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上 (30)
經方例釋上 (30)
1. 經方例釋上
《外臺·卷七》錄仲景此方,既云:烏頭、白蜜、桂枝三味,且云:桂枝四兩,復於前煎服法畢後,另列桂枝湯,原方且云:五味煮,去滓,和前烏頭蜜,前後相戾,義不可曉。復於前煎服法畢後注云:範汪同。後煎服法畢後注云:《千金》同。今以校之《千金》則云:桂枝湯方在傷寒中,且無桂枝四兩之文。
而云以桂枝湯五合解之,與《外臺》合,而《外臺》別,範汪原方,則無桂枝五味之語。當是《外臺》所據《金匱》原文,實有二方,前方以烏頭煎加桂一味,後方合烏頭煎、桂枝湯二方為一方,二方中間當有又方二字,另行傳寫,脫去,故至戾也。《金匱》趙本於前方無桂枝四兩之文,於後方無和前烏頭蜜,似所謂水二升半煎桂者,即謂後方桂枝五味矣,與《外臺》又戾,想是林億校時所改也。
然仲景書,本有一方二法之例,此亦其一,蓋此條症列兩歧,故兩出治,前方治逆冷不仁之意,多為里證也:後方治腹滿身痛之意,多為表證也。經義何等周匝,幸有《外臺》可證。此為烏頭桂枝合用之祖方。《外臺》七引《肘後》卒心痛方,桂心一兩,烏頭一兩,炮,搗細,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此即前方小變之也。
《千金》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烏頭十五枚,桂心六兩,生薑一斤,芍藥四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別搗烏頭,去皮四破,蜜三升,微火煎,令減五六合,內湯中,煮兩小沸,去滓,服一合,日二,間食。強者三合,心如醉狀為知;不知增之。
是直用桂枝湯加烏頭也,而分兩又不與原方同,此即後方小變之也。
桂枝去桂加苓朮湯方(《傷寒論》、《玉函經》)
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擘),茯苓,白朮(各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即愈。
〔成注〕頭項強痛,翕翕發熱,雖經汗下,為邪氣仍在表也。心下滿微痛,小便利者,為欲成結胸。今外症未罷,無汗,小便不利,則心下滿微痛,為停飲也。與桂枝湯以解外,加苓朮利小便,行留飲。
〔泉案)翕翕發熱,無汗,正桂枝之的,治不應反去之,此方去桂者,以汗下並用,表裡俱傷,不任發泄故也。大法芍、姜治表,苓朮治里。
真武湯方(《傷寒論》、《玉函經》一名元武湯),治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吐利。
生薑(三兩,切),芍藥(三兩),茯苓(三兩),白朮(二兩,《外臺》亦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臍,作八片。《外臺》二枚,是亦三兩)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上》
《外台秘要》卷七記載仲景的這個方子,說烏頭、白蜜、桂枝三味藥,又說桂枝用四兩。在前面煎服方法結束後,又單獨列出桂枝湯的方子。原方說五味藥一起煮,去渣,再和之前的烏頭蜜混合。前後說法互相矛盾,意思難以理解。在前面煎服方法結束後註釋說:「範汪相同。」在後面煎服方法結束後註釋說:「《千金方》相同。」現在根據《千金方》校對,則說桂枝湯方在《傷寒論》中,而且沒有桂枝四兩的記載。
而《千金方》說用五合桂枝湯來解,與《外台秘要》一致,但《外台秘要》又有所不同。範汪的原方,則沒有桂枝五味藥的說法。應該是《外台秘要》所根據的《金匱要略》原文,實際上有兩個方子,前面的方子是用烏頭煎加桂枝一味藥,後面的方子是將烏頭煎和桂枝湯合二為一。兩個方子中間應該有「又方」二字,因抄寫時遺漏了,所以造成前後矛盾。《金匱要略》趙氏版本,前面的方子沒有桂枝四兩的記載,後面的方子沒有「和前烏頭蜜」的說法。似乎所謂「水二升半煎桂」者,就是指後面的方子用桂枝五味藥,與《外台秘要》又相矛盾,想是林億校對時修改的。
然而仲景的書,本來就有一些方子有兩種使用方法的例子,這也是其中一個。蓋因這個症狀分為兩種情況,所以用兩種方法治療。前面的方子治療逆冷不仁,多為裡證;後面的方子治療腹滿身痛,多為表證。經方義理如此周密詳盡,幸虧有《外台秘要》可以佐證。這是烏頭桂枝合用的祖方。《外台秘要》卷七引用《肘後方》的卒心痛方,桂心一兩,烏頭一兩,炮製後搗碎,用蜜調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服用三丸,這就是前面方子的略微變通。
《千金方》的烏頭湯,治療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侵犯五臟,肌肉拘急不能翻身,疼痛叫喊發作有時,陰莖縮小,手腳厥逆的方子。烏頭十五枚,桂心六兩,生薑一斤,芍藥四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以上六味藥,切碎,用水七升,煮五味藥取三升,去渣。另將烏頭去皮切成四瓣,加蜜三升,小火煎煮,使藥液減少五六合,再放入之前的湯液中,煮沸兩次,去渣,每次服用一合,一天兩次,在兩餐之間服用。體質強壯者服用三合,感到像醉酒一樣就知道了;如果沒有這種感覺就增加劑量。
這是直接用桂枝湯加烏頭,但劑量和原方又不相同,這也是後面方子的略微變通。
桂枝去桂加苓朮湯方(《傷寒論》、《玉函經》)
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掰開),茯苓、白朮(各二兩)
以上六味藥,切碎,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小便通暢,即可痊癒。
〔成注〕頭項強痛,翕翕發熱,即使經過汗下治療,仍然是邪氣仍在表證。心下滿微痛,小便通暢,是將要形成結胸。現在外在症狀尚未痊癒,沒有汗出,小便不利,則心下滿微痛,是停飲。用桂枝湯來解表,加茯苓白朮利小便,排除停飲。
〔泉案〕翕翕發熱,無汗,正是桂枝湯的主治症狀,治療不應該反過來去掉桂枝。這個方子去掉桂枝,是因為汗下同時使用,表裡都受損傷,不能再發汗泄表。大法是芍藥、生薑治表,茯苓、白朮治裡。
真武湯方(《傷寒論》、《玉函經》,又名元武湯),治療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嘔吐腹瀉。
生薑(三兩,切),芍藥(三兩),茯苓(三兩),白朮(二兩,《外台秘要》作三兩),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臍,切成八片,《外台秘要》作二枚,也是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