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中 (29)

回本書目錄

經方例釋中 (29)

1. 經方例釋中

〔案〕此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去大棗,加李、葛、芎、歸四味也。亦即葛根加半夏湯,去麻、桂、棗,加李、芩、芎、歸。李下氣,葛散邪,芎、歸理血,薑、半理氣,以病在氣分多,血分少,故薑、半倍芎、歸、芍,主腹痛,芩主往來寒熱,井然有條。《別錄》李根白皮大寒無毒,主消渴,止心煩逆,奔豚氣。

考李根皮,本治瘀血熱沖之病,故此方以之為君,實奔豚之正治也,合而言之,乃半表半裡之邪,內搏於腎,而成奔豚者宜之。腹痛者,邪所結也,寒熱半表邪也,邪搏於腎而成奔豚者,猶邪搏於肺而成息奔。俗醫謂:喘有治肺、治腎之別者,正息奔,奔豚之謂也。在中者,即支滿、即痞氣也,三者皆氣積也。

若肥氣為血積,故鱉甲煎丸方多用食血之蟲,伏梁為食積,故《病源》屢言食不消成伏梁。此方治傷寒所致之奔豚也。若驚恐奔豚,與憂思奔豚,不可全用此方,當有以消息之。余曾病憂思奔豚,深悉其狀,氣霍霍振起者,是故曰如豚之奔。

豬膚湯方(《傷寒論》、《玉函經》),治下利後,咽痛,胸滿心煩。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成注: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少陰客熱,是以豬膚解之。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利。

〔泉案〕此甘草粉蜜湯之變法也。彼方主甘草,則和脾;此方主豬膚,則益腎,為潤燥緩急之方。或曰:膚當為膏字之誤。《外臺》治傷寒咽痛,有用豬膏者,無用豬膚者,惟《證類》引《聖惠》錄此同。《千金》治產難,血氣上搶心,母面無顏色,氣欲絕方,即此方去粉,加酒二升者,亦作豬膏,須成煎者,與此方熬香,令相得同義。其方下又云:治產後惡血,上搶心痛煩急者,以地黃汁代酒。

然則此方,治腎氣上搶急切,少陰病之咽痛,亦當是腎氣逆者,故煩滿歟。《千金》陰瘡膏,以豬膏與粉同熬。其膏蜜同熬者,如《千金翼》治產後虛汗,豬膏、蜜、薑汁各一斤,酒五合,煎三上三下,服方寸匕。《千金》治口瘡塞咽,用豬膏、蜜各一斤,黃連末一兩,令煎取汁熬稠,每服棗許,日三服。萬氏治肺熱暴瘖,豬脂煉過,入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冷定,不拘時挑服一匙即愈。

無疾,常服亦潤肺。此數方,似從此方化出,而萬氏方尤相合。《千金》云:凡云豬膏一斤者,一升二合。又《千金·卷五》治小兒口瘡不得吮乳方,用臘月豬脂一斤,蜜二斤,甘草如指大三寸,三味合煎,含咽,與此只差甘草一味。

酸棗仁湯方(《金匱要略》),治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二升,深師四升),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甘草(一兩,炙,深師有乾薑二兩,又方有麥冬、乾薑。《證類》引《圖經》云:一方更加桂二兩。各本、《金匱》分兩不同.今從《圖經》正)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中

這個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去掉了大棗,加上了李根、葛根、川芎、當歸四味藥。也就是說,它是從葛根加半夏湯去掉了麻黃、桂枝、大棗,加上了李根、黃芩、川芎、當歸。李根能下氣,葛根能散邪氣,川芎、當歸能調和血液,生薑、半夏能理氣。因為這個病症主要在氣分(身體的氣機),血分(身體的血液)受累較少,所以生薑、半夏的用量比川芎、當歸、白芍多,主要治療腹痛。黃芩則治療往來寒熱,整個處方搭配合理有序。《名醫別錄》記載李根的白皮性寒無毒,能治療消渴、止心煩意亂、奔豚氣。

李根皮原本就是治療瘀血熱盛導致的疾病,因此在這個方子裡被作為主藥,是治療奔豚氣的正治方法。總而言之,這個方子是針對半表半裡(表裡都受邪氣侵犯)的邪氣內阻於腎臟,而導致奔豚氣的病症。腹痛是邪氣凝聚造成的,寒熱則是半表之邪,邪氣阻滯於腎臟而形成奔豚氣,就像邪氣阻滯於肺臟而形成息賁(呼吸急促)一樣。民間醫生認為喘息有治療肺部和治療腎臟的區別,這正是指息賁和奔豚。而胸中氣機阻滯則表現為胸悶、痞氣,三者都是氣機鬱結的表現。

如果肥胖是因血液瘀滯造成,那麼鱉甲煎丸方就多用一些能破血的藥物;如果是因為食積,那麼《病源》中就多次提到飲食不消化會導致伏梁(腹脹)。這個方子是治療傷寒引起的奔豚氣。如果是驚恐或憂思引起的奔豚氣,則不能完全使用這個方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物。我曾經患過憂思引起的奔豚氣,深知其症狀,感覺氣體在身體裡奔騰涌動,所以才說像豬一樣奔跑。

豬膚湯方(出自《傷寒論》、《玉函經》),用於治療下痢之後出現咽喉疼痛、胸悶心煩的症狀。

藥物:豬膚(一斤)

用法:將豬膚用一斗水煎煮,取五升藥汁,去渣,加入白蜜一升、白麵粉五合,熬至香氣四溢,混合均勻,溫熱服用,分六次服完。

註解:豬是水生動物,其氣先入腎經。少陰經客熱(少陰經受邪氣侵犯),因此用豬膚來治療。白蜜用於滋潤乾燥、消除煩躁,白麵粉用於益氣止瀉。

評註:這個方子是甘草粉蜜湯的變通方法。甘草粉蜜湯以甘草為主藥,能和中脾胃;這個方子以豬膚為主藥,能滋補腎臟,具有潤燥緩急的作用。有人說“膚”字應為“膏”字之誤。《外台秘要》中治療傷寒咽喉痛的方子裡有用豬膏的,沒有用豬膚的,但是《證類本草》引用《聖濟總錄》記載的這個方子是一樣的。《千金要方》中治療難產、血氣上逆衝擊心臟、產婦面色蒼白、氣息將絕的方子,就是這個方子去掉了白麵粉,加了二升酒,也用了豬膏,需要煎熬至濃稠,這與這個方子熬至香氣四溢、混合均勻的意思相同。那個方子下面又說:治療產後惡露不淨,上逆衝擊心臟,導致疼痛煩躁的症狀,可以用生地黃汁代替酒。

所以,這個方子治療腎氣上逆、急迫、少陰病引起的咽喉疼痛,應該也是腎氣逆盛造成的煩悶、胸滿。 《千金要方》中的陰瘡膏,也是用豬膏和麵粉一起熬製。豬膏和蜜一起熬製的方子,例如《千金翼方》治療產後虛汗的方子,用豬膏、蜜、薑汁各一斤,酒五合,煎三次,每次服用一小匙。 《千金要方》治療口瘡阻塞咽喉的方子,用豬膏、蜜各一斤,黃連末一兩,煎取藥汁熬稠,每次服用棗核大小,一天三次。萬氏治療肺熱暴喑(聲音嘶啞)的方子,用豬脂煉製後,加入蜜一斤,再煉製一會兒,過濾乾淨,冷卻後,不拘時間每次服用一匙即可痊癒。

沒有疾病的人,經常服用也能滋潤肺臟。這幾個方子,似乎都是從這個方子變化而來,而萬氏的方子與此方最為相似。《千金要方》說:凡是說豬膏一斤的,就是一升二合。另外,《千金要方》卷五中治療小兒口瘡不能吮吸乳汁的方子,用臘月豬脂一斤,蜜二斤,甘草如手指般粗的三寸,三味合煎,含服,與這個方子只差甘草一味。

酸棗仁湯方(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虛煩不得眠。

藥物:酸棗仁(二升,深師方為四升)、知母、茯苓、川芎(各二兩)、炙甘草(一兩,深師方加乾薑二兩,其他版本還有加麥冬、乾薑的,《證類本草》引用《圖經本草》記載的方子,還加桂枝二兩。各個版本、《金匱要略》的劑量不同,這裡採用《圖經本草》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