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下 (20)
經方例釋下 (20)
1. 經方例釋下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金匱要略》),治木防己湯症,屬實者。
木防己(三兩),桂枝(二兩),人參(四兩),茯苓(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案〕《千金》治痰飲方,有用苓、硝者,取此,宋指迷茯苓丸,亦取此。特指迷以芒硝太峻,變其法為風化硝。
百合地黃湯方(《金匱要略》原列百合滑石代赭湯後,今以之建首),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
上先煮百合,如前法了(前法謂如百合知母湯法),內地黃汁,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如漆二字,《千金》、《外臺》並作去惡沫為驗也六字。)
〔案〕《本經》百合甘平,無毒,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是百合乃利氣之品,故百合病用之,此為百合病之正方。
百合知母湯方(《金匱要略》),治百合病,發汗之後,更發。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之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別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後合,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百合滑石代赭湯方(《金匱要略》),治百合病下之後,更發。
百合(七枚,擘),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碎,綿裹,《千金》一兩)
上先煮百合,如前法,別以泉水二升,煮滑石、代赭石、去滓,取一升,後合,重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百合雞子湯方(《金匱要略》),治百合病吐之後。
百合(七枚,擘),雞子黃(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之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別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綱目·卷二十七》引作:以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煮,然後入雞子黃,是始漬百合,已用泉水。)
〔案〕以上三方,為百合病因症加減之方,汗後津液少,而衛氣被髮,嫌地黃滯,故去之而加知母,以生津除煩;下後小便少,而蘊邪被攻,故加滑石以利小便。《本經》滑石,治泄澼,利小便是也,加赭石以平蘊邪。《本經》代赭,治腹中毒邪氣。《別錄》治五藏血脈中熱是也。
吐後陽氣虛,而蘊邪一升,恐其散為惡瘡,故加雞子黃以平之。《本經》雞子黃,主熱瘡是也。其去地黃,均與百合雞子湯同義。而知母、滑石、雞子黃,皆利小便,赭石亦主沃漏、帶下、遺溺,是亦與小便相關之義。又與百合病,診在小便相印,其精思,當三複之。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下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出自《金匱要略》),治療木防己湯所治疾病,但病情屬實證者。
處方:木防己三兩、桂枝二兩、人參四兩、茯苓四兩、芒硝三合。
用法:以上五味藥材,用水六升,先將前四味藥煎煮,取二升藥汁,過濾去渣,再加入芒硝煎煮,分次溫服。若能略微通便,則病癒。
說明:《千金方》治療痰飲的方劑中,也用到茯苓和芒硝,宋代的《指迷茯苓丸》也用到了這兩種藥材。但《指迷茯苓丸》使用芒硝過於峻猛,因此修改了方法,使其藥性變得平和。
百合地黃湯方 (出自《金匱要略》,原先排列在百合滑石代赭湯之後,現將其列為首位),治療百合病,沒有經過嘔吐、下瀉、發汗等治療,病情如同初期。
處方:百合七枚(掰開)、生地黃汁一升。
用法:先煎煮百合,方法如同百合知母湯,然後加入生地黃汁,煎煮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病情好轉後,就不要再服藥。大便應如同漆一般。(「如漆」二字,《千金方》、《外台秘要》中則記載為「去惡沫為驗也六字」。)
說明:《神農本草經》記載百合味甘性平,無毒,主治邪氣導致的腹脹、心痛,能促進大小便通暢,補益中氣。《名醫別錄》記載百合能治療浮腫、腹部脹滿、痞塊、寒熱、全身疼痛,以及乳癰、咽喉腫痛、止涕淚,可見百合是一種利氣的藥材,因此治療百合病時使用百合,這是治療百合病的正方。
百合知母湯方 (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百合病,發汗後病情加重者。
處方:百合七枚(掰開)、知母三兩。
用法: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夜,待出現白色泡沫後,倒掉水。另用泉水二升,煎煮至一升,過濾去渣;再用泉水二升煎煮知母,取一升藥汁,然後將兩種藥汁混合,煎煮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
百合滑石代赭湯方 (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百合病,下瀉後病情加重者。
處方:百合七枚(掰開)、滑石三兩(研碎,用布包好)、代赭石如彈丸大小一塊(研碎,用布包好,《千金方》中記載為一兩)。
用法:先煎煮百合,方法如前,另用泉水二升煎煮滑石、代赭石,過濾去渣,取一升藥汁,然後將兩種藥汁混合,再煎煮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
百合雞子湯方 (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百合病,嘔吐後者。
處方:百合七枚(掰開)、雞蛋黃一枚。
用法: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夜,待出現白色泡沫後,倒掉水。另用泉水二升,煎煮至一升,過濾去渣,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再煎煮五分,溫服。(《本草綱目·卷二十七》記載為:用泉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清晨再用泉水煎煮,然後加入雞蛋黃,是先浸泡百合,再用泉水煎煮。)
說明:以上三個方劑,是根據百合病的病因和症狀加減而成。發汗後津液不足,而衛氣受損,忌用生地黃滯膩,因此去掉生地黃而加入知母,以滋陰清熱除煩;下瀉後小便減少,邪氣被攻克,因此加入滑石以利小便。《神農本草經》記載滑石能治療泄瀉,利小便;加入代赭石以平復鬱積的邪氣。《神農本草經》記載代赭石能治療腹部中毒邪氣;《名醫別錄》記載代赭石能治療五臟血脈中的熱證。
嘔吐後陽氣虛弱,而鬱積的邪氣上升,擔心會化為惡瘡,因此加入雞蛋黃以平復它。《神農本草經》記載雞蛋黃能治療熱瘡。去掉生地黃,與百合雞子湯的用意相同。而知母、滑石、雞蛋黃都能利小便,代赭石也能治療尿頻、白帶、遺尿,這也與小便有關。又與百合病的診斷在小便方面相印證,其精妙之處,值得反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