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中醫古代典籍:經方例釋
作者:nan
朝代:不詳
基本介紹:
《經方例釋》是一部中醫古代典籍,作者不詳,成書年代不詳。該書主要講述了中醫經方的理論和應用,內容豐富,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目錄
- 第一章 經方概述
- 第二章 經方的組成
- 第三章 經方的應用
- 第四章 經方的臨床應用
- 第五章 經方的發展與傳承
第一章 經方概述
經方是指在《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方劑,是中國醫學的第一個方劑學派。經方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以四氣五味為辨證施治的依據,以整體觀念為指導,以陰陽平衡為治療目標,以扶正祛邪為治療手段。經方具有簡單易學、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等特點,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第二章 經方的組成
經方的組成一般包括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君藥是主治病證的主藥,臣藥是協助君藥發揮作用的藥物,佐藥是調和君臣藥的藥物,使藥是引導君臣佐藥發揮作用的藥物。
第三章 經方的應用
經方主要用於治療內科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此外,經方還可以用於治療外科疾病,如癰腫、瘡瘍、外傷等。
第四章 經方的臨床應用
經方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有簡單易學、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等特點。以下列舉幾個經方的臨床應用:
- 麻黃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等。
- 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
- 白虎湯:主治外感熱病,症見高熱、煩渴、汗出、口乾舌燥等。
- 黃連解毒湯:主治熱毒內盛,症見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等。
- 大柴胡湯:主治濕熱內蘊,症見發熱、胸悶、腹脹、腹痛、大便不暢等。
第五章 經方的發展與傳承
經方是中國醫學的第一個方劑學派,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經方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以張仲景為代表的「金匱派」和以葛洪為代表的「肘後派」。唐宋時期,經方繼續得到發展,出現了以李東垣為代表的「補土派」和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溫病派」。明清時期,經方繼續得到發展,出現了以張景岳為代表的「溫補派」和以薛立齋為代表的「溫燥派」。
經方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發展,形成了豐富的理論和經驗。經方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瑰寶,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結語
經方是中國醫學的第一個方劑學派,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經方具有簡單易學、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等特點,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經方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發展,形成了豐富的理論和經驗。經方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瑰寶,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序
經方通例 (1)
經方通例 (2)
經方例釋上 (1)
經方例釋上 (2)
經方例釋上 (3)
經方例釋上 (4)
經方例釋上 (5)
經方例釋上 (6)
經方例釋上 (7)
經方例釋上 (8)
經方例釋上 (9)
經方例釋上 (10)
經方例釋上 (11)
經方例釋上 (12)
經方例釋上 (13)
經方例釋上 (14)
經方例釋上 (15)
經方例釋上 (16)
經方例釋上 (17)
經方例釋上 (18)
經方例釋上 (19)
經方例釋上 (20)
經方例釋上 (21)
經方例釋上 (22)
經方例釋上 (23)
經方例釋上 (24)
經方例釋上 (25)
經方例釋上 (26)
經方例釋上 (27)
經方例釋上 (28)
經方例釋上 (29)
經方例釋上 (30)
經方例釋上 (31)
經方例釋上 (32)
經方例釋上 (33)
經方例釋上 (34)
經方例釋上 (35)
經方例釋上 (36)
經方例釋上 (37)
經方例釋中 (1)
經方例釋中 (2)
經方例釋中 (3)
經方例釋中 (4)
經方例釋中 (5)
經方例釋中 (6)
經方例釋中 (7)
經方例釋中 (8)
經方例釋中 (9)
經方例釋中 (10)
經方例釋中 (11)
經方例釋中 (12)
經方例釋中 (13)
經方例釋中 (14)
經方例釋中 (15)
經方例釋中 (16)
經方例釋中 (17)
經方例釋中 (18)
經方例釋中 (19)
經方例釋中 (20)
經方例釋中 (21)
經方例釋中 (22)
經方例釋中 (23)
經方例釋中 (24)
經方例釋中 (25)
經方例釋中 (26)
經方例釋中 (27)
經方例釋中 (28)
經方例釋中 (29)
經方例釋中 (30)
經方例釋中 (31)
經方例釋中 (32)
經方例釋中 (33)
經方例釋中 (34)
經方例釋中 (35)
經方例釋中 (36)
經方例釋中 (37)
經方例釋中 (38)
經方例釋中 (39)
經方例釋中 (40)
經方例釋中 (41)
經方例釋中 (42)
經方例釋中 (43)
經方例釋下 (1)
經方例釋下 (2)
經方例釋下 (3)
經方例釋下 (4)
經方例釋下 (5)
經方例釋下 (6)
經方例釋下 (7)
經方例釋下 (8)
經方例釋下 (9)
經方例釋下 (10)
經方例釋下 (11)
經方例釋下 (12)
經方例釋下 (13)
經方例釋下 (14)
經方例釋下 (15)
經方例釋下 (16)
經方例釋下 (17)
經方例釋下 (18)
經方例釋下 (19)
經方例釋下 (20)
經方例釋下 (21)
經方例釋下 (22)
經方例釋下 (23)
經方例釋下 (24)
經方例釋下 (25)
經方例釋下 (26)
經方例釋下 (27)
經方例釋下 (28)
經方例釋下 (29)
經方例釋下 (30)
經方例釋下 (31)
經方例釋下 (32)
經方例釋下 (33)
經方例釋下 (34)
經方例釋下 (35)
經方例釋下 (36)
經方例釋下 (37)
經方例釋下 (38)
經方例釋下 (39)
附錄 (1)
附錄 (2)
節錄《素問》藏氣法時論及至真要大論
王繩林考正古方權量說(繩林,字樸莊,江蘇吳縣人,恩貢生。) (1)
王繩林考正古方權量說(繩林,字樸莊,江蘇吳縣人,恩貢生。) (2)
王繩林考正古方權量說(繩林,字樸莊,江蘇吳縣人,恩貢生。) (3)
王繩林考正古方權量說(繩林,字樸莊,江蘇吳縣人,恩貢生。) (4)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