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下 (32)
經方例釋下 (32)
1. 經方例釋下
蘇之類甚多,香薷曰石蘇,爵床曰香蘇,荊芥曰假蘇,胡薄荷曰海蘇,龍腦薄荷曰雞蘇,亦曰水蘇,薺寧曰臭蘇,而荏曰白蘇,此桂荏曰紫蘇,亦曰赤蘇,皆取柔蘇為義,蓋氣逆則堅,順則柔,此下氣之藥,所以多稱蘇也。《說文》蘇杷取禾若也。段氏云:禾若散亂,杷而取之。
禮樂記注蘇更,息曰蘇玉篇,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取樂記注為說,是蘇穌同為亂而復治也。人死則氣亂,蘇則復治,同一義也。據玉篇知穌即甦字。凡蘇皆治亂之藥,故恆於霍亂為宜,食蟹中毒,亦霍亂之類也。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金匱要略》)
黍穰煮汁,數服之解。
〔案〕此治中苦瓠毒之專方。《風俗通》云:燒穰可以殺瓠,或曰蓄瓠之家不燒穰,種瓜之家不焚漆,物性相畏也,皆但言穰不言黍穰。《千金》治婦人妊娠尿血,以黍穰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三。蓋苦瓠善利人,黍穰性必收澀,故主之。治尿血與之同意,亦止之也。
屍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治之方(《金匱要略》)
鬄取左角發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案〕此可名發灰湯。本《素問·繆刺篇》為之也。彼文云: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者,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如屍,或曰屍厥。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注左角發,是五絡血之餘,酒者,所以行藥。鬄又炎上,而內走於心,心主脈故也,是此方之義也。凡用發之方,雖不必盡在左角,要皆取此,以發之利血脈則同。故凡血脈不利,以致小便難者,並能治之。下膏發煎、滑石白魚散、及《綱目》引葵子茯苓散云:若轉胞者,加亂髮是也。
凡血脈不利,以致大便難者,亦治之。如《傷寒·陽明篇》之用膏發煎是也。凡血脈不利,以致難產者,亦治之。如《本事方》開骨散方是也。蓋見症雖殊,其為血脈不利則一,是發灰湯,乃利血脈之專方。
豬膏發煎方(《金匱要略》),治諸黃及婦人陰吹。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治陰吹,以膏發煎老,捏作指大一條。內入穀道中。
〔案〕此為風勝血燥之專方。燥屎填滿腸中者宜之。《千金》曰:史脫家婢病黃,服此,胃中燥屎下,便差,神驗。《外臺》引《近效》曰:男子、女人黃疸,醫治不愈,身目悉黃,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蓋胃中有燥屎,使病爾以成。煎豬膏一小升,溫服,日三,燥屎下去乃愈。
脹熱者,風所致也,故有燥屎,陰吹亦由風勝血燥,故亦有燥屎也。其成燥屎者,以有食。故《外臺》於黃疸云:飲食不消。《脈經》於陰吹雲:喜噫吞酸,皆食傷屎燥之由也。惟有燥屎塞腸,故氣不通於腸,而從前陰溢出,為如吹之聲。二病形殊因同,故治法同,於此可悟經方之用法。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下
許多藥物名稱都帶有「蘇」字,例如香薷叫石蘇,爵床叫香蘇,荊芥叫假蘇,胡薄荷叫海蘇,龍腦薄荷叫雞蘇,也叫水蘇,薺寧叫臭蘇,荏叫白蘇,而桂荏叫紫蘇,也叫赤蘇。這些都取「柔蘇」之意,因為氣逆則堅,氣順則柔,這些都是能降氣的藥物,所以多稱作「蘇」。《說文》解釋「蘇」為採集禾苗的意思。段玉裁注釋說:禾苗散亂,用手把持然後採集。
《禮記》注釋中提到「蘇更」,《玉篇》中說「蘇」就是「息」,指死亡後再生。根據《禮記》注釋的說法,「蘇」和「穌」同義,都是指混亂之後恢復秩序。人死則氣機紊亂,「蘇」就是恢復秩序,意思相同。《玉篇》說明「穌」就是「甦」字。凡是帶「蘇」字的藥物都是治療紊亂的藥物,所以常用于治療霍亂,食用螃蟹中毒也屬於霍亂之類。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金匱要略》)
用黍穰煮汁,多次服用即可解毒。
〔案〕這是治療苦瓠中毒的專方。《風俗通》記載:燒黍穰可以殺死苦瓠,或者說種苦瓠的人家不燒黍穰,種瓜的人家不焚燒漆器,因為物性相剋。這些記載都只提到黍穰,沒有特指黍穰。 《千金方》記載治療婦女妊娠尿血的方子,是用黍穰燒成灰,用酒送服,每次一寸匕,每天三次。因為苦瓠有通利的作用,而黍穰的特性是收斂止瀉,所以能治療苦瓠中毒。治療尿血也與此相同,都是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
屍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治之方(《金匱要略》)
取左耳角邊的頭髮一寸長,燒成灰,用酒調和,灌服,讓藥物進入喉嚨,就能立即甦醒。
〔案〕這個方子可以稱為發灰湯。其來源是《素問·繆刺篇》。原文記載:邪氣入侵手少陰、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經脈的絡脈,這五條絡脈匯聚於耳中,上通左耳角。五條絡脈都衰竭了,就會使人全身脈搏跳動,但意識喪失,其症狀如同屍體,或稱為屍厥。用竹管吹其兩耳,取左耳角的頭髮一寸長,燒成灰,調成藥液服用。用美酒一杯,不能喝的,就灌下去,就能立即痊癒。
取左耳角的頭髮,是因為這是五條絡脈血液的餘氣所在;酒的作用是使藥物通行。燒頭髮的方法是上炎下行的,內走於心,因為心主脈,這是這個方子的道理。凡是用頭髮治療的方子,不一定都要取左耳角的頭髮,主要的都是取其能通利血脈的功效相同。所以凡是血脈不通,導致小便困難的病症,都能治療。例如下膏發煎、滑石白魚散,以及《本草綱目》中引用的葵子茯苓散,如果遇到胎位不正的,就加人頭髮。
凡是血脈不通,導致大便困難的病症,也能治療,例如《傷寒論·陽明篇》中使用的膏發煎。凡是血脈不通,導致難產的病症,也能治療,例如《本事方》中的開骨散。總而言之,雖然症狀不同,但都是因為血脈不通,所以發灰湯是治療血脈不通的專方。
豬膏發煎方(《金匱要略》),治諸黃及婦人陰吹。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將以上兩種藥材混合,在豬膏中煎煮,頭髮燒盡後藥就完成了,分兩次服用,病從小便排出。治療陰吹,用煎好的膏發,捏成指頭般粗細的一條,放入陰道中。
〔案〕這是治療風盛血燥的專方。腸中燥屎積滿者適用。《千金方》記載:史脫家的一名婢女患黃疸,服用此方,胃中燥屎排出,病情就好轉了,非常靈驗。《外台秘要》引用《近效方》記載:男女黃疸,經治療無效,身體和眼睛都發黃,飲食不消化,胃脹,熱邪生長,黃疸加重,這都是因為胃中有燥屎造成的。煎豬膏一小升,溫服,每天三次,燥屎排出後即可痊癒。
脹熱是風邪造成的,所以會有燥屎;陰吹也是因為風盛血燥,所以也有燥屎。形成燥屎是因為飲食不當,所以《外台秘要》中治療黃疸時說:「飲食不消化」;《脈經》中治療陰吹時說:「喜歡打嗝吞酸」,都是飲食損傷,導致屎燥的原因。只有燥屎阻塞腸道,氣機才會不通暢於腸道,而從前陰溢出,發出像吹氣一樣的聲音。兩種疾病的症狀不同,但病因相同,所以治療方法相同,從中可以領悟經方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