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甫

《中西溫熱串解》~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看舌十法

一曰老嫩。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病之現於舌也,其形與色亦然。故凡病屬實者,其舌必堅斂而兼蒼老;病屬虛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嬌嫩。

二曰干潤。乾者,津乏而燥;潤者,津足而滑。凡病初起,而舌即乾者,中竭可知;病久而舌尚潤者,液存可識。望之若干,捫之卻潤者,若濕熱蒸濁,其色鮮絳;若瘀血內蓄,其色紫暗。望之若潤,捫之卻燥者,若氣濁痰凝,其苔白厚;若氣虛傷津,其苔白薄。又凡陰虛陽盛者,其舌必乾;陽虛陰盛者,其舌必滑;陰虛陽盛而火旺者,其舌必乾而燥;陽虛陰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濕。

三曰榮枯。榮有光彩,凡病皆吉;枯無精神,凡病皆凶。

四曰脹癟。脹者,腫也,或水浸、或痰溢。或濕熱上壅;癟者,瘦也,或心虛、或血枯、或內熱消肉。

五曰軟硬。軟者,柔也,氣液自滋;硬者,強也,脈絡失養。

六曰歪碎。歪者,斜偏一邊也,痙痱與偏枯常有;碎者,血痕傷跡也;舌衄與抓傷當辨。

七曰舒縮。舒者,伸也。伸之無力者,虛氣也;欲伸如有線吊者,或經或脈,非燥即寒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內風挾痰也;伸以餂唇者,心熱脾燥也;伸出不收者,脾涎浸也;伸出弄舌者,中蛇毒也。縮者,卷也。邊卷者,胃液燥極也。湯飲潤之而仍坦者,病去而舌未和也,尚可治;卷而縮短者,厥陰氣絕也,不治;垢膩揩去而仍縮者,亦不治。

璜按:何廉臣所訂之看舌法,若老嫩、若干潤、若榮枯、若脹癟,語語切實,具有體會。「歪碎」二字殊不典切,且此病亦少見。若云痙痱偏枯,則必口眼皆歪而舌仍隨之,此乃腦筋病也,與溫熱病無涉。且見此舌乃由腦部牽累而及,非辨證之要點。其中有透舌之腦筋失力,致舌轉掉不靈者,何以並不言及耶?至伸縮不收,乃病重擾害神經,忘卻收回,熱證多有之。云:「脾涎浸」,於理難通,試質諸醫學家然乎否耶?

八曰戰痿。戰者,顫掉不安,蠕蠕微動也。皆舌腦筋戰動使然,舌多紅色。加深紅、赤紅而戰者,宜清降,三黃石膏湯等;紫紅、瘀紅而戰者,宜寒瀉,白虎承氣湯等;淡紅而戰者,宜峻補,十全大補湯等;鮮紅、灼紅而戰者,宜滋補,六味地黃湯等。此舌虛火、實火皆有之,均里證,無表證,誤治即壞。

舊說指為汗多之陽或漏風所致,且不詳辨,而概用溫補,謬也。痿者,軟而不能動也,為舌腦筋麻痹所致。淡紅而痿者,宜補氣血,人參養營湯等;深紅而痿者,宜涼氣血,犀角地黃湯等;赤紅而痿者,宜瀉心導赤導赤各半湯等;紫紅而痿者,宜清肝瀉腑,犀連承氣湯等;鮮紅、灼紅而痿者,宜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等;惟絳紅而痿者,陰虧已極,無藥可治。舊說只云紅痿而不分類,疏甚。

九曰凸凹。凸者,起瘰也,為梟毒內伏。凹者,缺陷也,為藏形痿頓。

璜按:此節所論之戰、痿,根據西說,言由腦筋使然,於法亦精,而以我國學說勘之,肝風將起,舌多戰痿,危症也,大率津枯者,每見此舌至。舌凸,多由熱毒恆多,熱熾大渴;凹者,餘生平從未見之,不敢強解。

十曰濃淡。舌色本紅,淡於紅者,血虛也。淡紅無苔,反微似黃白苔者,氣不化液也,甚則淡紅帶青者,血分虛寒也,婦人子宮冷者,常有之;久痢虛極者,亦有之。濃於紅者,為絳,血熱也。尖絳者,心火上炎也;根絳者,血熱內燥也;通絳無苔及似有苔黏膩者,血熱又挾穢濁也。

絳而深紫,紫而干晦者,肝腎竭;紫而潤暗者,中脘瘀。舌本無苔,而隱隱若摻煙煤者,多兼煩渴,平素胃燥舌也。若不渴、肢冷,即屬陰證;舌光黑無苔而潤者,虛寒積水也。

白話文:

[觀舌十法]

一、老嫩:根據事物的自然法則,實證的舌象會呈現堅韌且色澤蒼老;虛證的舌象則會呈現浮腫且色澤嬌嫩。因此,實證的病人舌頭通常堅韌且色澤蒼老;虛證的病人舌頭則浮腫且色澤嬌嫩。

二、幹潤:幹是津液缺乏且乾燥;潤是津液充足且滑順。疾病初期舌頭就乾燥,可以知道體內津液已耗盡;病程已久但舌頭仍保持濕潤,表示津液還存在。看似乾燥但摸起來濕潤,可能是濕熱蒸騰造成舌色鮮紅;若是瘀血在體內積聚,舌色會呈現紫暗。看似濕潤但摸起來乾燥,可能是氣滯痰凝,舌苔會呈白色且厚;若是氣虛導致津液耗損,舌苔會呈白色且薄。陰虛陽盛的人,舌頭一定乾燥;陽虛陰盛的人,舌頭一定滑潤;陰虛陽盛且火氣旺盛的人,舌頭一定乾燥且粗糙;陽虛陰盛且火氣衰弱的人,舌頭一定滑潤且濕。

三、榮枯:榮是有光澤的,任何病徵出現都代表病情吉祥;枯是沒有精神的,任何病徵出現都代表病情兇險。

四、脹癟:脹是腫脹,可能是水分過多、痰液過剩,或是濕熱上升造成的。癟是瘦弱,可能是心氣虛弱、血液枯竭,或是內熱消耗肌肉。

五、軟硬:軟是柔軟,氣血自我滋潤;硬是僵硬,脈絡失去養分。

六、歪碎:歪是偏向一邊,痙癱和偏癱常常會出現;碎是血痕和傷痕,需分辨舌頭出血和抓傷。

七、舒縮:舒是伸展,無力伸展代表氣虛;想伸展但好像被線拉住,可能是經絡或脈絡問題,不是乾燥就是寒冷;麻痺無法伸展,內部風邪夾雜痰液;伸出舔嘴脣,心臟熱且脾臟乾燥;伸出後無法收回,脾液浸泡;伸出玩弄舌頭,中毒了。縮是捲曲,舌邊捲起,代表胃液乾燥極度;喝湯飲料仍乾燥,病癒後舌頭尚未恢復,尚可治療;捲曲且縮短,厥陰氣絕,無法治療;颳去舌苔仍縮短,同樣無法治療。

八、戰痿:戰是顫抖不安,微微蠕動。都是腦筋使舌頭顫抖,舌頭多呈紅色。深紅、赤紅且顫抖,應該清熱降火,可用三黃石膏湯等;紫紅、瘀紅且顫抖,應該寒涼下瀉,可用白虎承氣湯等;淡紅且顫抖,應該大力補充,可用十全大補湯等;鮮紅、灼紅且顫抖,應該滋補,可用六味地黃湯等。這種舌象可能由虛火或實火引起,都是內裡病證,無表面病證,誤診即會惡化。

舊說指出,這是因為大量出汗或風吹所致,但未詳細辨別,一般使用溫補,這是一個錯誤。痿是軟弱無法動彈,由腦筋麻痹引起。淡紅且痿弱,應該補充氣血,可用人參養營湯等;深紅且痿弱,應該涼血,可用犀角地黃湯等;赤紅且痿弱,應該瀉心,可用導赤各半湯等;紫紅且痿弱,應該清肝瀉腑,可用犀連承氣湯等;鮮紅、灼紅且痿弱,應該滋陰降火,可用知柏地黃湯等;唯有絳紅且痿弱,陰虛已極,無法治療。舊說只提到紅色痿弱,未作分類,太粗略。

九、凸凹:凸是突起,表示體內有毒素潛伏。凹是缺陷,表示內臟形態萎縮。

十、濃淡:舌頭本來是紅色,比紅色淡,代表血虛。淡紅無苔,反而稍微像黃白苔,代表氣不化液;非常淡紅帶青,代表血分虛寒,婦女子宮冷時常見;長期腹瀉虛弱到極點,也會出現。比紅色濃,代表絳色,血熱。尖絳,代表心火上炎;根絳,代表血熱內燥;通絳無苔及似有苔黏膩,代表血熱加上污濁。絳色且深紫,紫且乾澀,代表肝腎衰竭;紫且濕潤,代表中脘瘀血。舌頭本來無苔,但看起來像塗了煙煤,大多伴有煩渴,通常是胃燥舌。若不渴、四肢冰冷,屬於陰證;舌頭光亮黑色無苔且濕潤,代表虛寒積水。

2. 辨苔十法

一曰有無。病而有苔者,多里滯;無苔者,多中虛。病本無苔而忽有者,胃濁上泛;病本有苔而忽脫者,胃陰將涸。

璜按:必兼舌燥,方為陰涸。

二曰厚薄。苔薄者,表邪初見;苔厚者,里滯已深。

璜按:苔薄,乃胃氣,非病也;厚由里滯,則通矣。

三曰松膩。松者,無質,揩之即去,為正足化邪;膩者,有地,揩之不去,多穢濁盤踞。

璜按:此解殊精。

四曰偏全。全者,苔滿布也,多濕痰食滯。偏者,苔或偏外、偏內也。凡外有內無,邪雖入里未深,而胃氣先匱;內有外無,里邪雖減而胃滯依然。

璜按:舌心無苔,真陰素虧,好色之徒多有之。兼紫絳者,尤傷精之象。

五曰糙黏。糙者穢濁;黏者痰涎。

六曰紋點。苔有斷紋者,土燥水竭;苔點粞者,內蟲䘌蝕。

七曰瓣暈。凡黑苔起瓣,皆臟腑實熱已竭,或因六氣之燥火灼爍,或因百藥之燥火逼迫,燥火與毒火交戰於中,熏蒸於上。而成此舌苔者,猶之當暑炎熱,土木生菌,惟大雨時行即自銷滅。可知舌有黑瓣,非大寒涼藥,斷難起死回生。此證多大熱大渴,口開吹氣,或絞腸痛絕,或頭腦脹痛求死,或口噤不言,或渾身發臭難聞,或猝然仆地,不省人事,雙目直視,不等。不論見何怪脈,舍脈憑舌。

看黑瓣尚未敷滿,仍可救治,急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八兩研粉,生知母六錢,黃柏四錢,黃芩六錢,黃連、生大黃、芒硝各三錢,生陳厚朴一錢,生枳實錢半,暹犀角尖四錢。

四倍石膏,或分為三黃白虎湯,及大承氣湯,用兩罐煮之,不拘時刻,不次急投,凡言不次者,皆不限定劑數。須輪流急灌,服至黑瓣漸退,舌底漸紅,則病愈。知此法者,雖危不死;倘不明利害,忌服苦寒,或不敢多服,必死無疑,別無救法也。如舊說云,見此舌不可用藥,雖無惡候,脈亦暴絕不治,此拘於切脈。無知妄斷,醫家卸肩之積習耳。

璜按:此節辨證用藥,極有膽識,有功醫門不少。

梁特岩先生曰:余於辛卯七月,道出清江浦,見船戶數人,同染瘟病,渾身發臭,不省人事,醫者俱云不治,置之岸上,徐俟其死。余目擊心憫,姑往診視,皆口開吹氣,舌則黑苔黑瓣底。其親人向余求救,不忍袖手,即教以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加重四倍,循環急灌,一日夜連投多劑,病人陸續瀉出極臭之紅黑糞。次日,舌中黑瓣漸退,復連服數劑,三日皆痊愈。

是時清江疫癘大作,未得治法,輒數日而死。有聞船戶之事者,群來求治,切其脈,皆怪絕難憑,望其舌竟皆黑瓣底,均以前法告之,其信者,一二日即愈。其稍知醫書者,不肯多服苦寒,仍歸無救。余因稍有感冒,留住十日,以一方活四十九人,頗得仙方之譽。

若舌苔灰色重暈者,此溫病熱毒傳遍三陰也。熱毒傳內一次,舌增灰暈一層,最危之證,急用涼膈散,或雙解散、黃連解毒湯、大承氣湯下之。一暈尚輕,二暈為重,三暈必死,亦有橫紋二三層者,與此不殊。舊說如此尚合理,惟熱毒傳裡已深,涼膈、雙解二方,嫌有表藥,尚不恰合,解毒湯太輕,大承氣僅能利下,而未能透涼臟府。

不如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加四倍生石膏,不次急投,服至灰暈退淨為止,雖見二三重暈,均能救活。

八曰真假。凡舌有地,質而堅斂蒼老,不拘苔色,白黃灰黑,揩之不去,刮之不淨,底仍粗澀黏膩,不見鮮紅者,是為真苔,中必多滯。凡舌無地,質而浮胖嬌嫩,不拘苔色,白黃灰黑,揩之即去,刮之即淨,底亦淡紅潤澤,不見垢膩者,是為假苔,里必大虛。即看似苔色滿布,飲食後苔即脫去,舌質圓浮胖嫩者,亦屬假苔。

他如食枇杷,則苔色黃;食橄欖,則苔青黑,此為假色之染苔。有地質,與無地質,此虛實之一大關鍵也。

璜按:苔浮舌上,揩之即去,邪淺正復者,多有之。必謂假苔屬虛,豈食枇杷、橄欖染色,亦屬虛證邪,殊有語病。

九曰常變。凡舌苔始終一色,不拘白黃灰黑,即有厚薄滑澀,干潤濃淡之各殊,總屬常苔。凡舌一日數變,或由黃而黑,或乍有乍無,乍赤乍黑者,皆為變苔。故察舌之確切,雖不同脈理之微茫,而其苔之易於變幻,較脈象為尤速。此又為驗舌者,所不可不知者也。

璜按:此臨證有得之言。

十曰苔色。白而薄者,寒邪在表,或氣鬱不舒;白而厚者,中脘素寒,或濕痰不化。黃苔薄而滑者,表猶未罷,熱未傷津;黃苔有質地而濁者,邪已結里;若濁愈甚,則入里愈深,熱邪愈結;黑苔焦枯,為火熾水竭;久病舌起煙煤者,屬胃虛液涸。又如苔色淡白者,多寒有水;及發紋滿布者,多濕;其色黃厚者,多滯;帶灰及干砂刺點者,多熱。色見黃白,間或焦黑者,氣分化燥;舌色絳紅,間或光亮者,血分受熱。

平日多黃苔,其人必胃熱;多紅色,其人必營虛;至於如水黑青色,為虛寒;如咸膩厚者,為瘟疫。此皆一定不易之看法。

璜按:此節語語精實,真不厭百回讀。我國醫學最精最妙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