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夾精血

疫邪傳裡之後,積血頗多,治從攻裡以解炎熱,正治之法也。若本有內傷停瘀,復感時疫,初起一二日,疫症悉具,而脈芤或澀。細查其胸腹、脅肋、四肢,多有痛不可按而澀者,此胞膜、肢體,積血發腫之故。治法,解毒消腫之中,兼以行瘀,若銀花、連翹、生地、甘菊、桃仁、紅花、歸尾、元胡之屬。痛較甚者,用法以退其腫,和腦筋以止其痛,則表邪自解,炎腫自除。

若誤認芤澀為陰脈,而投溫劑,輕者變劇,重者危矣。

璜按:《內科全書》云,有黴毒氣之地,常感成肝積血證。遇有發冷、發熱者,更可無疑。凡瘧症其脾大,其肝亦多積血。心房門戶有所阻礙,則肺內之回管,積血必多,故累及肝之回管亦多積血。初病則渾身不安,四肢腰骨痠痛,下午身熱,舌苔黃,頭痛,胃弱,不思飲食,終日作悶。

常覺胃肋牽扯重墜,悶郁不舒,而左睡則肝體無所託靠,牽掛不安。於右肋骨第五條至第七條,扣聽肝部之聲,便可分明。故無病者,其實聲只在肝之四圍不遠,若有積血,則其聲直至胃部與左脅部,亦皆實而不響。且醫者應知肝邊較薄,聲不實喑,所扣實聲處,只在肝邊之上。

可知聲外尚餘肝邊許多,則其肝大之狀,亦可概見。治法用金雞納霜二分半,麼啡二釐,分四次和勻服。如欲再服,則用雞納五釐至七釐。元明粉之輕瀉藥,亦可用,並宜用檸檬水以利小便。腹外肝部用熱水巾敷揩,與松節油擦摩,甚佳。

白話文:

【夾精血】

當瘟疫邪氣侵入體內後,體內積累的血液量頗多,治療方法應從清除體內熱邪着手,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原本就有內傷導致的瘀血停滯,再加上感染了時疫,在初期一兩天內,瘟疫的症狀全部出現,但是脈象虛弱或者澀滯。仔細檢查胸部、腹部、脅肋、四肢,多處有不能按壓的疼痛並且脈象澀滯,這是因爲胞膜、肢體,由於積血引發腫脹所致。治療方法是在解毒消腫的同時,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比如金銀花、連翹、生地、甘菊、桃仁、紅花、歸尾、元胡等。對於疼痛較爲嚴重的患者,應使用藥物來消腫,調和腦筋以止痛,那麼表面的邪氣自然會解除,炎症腫脹也會自行消除。

如果誤將虛弱或澀滯的脈象認爲是陰性脈象,而給予溫補藥物,輕則病情加劇,重則危及生命。

據《內科全書》記載,在有黴毒氣的地方,常會感染到肝部積血的症狀。遇到有發冷、發熱的情況,更加無疑。所有瘧疾患者脾臟腫大,肝臟也多有積血。心臟的門戶受到阻礙,肺部的迴流管道積血必然增多,因此連帶影響到肝臟的迴流管道也多有積血。初發病時全身不適,四肢腰骨痠痛,下午身體發熱,舌苔黃,頭痛,胃弱,不想飲食,整天心情沉悶。

常常感覺胃部和肋骨間有重墜感,悶鬱不舒,左側臥睡時肝體沒有依託,感到不安。在右側肋骨第五條至第七條,叩聽肝部的聲音,便可清晰分辨。所以無病的人,實聲只在肝的四周不遠,如果有積血,則其聲音直至胃部與左脅部,也都是實而不響。而且醫生應該知道,肝邊較薄,聲音不會實啞,所叩實聲的地方,只在肝邊之上。

由此可以知道,聲音之外還剩許多肝邊,那麼肝臟腫大的狀況,也可以大致看出。治療方法使用金雞納霜二分半,嗎啡二釐,分四次均勻服用。如果想再次服用,則用雞納五釐至七釐。輕瀉藥元明粉也可以用,並且適宜使用檸檬水以利尿。外部肝臟部位使用熱毛巾敷擦,與松節油按摩,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