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下 (31)

回本書目錄

經方例釋下 (31)

1. 經方例釋下

金銀花(二兩),當歸,蒲公英,甘草(各一兩),乳香(去油),黃芩(各一錢)

上以水五碗,煎一碗,調乳香末,服之。

〔案〕此方疑非仲景所為,與他經方不相類,水用碗量,亦非古法,未詳顧氏所本。

蜜煎導方(《傷寒論》、《玉函經》),治津液內竭,大便硬。

蜜七合,內銅器中,微火煎,候凝如飴狀,勿令焦,俟可丸,乘熱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許,長二寸許,候冷即硬,內穀道中,以手急抱,少頃,即通也。欲大便時,乃去之。(從《綱目·三十九》參訂。)

豬膽導方(《傷寒論》、《玉函經》)

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

〔案〕陳藏器法,以葦筒著膽,縛一頭,由下部入三寸,灌之入腹立下。梅師以蜜一斤和豬膽一枚,作如蜜煎法,納下部,治肛門生瘡腫縮。又以此方,治熱病,䘌蟲上下,煎沸服,蟲去出。《拾遺》以此方加薑汁,灌下部,令醋氣上至咽喉乃止,當下五色惡物及蟲。

雄黃散方(《金匱要略》散字從東洋本),治狐惑,蝕於肛外。

雄黃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案〕《千金》以雄黃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燒,向肛熏之,並服湯也。義似較明。

小兒疳蟲蝕齒方(《金匱要略》)

雄黃,葶藶(等分)

上二味,末之,取臘月豬脂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

治陰汗方三書無,今據(《本草綱目》補)

沒食子燒灰,先以湯洗了,布裹灰撲之,甚良。

〔案〕此方三書皆無。《本草綱目·三十五》無食子發明下引唐·李珣說,張仲景用治陰汗云云,當是《金匱》逸文。沒食子治陰汗,亦見馬志,蓋苦溫殺疳,收濕之品。

食蟹中毒治之又方(《金匱要略》)

冬瓜汁飲三(《千金》三作二)升,食冬瓜亦可。

〔案〕《別錄》冬瓜甘微寒,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陶宏景雲:搗汁服,止消渴煩悶,解毒。《孟詵食療》,治積熱消渴。《千金》又以治小兒渴利,兵部手集,治水病危急皆取此。而不言煮食,似用生者。《子母秘錄》治嬰孩寒熱。《袖珍方》治痔瘡腫痛,亦皆取此。

而一則炮熟絞汁,一則煎湯洗,則皆用熟者。此經不言煮,當是生瓜也。蟹性已寒,而以甘寒之物解其毒,未詳其義,當是去中蟹毒後,煩悶脹渴之症,使其從小便出耳。非必專主蟹毒。

食蟹中毒治之方(《金匱要略》),亦治凡蟹未經霜者多毒,亦治諸餚饌中毒。

紫蘇煮汁,飲二三升(《綱目·卷十四》作飲二升)。子(各本作紫蘇義復非也,今從《綱目·卷十四》正),搗飲之,亦良。(《綱目》搗作煮,是用熟子也。)

〔案〕《別錄》紫蘇辛溫,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甄權云:殺一切魚肉毒,並與此合。蟹之毒,亦令人寒中,且魚屬也。《肘後》以治傷寒氣喘不止。《永類鈐方》以傅傷損,血出不止,令無膿及痕,除寒之引申義也。又以治卒啘不止,及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用生者,搗汁飲佳;乾者,煮汁,亦可除寒殺毒,合用之引申義也。經用蘇者,惟半夏厚朴湯,治咽中如有炙肉與此症,要之,皆為下氣之用。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下

一個方劑:金銀花二兩,當歸、蒲公英、甘草各一兩,乳香(去油)、黃芩各一錢。用水五碗煎成一碗,調入研磨好的乳香粉末服用。

這個方劑可能不是張仲景所寫,與其它的經方不太相似,用碗量水煎藥也不是古法,不清楚顧氏(指書本作者或引用者)的根據。

蜜煎導方(出自《傷寒論》、《玉函經》),治療津液耗竭、大便乾燥。取蜂蜜七合,放在銅器中用小火慢慢煎熬,直到凝固如飴糖狀,不要煎焦,待可搓成丸狀時,趁熱搓成細長條,前端削尖,粗細如手指,長約二寸,待冷卻後變硬,塞入肛門,用手緊緊捂住,一會兒就能通便。想要大便時再取出。(參考《本草綱目》卷三十九)

豬膽導方(出自《傷寒論》、《玉函經》)

取一個大豬膽,擠出膽汁,加少量醋混合,灌入肛門,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就會大便,排出宿食和污物。

陳藏器的方法是用蘆葦管套在豬膽上,紮緊一頭,從肛門插入三寸,灌入腹中就能通便。梅師則用一斤蜂蜜和一個豬膽,按蜜煎法製作,塞入肛門,治療肛門生瘡腫痛。此外,這個方子也用於治療熱病、蛔蟲上下竄動,煎沸後服用,能驅除蟲體。《拾遺錄》中這個方子加了薑汁,灌入肛門,直到醋味上達咽喉才停止,就能排出五種顏色的污物和蟲體。

雄黃散方(出自《金匱要略》,散字據東洋版本),治療狐惑邪氣侵犯肛門外。

只用雄黃一味,研成粉末,用兩個瓦片合起來燒熱,用來熏肛門。

《千金方》的做法是用三片雄黃,稍微放在瓦罐裡,用炭火燒熱,熏肛門,同時服用湯藥。這個方法更合理。

小兒疳蟲蝕齒方(出自《金匱要略》)

雄黃、葶藶等量。

將以上兩種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熔化,用槐樹枝裹上棉花做成藥捻,每次點燃四五個藥捻,用藥捻烙患處。

治療陰汗的方劑,三書(指醫書)中沒有記載,現根據《本草綱目》補充:

將沒食子燒成灰,先用溫水清洗患處,然後用布裹住藥灰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這個方子三種醫書中都沒有記載。《本草綱目》卷三十五中沒食子條目下引述唐代李珣的記載說,張仲景用它治療陰汗,這應該是《金匱要略》中遺漏的方劑。沒食子治療陰汗,也見於馬志(指馬志醫書),因為它是苦溫性質,能殺蟲、收斂濕氣。

治療食蟹中毒的另一個方劑(出自《金匱要略》)

喝三升冬瓜汁(《千金方》中是二升),吃冬瓜也可以。

《名醫別錄》記載冬瓜味甘微寒,主治小腹水腫、利尿、止渴。陶弘景說:搗汁服用,可以止渴、解煩悶、解毒。《孟詵食療本草》記載它能治療積熱消渴。《千金方》還用它治療小兒口渴多尿,兵部手集(指某醫書)用它治療危急的水病。但沒有說煮熟,似乎是用生的。《子母秘錄》用它治療嬰兒寒熱。《袖珍方》用它治療痔瘡腫痛,都取用冬瓜的功效。

有的方子是將冬瓜煮熟絞汁,有的方子是煎湯洗,都是用熟的。本經方沒有說煮,應該是生冬瓜。螃蟹性寒,用甘寒之物解其毒,其義不明,可能是為了去除螃蟹毒素後,治療煩悶、脹滿、口渴等症狀,讓這些症狀隨著小便排出,不一定是專門針對蟹毒。

治療食蟹中毒的方劑(出自《金匱要略》),也治療所有未經霜降的螃蟹(毒性較大),也治療其他食物中毒。

用紫蘇煮汁,喝二三升(《本草綱目》卷十四記載喝二升)。紫蘇子搗爛服用,也很好。(各版本中都有紫蘇子,但意義不明,現根據《本草綱目》卷十四更正),用煮熟的紫蘇子。

《名醫別錄》記載紫蘇辛溫,能降氣除寒,其子尤佳。甄權說:能解一切魚肉毒,與此方合用。螃蟹的毒性也會讓人受寒,而且螃蟹也屬於魚類。《肘後備急方》用它治療傷寒氣喘不止。《永類鈐方》用它敷治外傷出血,能防止化膿和留疤,這是除寒功效的引申。《永類鈐方》也用它治療呃逆不止,以及霍亂引起的脹滿,還沒能嘔吐或腹瀉時,用生的搗汁服用最好;乾的可以煮汁服用,也能除寒殺毒,這是合用功效的引申。本經方用紫蘇,只有半夏厚朴湯,治療咽喉感覺像炙肉一樣,總之,都是為了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