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八 (11)
卷八 (11)
1. 疫證條辨
五十二、疫證瘥後,四肢浮腫,勿遽溫補。
王士雄曰:「宜清餘熱,兼佐充津。
五十三、瘥後飲食漸增,而大便久不行,亦無所苦,此營液未充,若誤投通利,死不終朝矣。(汪按:宜食黑脂麻。)
五十四、熱疫為病,氣血被其煎熬。瘥後飲食漸進,氣血滋生,潤皮膚而灌筋骸,或痛或癢,宛如蟲行,最是佳境。不過數日,氣血通暢而自愈矣。
五十五、疫證失治於前,熱流下部,滯於經絡,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臥不能動。誤作痿治,必成廢人。宜本方小劑加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
璜按:濕熱瘀滯經絡,多成痿廢,此毒流於肝腎,宜開濕通絡以泄腎邪。本條下諸藥味俱佳,用蠶沙、柏葉諸類煮滾,布包外熨尤妙。
五十六、瘥後不欲飲食,食亦不化,此脾胃虛弱,宜健脾養胃。
王士雄曰:不欲食,病在胃,宜養以甘涼。食不化,病在脾,當補以溫運。醫者須分別論治。(評:精到語。汪按:葉香岩論脾胃,辨析最明暢,余以為勝於東坦之專事升脾,學者所當師法也。)
璜按:養以甘涼,為胃津衰者言也;補以溫運,為胃陽不足者言也。二證治法迥異。
五十七、瘥後驚悸,屬血虛,宜養血鎮驚。(評:驚悸。)
王士雄曰:亦有因痰熱未清者,不可不知也。汪按:因痰者頗多。
璜按:驚悸宜用鎮心清熱及逐痰之品。
五十八、瘥後怔忡,乃水衰火旺,心腎不交,宜補水養心。(評:怔忡。)
王士雄曰:硃砂安神丸(一百十一)最妙。汪按:亦有兼挾痰者。
五十九、瘥後有聲不能言,此水虧不能上接於陽也,宜補水。(評:有聲不能言。)
王士雄曰:有痰熱滯於肺絡者,宜清肅;有痰熱耗傷肺陰者,宜清養。不僅水虧為然也。
六十、瘥後聲顫無力,語不接續,名曰:鄭聲。乃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汪按:第五卷方論不錄此方,附論在清暑益氣湯二百三下。評:鄭聲。)
王士雄曰:此證雖屬氣虛,實由元氣無根。補中益氣升陽切勿誤投,宜集靈膏(一百十二)。
六十一、瘥後喜唾,胃虛而有餘熱也。烏梅十個,北棗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評:喜唾)。
璜按:喜唾用烏梅以收胃津,北棗煉蜜酸甘化陰,方法超妙。
六十二、言者,心之聲也。病中譫妄,乃熱擾於心;瘥後多言,餘熱未靜。譬如滅火,其火已息,猶存余焰也。(評:瘥後多言。)
王士雄曰:宜導赤散(四十四)加麥冬、蓮子心、硃砂、染燈心。
璜按:瘥後多言,宜清餘熱,仍須養陰以納厚陽。
六十三、瘥後遺精,宜交心腎。(評:遺精。)
王士雄曰:精因火動者多,宜清餘熱。黃連、黃柏,最是要藥。
六十四、瘥後觸事易驚,夢寐不安,乃有餘熱挾痰也。痰與氣搏,故恐懼。(評:觸事易驚。)
白話文:
疫病痊癒後的調養注意事項
五十二、疫病痊癒後,如果出現四肢浮腫,不要急著用溫補的藥物。王士雄認為,這時應該清除殘餘的熱邪,同時補充體液。
五十三、痊癒後,食慾逐漸增加,但大便卻長期不暢通,如果沒有其他不適,這是因為身體的營養液還沒有恢復充足。如果誤用通便的藥物,可能會導致在一天之內死亡。(汪氏認為:應該食用黑芝麻。)
五十四、熱病會耗損氣血。痊癒後,飲食逐漸增加,氣血也會隨之滋生,滋潤皮膚,濡養筋骨。這時可能會出現疼痛或搔癢,感覺像有蟲在爬,這是身體正在好轉的跡象。過幾天,氣血運行順暢自然就會痊癒。
五十五、如果先前沒有好好治療疫病,熱邪可能會流向下身,滯留在經絡中,導致腰部和膝蓋疼痛。嚴重時甚至無法站立或移動。如果誤以為是痿症來治療,一定會變成殘廢。應該使用原方劑的少量藥物,再加入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等藥材。黃氏認為,濕熱瘀阻在經絡,容易導致痿症,這是因為毒邪流向肝腎所致,應該用開濕通絡的方法來排除腎邪。上面提到的藥材都很好,用蠶沙、柏葉等煮水,用布包裹後熱敷效果更好。
五十六、痊癒後,如果不想吃東西,或者吃了也難以消化,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應該健脾養胃。王士雄認為,不想吃東西,病在胃,應該用甘涼的藥物來滋養;如果吃了不消化,病在脾,應該用溫補的藥物來調理。醫生必須仔細區別診治。(評論:說的精闢。汪氏認為:葉天士在論述脾胃時,分析得最清楚明白,我認為他比只強調升脾的李東垣更加高明,是後學應該學習的榜樣。)黃氏認為,用甘涼的藥物滋養,是針對胃陰虧虛的人;用溫運的藥物來補,是針對胃陽不足的人。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
五十七、痊癒後如果出現心悸,這是因為血虛,應該用養血安神的藥物來治療。(評論:心悸。)王士雄認為,也有因為痰熱沒有清除乾淨造成的,這點必須注意。汪氏認為,因痰導致心悸的情況很常見。黃氏認為,心悸應該用鎮定心神、清除熱邪、祛痰的藥物。
五十八、痊癒後如果出現心慌,這是因為腎水虛衰,心火旺盛,導致心腎不交,應該用補腎水、養心陰的藥物來治療。(評論:心慌。)王士雄認為,硃砂安神丸(一百十一)最有效。汪氏認為:也有同時夾雜痰邪的情況。
五十九、痊癒後,如果發出聲音卻說不出話,這是因為腎水不足,無法向上滋養陽氣,應該補腎水。(評論:有聲不能言。)王士雄認為,也有因為痰熱滯留在肺絡導致的,應該用清肺的藥物來疏通;也有因為痰熱耗傷肺陰的,應該用清養肺陰的藥物來治療。不只是腎水不足才會這樣。
六十、痊癒後,如果聲音顫抖無力,說話斷斷續續,這被稱為「鄭聲」。這是因為氣虛,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汪氏認為:第五卷的方論沒有收錄這個方子,在清暑益氣湯二百三下附有說明。評論:鄭聲。)王士雄認為:這個情況雖然屬於氣虛,但實際上是元氣沒有根基。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升陽是錯誤的,應該使用集靈膏(一百十二)。
六十一、痊癒後,如果總是吐口水,這是因為胃虛弱並且有餘熱。可以使用烏梅十個,北棗五枚,都去掉核,一起搗成泥,加入煉好的蜂蜜做成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含化一丸。(評論:喜吐口水。)黃氏認為,用烏梅來收斂胃液,用北棗和煉蜜的酸甘來滋養陰液,這個方法非常巧妙。
六十二、說話是心臟發出的聲音。生病時胡言亂語,是因為熱邪擾亂心神;痊癒後話多,是因為餘熱還沒有平靜下來。就像火熄滅後,還留有餘溫一樣。(評論:痊癒後話多。)王士雄認為:應該使用導赤散(四十四)再加入麥冬、蓮子心、硃砂、燈心草。黃氏認為:痊癒後話多,應該清除殘餘的熱邪,同時滋養陰液,才能將陽氣收斂。
六十三、痊癒後,如果出現遺精,應該調和心腎。(評論:遺精。)王士雄認為:遺精多是因為火動,應該清除餘熱。黃連、黃柏是最重要的藥材。
六十四、痊癒後,如果遇到事情容易受驚,晚上做夢不安穩,這是因為有餘熱夾雜痰邪。痰和氣相互搏動,所以會感到恐懼。(評論:容易受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