍术燥湿,茯苓、泽泻泄阴通阳,都会助热加重病情,特此补充说明。
2. 夾食
時疫夾食者最多,而有食填膈上,食入腸胃之不同。入腸胃則為陽明諸熱證,治法備於三承氣湯。惟食填胸膈,往往有脈沉手足冷者,誤認三陰,投以溫劑,亦無一毫熱渴發見,但煩躁倍增,甚則一二日即死。蓋胸中乃陰陽升降之路,食填之則氣閉,氣閉則熱鬱於下,而無所疏泄。
誤溫則熱愈鬱於內,故外無發熱症;熱鬱於下,故上無口渴症。溫熱以出表為輕,入里為重;在淺為輕,在深為重。此證一溫,則逼邪入里、入深,以致速死,而不見熱證也。如氣色、神、舌、脈,辨得為溫熱證,遇有脈沉、手足冷者,即當細詢其胸膈。若痞塞悶滿,即是夾食。
白話文:
時疫期間,很多人因為吃東西而導致病症加重,有的食物停留在胸膈,有的食物進入腸胃。進入腸胃的屬於陽明熱證,可用承氣湯治療。但如果食物停留在胸膈,往往會出現脈沉、手足冰冷的情況,容易被誤認為三陰症,而服用溫劑。但患者並沒有熱渴症狀,反而煩躁加重,甚至一兩天就死亡。這是因為胸部是陰陽升降的通道,食物停滯在胸膈就會阻礙氣機流通,導致熱氣鬱積在下,無法宣泄。
如果誤用溫劑,就會使熱氣更加鬱積在內,因此患者沒有發熱症狀;熱氣鬱積在下,所以也沒有口渴症狀。溫熱病症,表症較輕,裡症較重;淺層的較輕,深層的較重。這種情況如果用溫劑,就會逼邪氣入裡、入深,導致快速死亡,而且沒有發熱症狀。如果患者氣色、神志、舌苔、脈象都顯示是溫熱證,但同時出現脈沉、手足冰冷的情況,就要仔細詢問其胸膈部位。如果胸膈有痞塞、悶滿的感覺,就說明是夾食。
再辨其舌苔白厚,而微兼淡黃,益為食填胸膈上之明驗。於治疫藥中加桔、枳、青皮、萊菔、神麯、麥芽、山楂,甚則用吐法以宣之,使膈開而腸氣宣達,而熱證自見。當解表,當清裡,自無誤治。
璜按:夾食亦有人迎緊盛者,於清熱方中重加萊菔子,消食破結,亦多取效。
白話文:
如果舌苔白厚,帶點淡黃,就表示食物積在胸膈之間,這是很明顯的症狀。治療疫病的藥方中,可以加桔子、枳實、青皮、蘿蔔、神麴、麥芽、山楂,情況嚴重時可以使用吐法來疏通,讓胸膈打開,腸道氣機暢通,熱症就會自然顯現。治療時要同時解表和清裡,這樣就不會治錯了。
另外,有些人雖然吃太多,但卻沒有明顯的迎香穴緊縮,這時可以在清熱藥方中加重蘿蔔子,以消食破結,效果也很好。
3. 夾郁
時疫夾氣鬱者,初起疫症悉同,而多脈沉,手足冷,嘔逆胸滿,頗類夾食。但夾食為有物,為實邪,舌苔厚白而微黃,胸膈滿痛,不可按而亦不移;夾氣為無物,為虛邪,舌苔白薄,胸膈滿痛,半動而可按。宜先宣通其鬱,然後解表清裡,自無不效。若不舒鬱而徒發表,則裡氣不能外達,而難於徹汗;遽用清下,則上氣不宣,多致痞逆。
惟於表藥中加蘇梗、木香、大腹皮、香附等類,以宣其氣,則表易解;於清裡藥中,加川貝母以舒其鬱,則里易和。貝母為舒郁要藥,但力性緩,必用至五錢、一兩,方能奏效。
白話文:
對於患有時疫且伴隨氣滯的人,他們初期的症狀與一般的時疫病徵相同,但會有多數脈搏沈,四肢發冷,嘔吐和胸部脹滿的現象,這有點像夾雜食物的情況。然而,夾雜食物的情況是有物質存在的,是實邪,舌苔會厚且略帶白色和黃色,胸部脹滿疼痛,無法按壓且位置不變;而夾氣則是無物質存在的,是虛邪,舌苔會是白色的且薄,胸部脹滿疼痛,可以按壓。應當先疏通其氣滯,然後再進行發汗和清熱,這樣通常都能獲得療效。如果不先疏通氣滯而僅僅發汗,那麼內部的氣息就無法外散,使得汗出不徹底;如果突然使用清熱下藥,則會導致上部的氣息不能正常流通,容易引起痞逆的狀況。
只有在發汗的藥物中加入蘇梗、木香、大腹皮、香附等類,以疏通氣息,發汗變得更容易;在清熱的藥物中加入川貝母以舒緩氣滯,內部的狀態更容易調和。川貝母是一種重要的舒緩氣滯的藥物,但是它的作用緩慢,必須使用到五錢或一兩的量,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璜按:觀夾痰水、夾食、夾郁等證,益知古人診腹之法,為治病者一大法門也。奈今人診脈、問症,便即處方,此醫風所以日下也。敬告醫者,切宜博考認病各方法,值科學發明時代,尤責無可辭。倘僅沿訛襲謬,因陋就簡,將不免受天演之淘汰。籲!可畏哉!
白話文:
璜按:觀察到病人夾雜著痰水、食積、郁結等症狀,更讓我明白古人診斷腹部的技巧,是治療疾病的一大要門。然而,現今的醫生只會診脈、問診,就急忙開藥,這就是醫術衰退的原因。我鄭重提醒醫生們,一定要廣泛學習、認真辨別各種疾病,尤其在科學發明的時代,更責無旁貸。如果只沿襲錯誤的觀念,因循守舊,簡化流程,將難免被自然淘汰。唉!令人擔憂啊!
4. 夾精血
疫邪傳裡之後,積血頗多,治從攻裡以解炎熱,正治之法也。若本有內傷停瘀,復感時疫,初起一二日,疫症悉具,而脈芤或澀。細查其胸腹、脅肋、四肢,多有痛不可按而澀者,此胞膜、肢體,積血發腫之故。治法,解毒消腫之中,兼以行瘀,若銀花、連翹、生地、甘菊、桃仁、紅花、歸尾、元胡之屬。痛較甚者,用法以退其腫,和腦筋以止其痛,則表邪自解,炎腫自除。
若誤認芤澀為陰脈,而投溫劑,輕者變劇,重者危矣。
白話文:
疫病傳入體內後,積聚的血液相當多,治療應從攻裡來解熱,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原本就有內傷積滯,又受到時疫的影響,初期一兩天內,疫病的所有症狀都已出現,但脈搏卻呈現芤或澀的狀態。仔細檢查胸部、腹部、脅肋、四肢,大多有疼痛到無法按壓且澀痛的狀況,這是因為胞膜、身體部位因積聚血液而腫脹所導致的。治療上,在解毒消腫的同時,也要兼顧活血,例如使用銀花、連翹、生地、甘菊、桃仁、紅花、歸尾、元胡等藥物。對於疼痛較嚴重的情況,要用藥物來消腫,並調和腦部神經以緩解疼痛,這樣表層的邪氣就會自行消除,炎癥和腫脹也會跟著消失。
如果誤判芤澀為陰脈,而使用溫暖的藥物,輕度的情況會變得更嚴重,重度的情況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璜按:《內科全書》云,有黴毒氣之地,常感成肝積血證。遇有發冷、發熱者,更可無疑。凡瘧症其脾大,其肝亦多積血。心房門戶有所阻礙,則肺內之回管,積血必多,故累及肝之回管亦多積血。初病則渾身不安,四肢腰骨痠痛,下午身熱,舌苔黃,頭痛,胃弱,不思飲食,終日作悶。
常覺胃肋牽扯重墜,悶郁不舒,而左睡則肝體無所託靠,牽掛不安。於右肋骨第五條至第七條,扣聽肝部之聲,便可分明。故無病者,其實聲只在肝之四圍不遠,若有積血,則其聲直至胃部與左脅部,亦皆實而不響。且醫者應知肝邊較薄,聲不實喑,所扣實聲處,只在肝邊之上。
白話文:
璜按:《內科全書》記載,凡是遭受黴毒氣侵襲的地方,常常會導致肝臟積血的病症。若病人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更能確定是肝積血無疑。凡是患有瘧疾的病人,脾臟會腫大,肝臟也多半會積血。心臟的門戶如果受到阻礙,肺部的回流管道就會積血很多,因此也會累及肝臟的回流管道,導致肝臟積血。
初期發病時,病人會感到全身不適,四肢、腰骨痠痛,下午身體發熱,舌苔發黃,頭痛,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整天感到胸悶。
常常感覺胃部和肋骨牽扯沉重下墜,悶悶不舒,而且左側臥睡時,肝臟沒有依靠,感到不安。在右肋骨第五條至第七條之間,輕輕扣擊肝臟部位,就可以清楚聽到聲音。
因此,沒有病的人,扣擊肝臟時,聲音只會在肝臟周圍不遠的地方傳出。如果肝臟積血,聲音就會傳到胃部和左脅部,而且聲音沉實而不響亮。此外,醫生應該知道,肝臟邊緣比較薄,聲音不會沉實低沉,扣擊時聲音沉實的地方,只在肝臟邊緣的上方。
可知聲外尚餘肝邊許多,則其肝大之狀,亦可概見。治法用金雞納霜二分半,麼啡二釐,分四次和勻服。如欲再服,則用雞納五釐至七釐。元明粉之輕瀉藥,亦可用,並宜用檸檬水以利小便。腹外肝部用熱水巾敷揩,與松節油擦摩,甚佳。
白話文:
從聲音以外,還能感覺到肝臟附近有許多異常,由此可知肝臟腫大的狀況也大致可以了解。治療方法是使用金雞納霜二分半,嗎啡二釐,分成四次服用。如果需要再次服用,則使用金雞納五釐至七釐。元明粉的輕瀉藥也可以使用,並且建議用檸檬水來促進排尿。在腹部肝臟部位,可以用熱水毛巾敷擦,並用松節油按摩,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