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節錄《素問》藏氣法時論及至真要大論
節錄《素問》藏氣法時論及至真要大論
1. 節錄《素問》藏氣法時論及至真要大論
《素·藏氣法時論》: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脾色黃,宜食鹹;腎色黑,宜食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耎。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又《至真要大論》: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白話文:
《素·藏氣法時論》:
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脾色黃,宜食鹹;腎色黑,宜食辛。
這段文字描述了五臟與五味的对应关系:肝对应青色,宜食甘味;心对应赤色,宜食酸味;肺对应白色,宜食苦味;脾对应黄色,宜食鹹味;肾对应黑色,宜食辛味。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耎。
这句话解释了五味对人体五脏的作用:辛味能散,酸味能收,甘味能缓,苦味能坚,鹹味能耎(柔软)。
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这段文字说明了如何利用五味来调理五脏:
- 肝气欲散,就应该食用辛味来散之,用辛味来补充肝气,用酸味来泻肝气。
- 心气欲耎,就应该食用鹹味来使之耎,用鹹味来补充心气,用甘味来泻心气。
- 脾气欲缓,就应该食用甘味来缓之,用苦味来泻脾气,用甘味来补充脾气。
- 肺气欲收,就应该食用酸味来收之,用酸味来补充肺气,用辛味来泻肺气。
- 肾气欲坚,就应该食用苦味来坚之,用苦味来补充肾气,用鹹味来泻肾气。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这段文字说明了五脏出现病症时,如何用五味来治疗:
- 肝气急痛,就应该食用甘味来缓之。
- 心气缓弱,就应该食用酸味来收之。
- 脾气湿困,就应该食用苦味来燥之。
- 肺气上逆,就应该食用苦味来泄之。
- 肾气燥热,就应该食用辛味来润之,打开腠理,使津液通畅,气血流通。
《至真要大论》:
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侵入人体后,如何利用五味来治疗:
- 风邪侵入人体,就应该用辛凉味来治疗,佐以苦味,以甘味缓之,以辛味散之。
- 热邪侵入人体,就应该用鹹寒味来治疗,佐以甘苦味,以酸味收之,以苦味发之。
- 湿邪侵入人体,就应该用苦热味来治疗,佐以酸淡味,以苦味燥之,以淡味泄之。
- 火邪侵入人体,就应该用鹹冷味来治疗,佐以苦辛味,以酸味收之,以苦味发之。
- 燥邪侵入人体,就应该用苦温味来治疗,佐以甘辛味,以苦味下之。
- 寒邪侵入人体,就应该用甘热味来治疗,佐以苦辛味,以鹹味泻之,以辛味润之,以苦味坚之。
总而言之,这段文字强调了五味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五味与五脏、六淫之间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通过饮食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理论基础。
又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
又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熱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白話文:
針對不同的病症,要根據其所屬的五行特性來選擇不同的藥物。例如,如果病症是由風所導致,可以用辛涼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苦甘的藥物,以甘緩之,以酸瀉之。其他病症例如熱、濕、火、燥、寒,也都有各自對應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搭配。
同樣的,針對不同環境因素,也需要選擇不同的藥物。例如,如果病症是由風所導致,但風的特性是清,則需要用酸溫的藥物治療,並輔以苦甘的藥物,以辛平之。其他環境因素例如熱、濕、火、燥、寒,也都有各自對應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搭配。
又風化於天,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熱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白話文:
當風邪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寒性反應,此時應該用酸味溫性的藥物治療,輔以甘味和苦味的藥物。
當熱邪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寒性反應,此時應該用甘味溫性的藥物治療,輔以苦味、酸味和辛味的藥物。
當濕邪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熱性反應,此時應該用苦味寒性的藥物治療,輔以苦味、酸味的藥物。
當火邪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寒性反應,此時應該用甘味熱性的藥物治療,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物。
當燥邪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熱性反應,此時應該用辛味寒性的藥物治療,輔以苦味和甘味的藥物。
當寒邪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熱性反應,此時應該用鹹味冷性的藥物治療,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物。
說明
這段文字是中醫經典理論中的五行相克和六氣相勝的概念,說明了不同邪氣侵襲人體時,身體會出現相反的反應,並以此來指導用藥原則。
-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六氣相勝:**風勝寒,寒勝熱,熱勝濕,濕勝燥,燥勝金,金勝風。
例如:風邪屬木,寒邪屬水,木克水,所以風勝寒;寒邪屬水,熱邪屬火,水克火,所以寒勝熱,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