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附錄 (2)
附錄 (2)
1. 逸方
紅藍子丸方
出《證類本草》引《圖經》說;即在《金匱要略》方婦人篇,紅花酒方後,而趙本、正脈本並無。明·時珍《本草綱目》紅花條,方中並採酒及丸二方,是李氏所據《要略》善本不脫。
百勞丸方
出王晉三《古方選注》云:許州陳大夫流傳,出自仲景方,治一切勞瘵、積滯,未經藥壞者。據此,則知此方當在《金匱要略·虛勞篇》大黃䗪蟲丸方後,而趙本、正脈本並無。
人參半夏湯方
出《本草綱目·十二》。當在今《金匱》大半夏湯之後,而逸者。或曰:今大半夏湯方,脫去生薑一味,故與此不同,實即大半夏湯也。然二方主治雖大同,而方名、煮法、分兩既各殊,自是別方。李所據《要略》善本不脫。
治客忤方
出《肘後備急方·卷一》。《肘後》列仲景治客忤方凡四,其第三云,又方桂一兩,姜三兩,梔子十四枚,豉五合,搗,以酒三升,攪,微煮之,味出,去滓,頓服,取差。在韭根、烏梅、茱萸三味方後,是今《金匱》脫文,葛氏所見,當可據。
治胸痹方
出《肘後·卷四》。又方桂、枳實等分,搗末,橘皮湯下方寸匕,日三服。仲景方,神效云云,在橘枳薑湯方後,是亦《金匱》逸文也。
白話文:
【紅藍子丸方】
根據《證類本草》引用《圖經》的說明,這個方子出現在《金匱要略》婦人篇的紅花酒方之後,但趙本和正脈本卻沒有收錄。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紅花條目下,採用了酒方和丸方兩個配方,由此可知,李時珍依據的是《要略》中的善本,並且沒有遺失內容。
【百勞丸方】
此方來自王晉三的《古方選注》,他提到這是由許州陳大夫流傳下來的,出自張仲景的方子,能治療各種勞疾、積滯,尤其是未曾被藥物損傷的病狀。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推測此方應在《金匱要略.虛勞篇》的大黃䗪蟲丸方後,但趙本和正脈本都沒有收錄。
【人參半夏湯方】
這個方子出自《本草綱目》第十二卷。應該在現在《金匱》的大半夏湯方後,但已經遺失。有人認為,現在的大半夏湯方遺漏了生薑這一味藥,因此和這個方子不同,實際上就是大半夏湯。然而,兩個方子雖然主要治療的病症相似,但在方名、煮法和用量上都有差異,應該是不同的方子。李時珍所依據的《要略》善本並沒有遺失。
【治客忤方】
這個方子出自《肘後備急方》第一卷。《肘後》列出了張仲景治療客忤的四個方子,其中第三個方子是用桂一兩,薑三兩,梔子十四枚,豆豉五合,研磨後,加入三升酒,稍微煮一下,等到味道出來後,濾掉渣滓,一次服用,直到病情好轉。這個方子在韭根、烏梅、茱萸三個藥材的方子後面,這是現在《金匱》遺失的內容,葛洪所看到的版本,應該是可以參考的。
【治胸痹方】
這個方子出自《肘後》第四卷。另一個方子是用等量的桂和枳實,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寸匕的量,用橘皮湯送服,每日三次。張仲景的方子,效果神奇,這個方子出現在橘枳薑湯方後,同樣是《金匱》遺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