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溫熱串解》~ 卷七 (6)
卷七 (6)
1. 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鼻鼾面赤,胃熱極盛。人之陰氣,依胃為養。熱邪內灼,胃液乾枯,陰氣復有何資?而能滲諸陽灌諸絡,是以筋骨懈怠,機關失運,急用甘涼之品,以清熱濡津,或有濟也。雄按:宜加西洋參、百合、竹瀝。
璜按:熱邪內遏陽明,上擾神經,精液劫奪,宗筋失潤,致身重難於轉側,此證已病及腦脊髓矣。此方多服,必津回熱退而神清,然到病轉,身體仍支持不住,亦重症也。
風溫證,身熱痰咳,口渴神迷,手足瘛瘲,狀若驚癇,脈弦數者,此熱劫津液,金囚木旺。當用羚羊、川貝、青蒿、連翹、知母、麥冬、鉤藤之屬,以息風清熱。評:此即西醫所謂熱沖腦也,初病發痙,愈者甚多,若病後則多危。
肺屬金而畏火,賴胃津之濡養,以肅降令而溉百脈者也。熱邪內盛,胃津被劫,肺失所資,木為火之母,子能令母實,火旺金囚,木無所畏,反侮、所不勝,是以筋脈失養,風火內旋,瘛瘲驚癇,在所不免,即俗云發痙是也,故以息風清熱為主治。
王士雄曰:可加元參、梔子、絲瓜絡。
璜按:此證我國醫者每謂熱盛生內風,其實亦腦髓病也,安腦提神退熱仍不可少。
風溫證,熱渴煩悶,昏憒不知人,不語如屍厥,脈數者,此熱邪內蘊,走竄心包絡,當用犀角、連翹、焦遠志、鮮石菖蒲、麥冬、川貝、牛黃、至寶之屬,泄熱通絡。評:熱入心包,症甚危急,須防內閉。前五條,均風溫中之重症,照法施治,愈者固多,而變壞者亦不少。醫者對於此證,切勿輕言易治。
熱邪極盛,與三焦相火相煽,最易內竄心包,逼亂神明,閉塞絡脈,以致昏迷不語,其狀如屍,俗謂發厥是也。閉者宜開,故以香開辛散為務。
熱邪極盛,三焦相火相煽,最易內竄心包,逼亂神明,閉塞絡脈。雖是喻氏之言,而法以香開辛散。然熱極似水,一派煙霧塵天,矇住心胸,不知不識,如人行煙塵中,口鼻皆燥,非兩解不能散其勢。再入溫熱之處,則人當燥悶死矣,且溫熱多燥,辛香之品盡是燥,燥與熱鬥,立見其敗,且心神為熱邪蒸圍,非閉塞也。有形無形,治法大異。
遇此每在敗時,故前人不能探其情,今補薛生白先生一法於後。汪按:此乃駁香開辛散之法,而別立一法,與本書異趣。蓋此條當是他人附贅之評語,非本書也。極明雄黃一兩,研極細,入銅勺內,又研提淨;牙硝六錢,微火熔化,拔勻如水時,楊云:雄黃多而牙硝少,何能勻拔如水?「兩」字、「錢」字,必有一誤。急濾清者於碗,粗渣不用,凝定此丹。
灶家秘製也。凡遇前證,先用陳雨水十碗,內取出一碗,煎木通一錢,通草三錢,傾入九碗冷水內,又取犀角磨入三錢,或旋磨旋與亦可,每碗約二三分,再將制雄挑二三釐入碗,冷與服,時時進之,能於三日內進之盡,必有清痰吐出數碗而愈,楊云:據此用法,當是黃一分硝六分也。十救七八。
白話文:
[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鼻鼾聲大、臉色赤紅,這是胃熱非常嚴重的表現。**人的陰氣,要靠胃來滋養。熱邪在體內灼燒,導致胃液乾涸枯竭,陰氣又從哪裡得到滋養呢?這樣就無法滲透到陽氣、灌溉到身體各個經絡,所以會導致筋骨鬆弛無力、身體機能運轉失常。這時候要趕緊用甘涼的藥物,來清除熱邪、滋潤身體,或許還有救。**王士雄說:**應該加入西洋參、百合、竹瀝等藥材。
**黃璜說:**熱邪阻礙陽明經,向上擾亂神經,精液被耗損,導致身體筋脈失去滋潤,以致身體沉重難以翻身,這時病已經侵犯到腦脊髓了。多服用這個藥方,一定可以讓津液恢復、熱退、精神清爽,但是等到病情轉變,身體仍然會支持不住,這也是很嚴重的病症。
**風溫病,**出現發熱、咳嗽有痰、口渴、神志不清、手腳抽搐,樣子像驚風,脈象呈現弦數的,這是因為熱邪耗損了津液,導致肺金被困,肝木過旺。這時應當使用羚羊角、川貝、青蒿、連翹、知母、麥冬、鉤藤等藥物,來平息風邪、清除熱邪。**評:**這就是西醫所說的熱沖腦。剛發病時抽搐,治癒的很多,但如果病到後期才出現抽搐,就大多很危險。
**肺屬金,**害怕火邪,要依賴胃液的滋養,才能保持肅降的功能,灌溉全身經脈。熱邪在體內過盛,胃液被耗損,肺失去了滋養,而肝木是火的母親,子能讓母親強盛,火旺而肺金被困,肝木沒有什麼可畏懼的,反而會欺侮肺金,這就會導致筋脈失去濡養,體內風火亂竄,出現抽搐、驚風等症狀,也就是俗話說的「發痙」。因此,治療上要以平息風邪、清除熱邪為主。
**王士雄說:**可以加入元參、梔子、絲瓜絡等藥材。
**黃璜說:**這種病,我們國家的醫生都說是熱盛而生內風,其實也是腦髓的疾病,所以要安定大腦、提振精神、退燒,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風溫病,**出現發熱口渴、煩躁鬱悶、神志昏迷不認人、不說話像屍厥一樣、脈象呈現數的,這是因為熱邪蘊積在體內,竄入心包絡,應當使用犀角、連翹、焦遠志、鮮石菖蒲、麥冬、川貝、牛黃、至寶丹等藥物,來泄熱、疏通經絡。**評:**熱邪侵入心包,病情非常危急,要防止出現閉塞的情況。前面說的五種情況,都是風溫病中的重症,按照方法治療,治癒的固然很多,但病情惡化的也不少。醫生對於這種病,千萬不要輕易認為很容易治療。
**熱邪非常嚴重,**與三焦的相火互相煽動,最容易竄入心包,擾亂神志,閉塞經絡,導致昏迷不語,樣子像死了一樣,俗話說的「發厥」就是這樣。閉塞就要疏通,所以要用芳香開竅、辛散的藥物來治療。
**熱邪非常嚴重,**三焦的相火互相煽動,最容易竄入心包,擾亂神志,閉塞經絡。雖然這是喻嘉言說的,但是用芳香開竅、辛散的藥物來治療的方法,卻是錯誤的。熱邪極盛的時候,就像水一樣,一片煙霧瀰漫,遮蔽住心胸,讓人昏迷不醒,就像人在煙塵中行走,口鼻都乾燥。這種情況,不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不能夠散去熱邪的勢力。如果再進入溫熱的環境,人就會因為燥熱而死。而且溫熱多乾燥,辛香的藥物都屬於燥性的,燥性的藥物和熱邪相鬥,一定會失敗。而且心神是被熱邪蒸騰包圍,並不是閉塞。有形和無形,治療方法大不相同。
**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是在病入膏肓的時候,**所以前人無法探究出其中的原因。現在我把薛生白先生的一個方法補充在後面。**汪讜說:**這是在反駁芳香開竅、辛散的方法,而另外建立一套治療方法,和本書的觀點不同。這條內容應該是別人附加的評論,不是本書的內容。把極細的雄黃一兩,研磨到極細,放入銅勺中,再加入研磨提純的牙硝六錢,用小火熔化,攪拌均勻像水一樣的時候。楊云說:雄黃多而牙硝少,怎麼能攪拌均勻像水一樣?「兩」字和「錢」字,肯定有一個是錯的。趕快過濾掉粗渣,將澄清的液體倒入碗中,冷卻凝固成丹。
**這是灶家秘傳的製法。**凡是遇到前面說的這種情況,先用陳年的雨水十碗,從中取出一碗,煎煮木通一錢、通草三錢,然後倒入剩下的九碗冷水之中,再加入犀角磨的三錢,可以邊磨邊加入,每碗大概加入二三分,然後把製作好的雄黃丹挑取二三釐放入碗中,冷服,時時服用,能在三天內將藥服完,一定會有清痰吐出數碗,病情就會好轉。楊云說:根據這個用量,應該是雄黃一分,牙硝六分。能救回十分之七八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