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上 (5)
經方例釋上 (5)
1. 經方例釋上
《吳普本草》紫參,一名牡蒙。陶注《本草》云:紫參,今方家呼為牡蒙,用者亦少,是梁時已鮮用之。
甘草粉蜜湯方(《金匱要略》),治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蜜(四兩),甘草(二兩),粉(一合,一作白粉一兩,《千金翼》作白粱粉一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差即止。
〔案〕此諸和胃方之祖。白粉、白粱粉也。古者,九穀貴粱,故直稱粱米,為米,猶直稱甘瓜為瓜之比。其云粳米者,乃稻米也。《外臺·卷三十一》治一切藥毒方:甘草三兩炙,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內粉一合,更煎二、三沸,內蜜半兩,分服,以定止。
又《千金》及《翼》治一切藥毒不止,解煩悶方:甘草一兩,炙,切,白粱粉一升,蜜四兩(《千金》甘、蜜各四分),上三味,以水五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湯中攪令調,下蜜,煎令熟如薄粥,適寒溫,飲一升。據此二文,粉為米粉明矣。近世因經文治蛔蟲,誤以白粉為鉛白粉。
然考仲景書中雲粉者,俱是米粉。此方與豬膚湯法同,而《傷寒·少陰篇》豬膚湯方,豬膚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與此皆系粉、蜜同用,皆先煎主藥,後調粉、蜜而成。彼注:白粉益氣斷利。彼方為米粉,以彼例此,亦當如是。
即如大青龍方下云:汗出多者,溫粉撲之。《論》無粉撲方,《明理論》載之,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等分,入米粉和勻撲之,無藁本亦得。是溫粉亦米粉也。鉛粉之說,其謬顯然。蓋此方服於已服毒藥之後,胃氣必傷,是以蛔益不安,故仲景易以安胃和中為治。若鉛粉即是毒藥,何庸以毒繼毒乎?必不然矣。
或曰:毒藥不止,當作藥毒不止,藥毒謂百藥毒,百藥毒能傷胃,故蛔蟲不安。甘草、粉蜜解百藥毒方也。此說與《千金》、《外臺》併合甚精。若作毒藥殺蟲,而蟲痛不止,則豈甘草、粉、蜜等甘和之藥,功反烈於毒藥,而毒藥所不能殺者,殺之以平藥乎?必無此理也。仲景書文義簡奧,卒不易知,求之之法,有當即方定症者,有當即症定方者。
此條則兼之也。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金匱要略》。《外臺》稱茯苓湯。),治胸中氣塞、短氣。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三服當為五服。)不差,更服。
〔案〕此治腎逆犯肺之主方。所以然者,以足少陰之脈,支者從肺出,絡心故也。《千金·三十五》治有瘀血,其人善忘,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短氣方:茯苓二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一兩。蓋以此專治胸塞短氣,不治瘀血所致之症。其兼治瘀血者,另有一方,亦取此方三味,加入破血行血者,其症並與此同。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上
《吳普本草》記載紫參,又名牡蒙。陶弘景在《本草》註釋中說:紫參,現在醫生都稱它為牡蒙,用的人也少,在梁朝時就已經很少使用了。
甘草粉蜜湯方(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蛔蟲引起的嘔吐涎液、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無法停止的症狀。
處方:蜜(四兩),甘草(二兩),米粉(一合,另有一說是一兩白粉,《千金翼》記載是一升白粱米粉)。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先煎煮甘草,取二升,過濾去渣,加入米粉和蜜,攪拌均勻,煎煮成稀粥狀,溫服一升,症狀好轉就停止服用。
【按語】這是所有和胃方的鼻祖。白粉、白粱粉都是米粉。古代,穀物中粱米珍貴,所以直接稱粱米為米,就像直接稱甘瓜為瓜一樣。《外臺秘要》卷三十一記載治療一切藥物中毒的方子:炙甘草三兩,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加入米粉一合,再煎煮二三沸,加入蜜半兩,分次服用,以達到止痛的目的。
《千金方》及其《千金翼》也記載治療一切藥物中毒不止,解煩悶的方子:炙甘草一兩,切片,白粱米粉一升,蜜四兩(《千金方》中甘草和蜜各四分),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五升,煎煮甘草,取二升,過濾去渣,加入米粉,攪拌均勻,再放入蜜,煎煮至熟,像稀粥一樣,調整到適宜的溫度,服用一升。根據這兩個文獻記載,粉就是米粉。近世因為經文中用於治療蛔蟲,誤將白粉理解為鉛白粉。
然而,考究仲景的書中提到「粉」的地方,都是指米粉。這個方子和豬膚湯的用法相同,而《傷寒論·少陰篇》的豬膚湯方中,豬膚一斤,加水一斗,煮取五升,過濾去渣,加入白蜜一升,白米粉五合,熬煮至香,攪拌均勻,與此方都使用米粉和蜜,都是先煎煮主要藥材,然後再加入米粉和蜜。註釋中說:白米粉益氣止瀉。那個方子用的是米粉,以此類推,這個方子也應該是用米粉。
例如大青龍湯方下注:出汗多的人,用溫米粉撲在身上。《傷寒論》中沒有米粉撲的方子,《醫學入門》中記載: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等分,加入米粉混合均勻後撲在身上,沒有藁本也可以。所以,溫米粉也是米粉。鉛粉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方子用於已經服用毒藥之後,胃氣必然受損,所以蛔蟲更加不安寧,因此仲景用安胃和中的方法來治療。如果鉛粉也是毒藥,何必用毒藥來治療毒藥呢?這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毒藥不止,應該理解為藥物中毒不止,藥物中毒指的是各種藥物的毒性,各種藥物的毒性會傷及胃氣,所以蛔蟲不安寧。甘草、米粉、蜜可以解百藥之毒。這個說法與《千金方》、《外臺秘要》的記載非常契合。如果說是毒藥殺蟲,而蟲痛不止,那麼甘草、米粉、蜜這些甘和的藥物,功效反而比毒藥還厲害,毒藥殺不死蟲子,卻用平和的藥物來殺蟲嗎?這是不可能的。仲景的書文字簡潔而深奧,不容易理解,研究的方法,有根據方子來確定病症的,有根據病症來確定方子的,
這個條目兩種方法都兼顧了。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出自《金匱要略》,《外臺秘要》稱為茯苓湯),治療胸中氣塞、呼吸短促。
處方:茯苓(三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一兩)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三次應為五次)。如果症狀沒有好轉,繼續服用。
【按語】這是治療腎氣逆犯肺的主要方劑。原因是足少陰腎經的支脈從肺出來,絡於心。 《千金方》卷三十五記載治療瘀血,患者健忘,不願聽到人說話,胸中氣塞呼吸短促的方劑:茯苓二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一兩。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胸塞氣短,不治療瘀血引起的症狀。如果兼治瘀血,另有方劑,也取此方三味藥,再加入破血行血的藥物,症狀與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