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通例 (1)

回本書目錄

經方通例 (1)

1. 經方通例

經方用名例

一、服:亦曰飲,分汗、吐、下、和四法。桂枝麻黃,汗也;瓜蒂、梔豉,吐也;承氣、陷胸,下也;白虎、四逆、理中、柴胡,和也。

二、含:口、齒、喉、舌宜之,苦酒湯宜也。

三、灌及吹:卒死、竅閉宜之,豬膽汁、狼牙湯是也。

四、導亦曰內:孔竅宜之,蜜煎導、土瓜根導、豬膽汁尋、膏發煎、礬石丸、狼牙湯是也。

五、摩:經絡宜之,頭風摩散是也。

六、熨:皮肉宜之,鹽熨、枳實熨是也。

七、熏:竅理宜之,雄黃熏法、小兒疳熏法是也。

八、洗及漬:皮肉宜之,礬石湯、苦參湯是也。

九、噀:近世謂之噴,皮肉宜之,冷水是也。

十、粉:亦曰撲,汗出、瘡爛宜之。溫粉、黃連粉王不留行散是也。

經方製法例

一湯:亦曰飲,治輕浮之疾。其為湯也,有酒煮者,栝蔞薤白湯麻黃醇酒湯是;有水煮者,桂枝麻黃等是;有酒水合煮者,膠艾湯是;有取自然汁和熟湯漉之。不煮者,食犬肉不消方、走馬湯是。其用湯也,有服者,桂枝湯、麻黃湯等是;有洗者,礬石湯、苦參湯是;有漬者,礬石湯是有熏者,苦參湯是;有灌者,狗屎汁是;有噀者,冷水是有含者,苦酒湯是。其變也,有以湯為煎者,大烏頭煎是。

二煎:亦曰膏,治沉重之疾。其為煎也,有酒煎者,鱉甲煎是;有蜜煎者,蜜煎導法是。其用煎也,有服者,敗蒲煎是;有導者,蜜煎、膏發煎是。其變也,有以煎為丸者,鱉甲煎丸是;有以煎入湯者,烏頭桂枝湯是。

三散:亦曰屑,治虛結之疾。其為散也,有別搗合治者,牡蠣澤瀉散是;有合搗治者,四逆散五苓散是。其用散也,有服者,四逆散、五苓散是;有粉者,溫粉、王不留行散是;有摩者,頭風摩散是;有吹者,菖蒲屑、桂屑是。其變也,有以散為湯者,陷胸湯防己黃耆湯是。

四丸:古名圓,治留著之疾。其為丸也,有如梧子大者,小丸也,但服之;有如彈丸大者,大丸也,煎服之。其用丸也,有服者,抵當丸、陷胸丸是;有導者,礬石丸是。其變也,有以丸為散者,理中丸是;有以丸為湯者,抵當丸是。

經方煮湯用水例

一、水:煮藥通用。

二、東流水(水萬折必東):除飲達下也。寇宗奭《衍義》云:取其性順疾速,通膈下關也,惟澤漆湯方用之。

三、潦水(淫雨為潦):去濕除熱也。成氏曰:取其昧薄,而不助濕氣,利熱也。

四、泉水:除熱利溺也。

五、井花水(平旦新汲水):通竅解熱也。

六、勞水(甘瀾水):益脾益腎也。

七、麻沸湯(即百沸湯):通經泄熱也。

八、泔水:解熱助胃也。

九、漿水:開胃消食也,有清漿水、酸漿水一曰醋漿兩種。王子接說:漿水,乃秫米和曲釀成,如醋而淡。今人點牛乳作餅用之,或用真粉作,內綠豆者尤佳。《綱目》引嘉謨云: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類漿,故名此。古說可從,若王說,直是酒漿矣。近人說為泔澱,非。治食啖蛇、牛肉中毒方中自有泔水,不云漿水。

十、酒:行經絡、速藥勢也。有清酒、醇酒、白酒、苦酒四種。他方或水酒並煮,獨栝蔞薤白湯之用白酒,紅藍花酒之用清酒,麻黃醇酒湯之用醇酒,苦酒湯、飲食中毒煩滿治之方之用苦酒,皆專用酒。

經方和藥有定例

一、大棗:和百藥,利諸經也。

二、蠟:緩藥勢,趨下焦也。有與阿膠同用者,調氣飲是。

三、白蜜:緩藥勢,益脾氣也。

四、膠飴及沙糖:緩裡急,緩藥勢也。有與棗同用者,建中湯是。

五、酒:行藥氣,利榮氣也。

六、苦酒:除裡熱,泄三陰也。

七、粳米及白粉:和胃氣,利衛氣也。有與大棗同用者,附子粳米湯是;有與蜜同用者,甘草粉蜜湯豬膚湯等是。

八、阿膠:趨下焦,化痰沫也。

九、雞子黃:和陰氣,息裡熱也。有與阿膠同用者,黃連阿膠湯是。

十、生薑汁:和丸用。

經方服丸散方例

一、沸湯,二、白飲,三、酒,四、漿水,五、大麥汁,六、麥粥

仲景用藥與《神農本經》異同考

古謂:《神農本經》為出華佗、仲景輩。今並考其異同著於篇,以俟明者擇焉。

術,《本經》止言術,而仲景書有術,有赤朮。後人於凡用術方,悉加白字於朮上。《脈經》無白字可證也。但以赤朮推之,故加白字耳。《圖經》文以蒼朮為正,而曰:凡古方云術者,皆白朮也,非今之術矣,據此,是仲景用術,蒼、白分別與神農異。

芍藥,《本經》止言芍藥,而仲景書獨芍藥甘草湯方有白字。據《玉函經》錄此方無之。則《傷寒論》文,後人增也,與神農同。

茯苓,《本經》止言茯苓。仲景書獨腎氣丸方有白字,則余皆赤茯苓也。陶注《本草》云:白色者補,赤色者瀉,此之謂矣,與神農異。

地黃,《本經》以乾地黃為主,云:生者尤良,是干、生別而不別也。仲景書腎氣、復脈用乾者,防己地黃湯用生者,與神農異。

姜,《本經》以乾薑為主,云:生者尤良,是干、生別而不別也。仲景書於溫中用乾者,治嘔用生者,與神農異。理中加減法曰: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二兩。通脈加減法曰:嘔者,加生薑二兩。二方有乾薑,而必加生薑以治嘔吐,是乾薑不治嘔吐也。真武加減法曰: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

真武有生薑,而必加乾薑以治利,是生薑不治利也。大約生薑溫上,乾薑溫中,高下之分。生薑瀉心則生薑、乾薑並同,以有乾噫、下利故耳。

豆,《本經》大、小豆同條,而仲景書治中毒方用黑豆,赤豆當歸散用赤豆,與神農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