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察平人舌苔法

舌之有胎,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胎,脾胃津液上潮而生,故胎或作苔。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一層,或浮黃苔一層。夏月濕土司令,苔每較厚而微黃,但不滿不板滯。其脾胃濕熱素重者,往往終年有白厚苔,或舌中灰黃,至有病時,脾胃津液為邪所郁,或因瀉利,脾胃氣陷,舌反無苔,比平者較薄。

其胃腎津液不足者,舌多赤而無苔,或舌中有紅路一條,或舌尖舌邊多紅點,此平人舌苔之大較也。

2. 驗舌訣死症法

生死之訣於脈症者,四經垂訓甚明,且備矣,而佐以驗舌,則尤顯而易見也。故並撮其素所經驗者,附載於此,以為臨證之一助。

—,舌如去膜豬腰子者,危。璜按:此陰虛之極也,溫熱病中最忌之。

—,舌如鏡面者,危。(此胃陰亡,腎氣將敗也。)

—,舌糙刺如砂皮而乾枯燥裂者,危。(按:此證清熱生津可愈。)

—,舌斂束如荔子肉而絕無津液者,危。(此津枯熱熾之證。)

—,舌如硃紅柿者,危。(此即所謂灼紅舌與絳不同。)

—,舌如烘糕者,危。(此熱極也。)

—,舌本強直轉動不活,而語言蹇澀者,危。(按此腦病也,牛黃丸可治。)

—,舌卷短、萎軟、枯小者,皆危。此第照對三岔腦筋受熱爍也。腎陰竭絕,腦筋短萎,將死之候。

—,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不治。(此俗名雪花苔。)

—,舌竟無苔,久病胃氣絕者,不治。(此證須兼胃氣決之。)

—,舌因誤服芩、連而現出人字紋者,不治。(熱本傷陰,又加苦燥化火爍陰,故不治。育陰清熱,亦有生者。)

—,舌卷而囊縮者,不治。

—,舌淡灰轉黑,淡紫轉藍,邪毒攻心已甚,而傷腐脾胃者,不治。

—,舌黑爛而頻欲齧,必爛至根而死。

—,舌底乾燥,不拘苔色黃白,形如豆腐渣者,或如齧碎飯子者,皆死。(此俗名飯苔胎。)

—,舌與滿口生白衣,如黴苔,或生糜點,胃體腐敗也,多死。

—,舌乾晦枯萎,而無神氣者必死。(陰衰血敗,神將離矣,故主死。)

—,舌絳無苔,乾枯紅長,而直紋透舌尖者,心氣內絕也,必死。

—,舌燥苔黃,中黑通尖,下利臭水者,胃腸腐敗也,十不救一。

—,舌色㿠白兼青,此中焦生氣已絕也,多死。若孕婦面舌俱青,母子俱死。

璜按:溫病辨舌,較之脈候,尤為真切。越醫何廉臣覼:列看舌十法、辨苔十法、察色八法,挈領提綱,條理朗若列眉,此前醫者無此精到也。最後察舌以訣證之危亡,夫一舌診耳,而謂死生全憑乎此,錫璜不信也。然以此決臟腑陰陽之虛實,神經擾害之徵驗,每每切中。緣自天士而後,代有發明,乃中醫經驗最精之法也。

不辭僭妄,特全錄而評釋之,庶後之醫學家,臨床議病,又有所根據云爾。

3. 察目法

—,兩目赤色,火證也。必兼舌燥,口渴,六脈洪大有力,宜犀角連翹等清透之;陽毒,三黃石膏湯,表裡兼解之。若目赤顴紅,六脈沉細,手足指冷者,此少陰火上冒,假熱真寒也。六脈洪大,按之無力者亦是。

—,兩目黃色,此濕熱內盛,欲發黃也,必兼小便不利。肝脾積血,發熱者,多患之腹滿、口渴、脈沉散,已由膽而病及胃矣。輕則茵陳五苓散,重則茵陳大黃湯。若目黃,小便自利,大便黑,我國舊說:謂之蓄血證。病原最切,小腹硬滿而痛者,桃仁承氣湯下之。若目黃,身冷,口不渴,脈沉細,屬陰黃,宜茵陳理中湯

璜按:肝脾積血,病及膽胃而腹脹發黃者,我國謂之濕熱證,其陰黃即濕寒也,透濕暖胃多效。

—,病人目眵多結者,肝膽火盛也,宜清之。

—,病人目睛微定,暫時轉動者,痰也,宜加味導痰湯。痰去,目珠自然流動矣。

—,病人眼胞上下黑者,痰也。

—,病人目昏黃者,衄血也。

—,病人目色清白寧靜者,多非火證,不可妄用寒涼。

—,病人目不識人,陽明實證,可治:少陽虛證,難治。

—,凡目昏不知人,或戴眼上視,或目瞪直視,或眼胞陷下,皆屬死證。

—,傷寒必先觀兩目。目中不了了,尚為可治之候;直視則為不治之疾。故經云: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凡病至危,必察兩目。睛不和者,熱蒸腦系也。蓋腦為髓海,腦之精為瞳子。悍熱之氣,入絡於腦,故睛不和而昏眩甚,或見鬼見怪。

—,凡病目能識人者,輕;睛昏不識人,及目歪視,目縮小,目睛正圓,為神氣已去,多不治。惟直視,歪上視,移時即如常者,多因痰閉使然,又不可竟作不治論。

—,目有眵、有淚,精采內含者,為有神氣,凡病多吉。無眵無淚,白珠色藍、烏珠色滯,精采內奪及浮光外露者,皆為無神氣,凡病多凶。

—,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凡病皆危。

—,燥病則目光炯炯,濕病則目多昏蒙;燥則目無淚而乾澀,濕甚則目珠黃而皆爛,或眼胞腫如臥蠶。

—,陽明腑實則譫語,妄有所見,熱入血室,血耗陰傷,晝日明瞭,夜則低聲,自語如見鬼狀。

璜按:《內經》以目為命門,言其一開一闔,為生命之門;若目不能開闔,而人死矣。執此以論病之死生,若操左券也。人也精神在腦,而寄託於目,仲景言目中不了了,晴不和,雖無表裡證者,亦須急下。此中奧妙,非淺學者能所悟出也。蓋腦病最易猝死,捍熱上衝,頃刻死人,非急下不能救治。

若目昏不識人,目睛正圓,已擾害及腦神經,故多不治。試觀黴菌之入於延髓,其電擊性者,數句鍾而死,可以略識其概。惟本篇名「察目」,而目暈黃者,多鼻衄,為溫熱病所恆見,並不採入,茲特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