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五 (3)
卷五 (3)
1. 吐瀉
吐瀉一證,幼兒脾胃受傷,陡變驚癇最多。若是不正穢氣觸入,或口食生冷,套用正氣散、六和湯、五積散之類;正氣受傷,肢冷呃忒,嘔吐自利,即用錢氏益黃散;有痰用星附六君子湯、理中湯等;倘熱氣深伏,煩渴引飲、嘔逆者,連香飲、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熱閉神昏用至寶丹;寒閉用來復丹。
白話文:
小孩拉肚子,容易傷脾胃,之後就容易突然發作抽搐。如果是不乾淨的東西碰觸到,或是吃生冷的食物,可以用正氣散、六和湯、五積散之類的藥;如果正氣受傷,手腳冰冷、打嗝、嘔吐、拉肚子,就要用錢氏益黃散;如果還有痰,可以用星附六君子湯、理中湯等;如果熱氣積在裡面,口渴想喝水、嘔吐,可以用連香飲、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如果熱氣太盛,神智昏迷,可以用至寶丹;如果寒氣太重,可以用來復丹。
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濕,著於脾胃,令人泄瀉,其寒濕積聚,未能遽化熱氣,必用辛溫香竄之氣。古方中消瓜果之積,以丁香、肉桂,或用麝香,今七香餅治瀉,亦祖此意,其平胃散,胃苓湯亦可用。
璜按:小兒吐瀉,《江筆花醫鏡》分別暑濕寒熱施治,簡便易從。其吐瀉日久,變成抽風,俗名慢脾風者。王清任可保立蘇湯,尤為靈驗,余試效屢矣。王清任云:夫抽風一證,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錯治,乃古方誤人。古人不只論病立方誤人,立病名曰「抽風」,『風』之字,尤足誤人。
白話文:
幼兒在夏季過量食用瓜果,會導致寒涼溼氣滯留在脾胃中,引起腹瀉。寒溼聚集在一起,不易轉化爲熱氣,需要使用辛溫香竄的藥物。古方中用丁香、肉桂或麝香來消除瓜果積滯。現在的七香餅用於治療腹瀉,也是遵循這一原理。平胃散、胃苓湯也可以使用。
璜按
小兒嘔吐腹瀉,根據江筆花醫鏡記載,可以分爲暑溼、寒熱,分別施治,簡單易行。如果嘔吐腹瀉時間較長,可能會演變成抽搐,俗稱慢脾風。王清任的可保立蘇湯,尤爲靈驗,我多次嘗試過,效果很好。王清任說:抽搐這一疾病,現在的人治不好,並不是因爲治療方法錯誤,而是因爲古方誤導了大家。古人不只在立方上誤導了後人,連病名“抽風”也是錯誤的,“風”這個字尤其誤導人。
此證多半由傷風、溫病或痘疹、吐瀉等證,病久而抽,則名曰「慢驚風」。「慢驚風」三字相連,立名更為可笑。不但文義不通,亦未細察病源。若真是風,風之中人,必由皮膚入經絡,亦必由表入里之證可查。既查無外感之表證,古人何得著書立方?總言是風,其所以言風者,因見其病發作之時,項背反張,兩目天吊,口噤不開,口流涎沫,咽喉痰聲,昏沉不省人事,以為中風無疑。殊不知項背反張,四肢抽搐,手足握固,乃氣虛不固肢體也。
兩目天吊,口噤不開,乃氣虛不能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氣虛不固津液也。咽喉往來痰聲,非痰也,乃氣虛不歸原也。如不明此理,試看年高人久病壽終時,或項強聲重,或露睛天吊,或牙緊流涎,或痰聲拽鋸,或冷汗淋漓,一派氣脫之證,明明顯露。以抽風之兩目天吊,口噤流涎,痰聲拽鋸,互相參看,則抽風之證,氣虛無疑。
白話文:
這種症狀大多是由於外感風邪、溫熱病或痘疹、嘔吐腹瀉等疾病拖延不治,導致抽搐發作,因此稱為「慢驚風」。「慢驚風」這三個字連在一起,立下的名稱顯得更加荒謬可笑。不僅文義不通順,而且對於病因的探討也不夠深入。
如果真的是風邪,風邪侵襲人體,必定會通過皮膚進入經絡,也必定會有從表及裏的症狀可查。既然無法找到外感表證,古人為什麼會著書立方呢?總說是風邪,之所以說是風邪,是因為看到患者發病時,頸部和背部向後彎曲,眼睛上吊,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口中流出涎沫,咽喉有痰聲,昏迷不醒,以為是中風無疑。
殊不知頸部和背部向後彎曲,四肢抽搐,手腳握緊,是因為氣虛無法固攝肢體所致。眼睛上吊,嘴巴緊閉無法張開,是因為氣虛無法上升所致。口中流出涎沫,是因為氣虛無法固攝津液所致。咽喉有痰聲,並非痰液,而是因為氣虛無法歸於本位所致。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試看年老體衰的人臨終時,有的頸部僵硬、聲音嘶啞,有的眼睛睜大上吊,有的牙關緊閉流涎,有的痰聲像鋸子一樣,有的冷汗淋漓,這些都是氣脫的症狀,顯露得非常明顯。如果將抽風時的眼睛上吊、嘴巴緊閉流涎、痰聲像鋸子一樣等症狀拿來對照,就可以確定抽風的症狀是氣虛無疑。
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以一氣虛血瘀之證,反用散風清火之方,安得不錯?服散風藥,無風服之則散氣;服清火藥,無火服之則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氣血散亡,豈能望生?溯本窮原,非死於醫,乃死於著書者之手。每見業小兒科閱歷多者,絕不誤人。
因抽風古方不效,見抽風則棄而不治。亦有高手看小兒現在之症,知將來必抽風,雖無方調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將來抽風。何以知其將來必抽風,凡將欲抽風之前,必先見抽風之症,如見頂門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搖舌,不能啼哭,哭無眼淚,鼻孔煽動,咽喉痰聲,頭低不抬,口噤無聲,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如高碗,喘急氣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綠色,腹內空鳴,下泄上嗽,肌肉跳動,便是抽風之兆。前二十症不必全見,但見一二症,則知將來必抽。
白話文:
人體元氣不足,就無法順暢流動到血管,血管沒有元氣,就會停滯瘀積。既然是元氣虛弱,血脈瘀滯的情況,卻反過來使用散風清熱的藥方,怎麼可能治得好?服用散風藥,沒有風寒就等於散掉了元氣;服用清熱藥,沒有熱症就等於讓血凝固。如果再使用攻伐克消的藥方,氣血就會散失殆盡,怎麼可能期望治癒?追根溯源,這不是死於醫術,而是死於那些寫書的人。我經常看到經驗豐富的小兒科醫生,從來不會誤診。
因為古代治療抽風的藥方沒有效,所以遇到抽風的病症,就棄之不治。也有些高手,看孩子現在的病症,就知道將來一定會抽風,雖然沒有藥方可以治療,但也一定會告訴病人家屬,這個病恐怕將來會抽風。他們怎麼知道孩子將來一定會抽風呢?因為在抽風之前,一定會出現一些先兆,例如頭頂凹陷、昏睡但眼睛睜開、嘴巴裡吐舌頭、不能哭喊、哭泣時沒有眼淚、鼻孔煽動、喉嚨有痰聲、頭低垂不抬、嘴巴緊閉不發聲、四肢冰冷、吐白沫、胸部像高碗一樣突起、呼吸急促喘不過氣、面色青白、汗水像水一樣流出來、不能吸奶、大便呈綠色、肚子裡有空響、腹瀉伴隨咳嗽、肌肉跳動,這些都是抽風的徵兆。前面二十種症狀不一定全部出現,只要出現一兩種,就代表將來一定會抽風。
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並所用之方皆列於後。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鳴氣喘,病雖沉重,乃可治之證。若天庭灰色,腎子上縮,或脈微細,或脈全無,外形雖輕,乃不治之證。再接此篇力闢驚風,不無過激,而辯證處方,俱有精義。
可保立蘇湯,此方治小兒因傷風瘟疫,或痘疹吐瀉等證,病久氣虛,四肢抽搐,項背後反,兩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生黃耆(一兩五錢),黨參(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炒棗仁(三錢),山萸(一錢),枸杞子(二錢),故紙(一錢),桃核(一個,連皮打碎),水煎服。
白話文:
有些病可以治,有些病則無藥可醫,以下列出所有使用的方劑。如果孩子眼睛往上翻、昏迷不醒、不哭不笑、呼吸急促、痰鳴不止,即使病況嚴峻,仍屬可治之症。但如果額頭呈現灰色、腎臟上移、脈搏微弱或完全消失,即使外觀看似輕微,也屬於無藥可醫。這篇醫書著重論述驚風症,雖然措辭有些激進,但其辨證論治和處方都很有道理。
可保立蘇湯可以治療小兒因傷風、瘟疫、痘疹、吐瀉等疾病,久病氣虛,導致四肢抽搐、頭部後仰、眼睛往上翻、口流口水、昏迷不醒等症狀。
方劑如下:黃耆一兩五錢,黨參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炒棗仁三錢,山萸肉一錢,枸杞子二錢,故紙一錢,桃核一個(連皮打碎),水煎服。
此方分兩,指四歲小兒而言。若兩歲分兩可以減半;若一歲分兩可用三分之一;若兩三個月分兩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於付數。余治此證,一日之間,常有用兩三付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藥,必多服數付,氣足方妥。
再按:小兒嘔瀉,西人謂之胃腸發炎症。凡生牙斷乳時,最易有此,夏秋酷暑及雨水綿綿,亦常有之。其證有緩而急,急者突起嘔瀉,緩者先則夜間多哭不眠,發熱發冷,後乃嘔瀉交作,始瀉糞渣內含不化之乳,旋即瀉水,或青或黃,稍有糞氣,或毫無氣味,胃內皮傷損,病人極形頹弱,飲食戲具,皆不歡樂,口極渴,大嗜湯水,而必不可多與,可用薏米煎水加牛奶皮,或多或少飲之。止瀉可用鉍淡養(七分)加播匿酸(一釐七)和勻,分四服,每兩點鐘一服,用粥水調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有兩種劑量,是指四歲的小孩而言。如果兩歲的話可以減半;如果一歲可以服用三分之一;如果兩三個月可以服用四分之一,不必拘泥於確切的數字。我治療這種症狀的時候,一天之內常常會用到兩三劑。服用到不拉肚子的時候,一定要告知病人,不能因為不拉肚子就停止服藥,必須多服用幾劑,氣足了才妥當。
另外說明
小兒嘔吐腹瀉,西醫稱為胃腸炎。凡是長牙或斷奶時,最容易有這種症狀。夏秋酷暑或雨水綿綿的季節,也常有這種症狀。它的症狀有急有緩,急性的突然發生嘔吐腹瀉,緩性的先是在晚上哭鬧不睡覺,發熱發冷,之後才開始嘔吐腹瀉交替出現。糞便中一開始有未消化的奶塊,接著就變成水樣,有時是青色或黃色,帶有輕微的糞臭味,或根本沒有氣味。胃壁受傷,病人會顯得非常虛弱,不喜歡玩具和食物,口渴得很想喝水,但不能給他喝太多。可以使用薏米煎水加上牛皮,多或少給他喝。止瀉可以使用鉍淡養(七分)加上鹽酸(一釐七)混合均勻,分成四次服用,每隔兩小時服用一次,用水調服。
嘔多瀉少者,則加路米極佳。此藥可止嘔,更可安胃與小腸內皮,惟不宜多服。一方加路米一釐和白糖末少許,分六份,每用一份,放小兒舌上,每半點鐘一服,或一點鐘一服,止嘔為度。
白話文:
如果嘔吐比拉肚子嚴重,可以加上路米這個草藥,它能減輕嘔吐並安定胃和小腸內部黏膜,但不應該服用太多。另一種方法是把一小部分路米和一些白糖粉分成六等份,每次使用一份放在小孩舌頭上,每隔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吃一次,直到停止嘔吐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