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中 (25)
經方例釋中 (25)
1. 經方例釋中
周本作十八即六字之誤分為二字者,緣此方藥以六為殺,六六三十六,故椒舉成數為三分,三六十八,故姜以下皆舉成數為二分,必甘草六分,乃上下諸藥皆合)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後六味(三字從《綱目》補。)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如當為慎)風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乾百日。
〔案〕《證類·卷七》曰:張仲景治金瘡,八物王不留行散,小瘡粉其中,大瘡但服之,產婦亦服。蘇所據方止八味,今方九味,未知衍何味也。《本經》王不留行苦平,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甄云:治風毒,通血脈。蒴藋即陸英,苦寒、無毒。《別錄》主風瘙癮疹,身癢,可作浴湯、甄權於陸英正亦云然。
蓋陶、蘇、甄三家,皆謂陸英一名蒴藋故也。梅師以蒴藋,治一切風疹,云無不差。《千金》以治五色丹毒及癰腫惡肉,云能去痣疵,皆本《別錄》。蓋蒴藋似藜,《左傳》藜藋並稱藜灰,能去痣蝕肉。故《千金》云云。《別錄》桑根白皮甘寒、無毒,可以縫金瘡,即《本經》崩中絕脈之引申義。
《廣利》以此一味,治金刃傷瘡。云:燒灰,和馬糞,塗及煮汁飲,皆可。《本經》甘草雖主金瘡,但此方下云:前三物,則甘草必不與王、蒴、桑同分,疑雲十分者誤也。《本經》蜀椒,逐皮膚死肌。《外臺》治瘡腫作痛,以椒同蕎麥粉,醋和傅之。韋宙獨行方,以生椒和麵裹煨,罨瘡,治諸瘡中風,令汗出取此。
《本經》乾薑止血,而扶壽方,以生薑嚼敷刀斧金瘡,勿動,次旦即生肉甚妙,是椒、姜並用,防金瘡中風而潰也。《本經》芍藥除血痹,止痛。《別錄》散惡血。甄云:能蝕膿。《廣利》以治金瘡血出。黃芩主惡瘡,疽蝕,火瘍,大明排膿。李樓以治灸瘡血出。厚朴除血痹。
甄云:去宿血,是三味皆理血中之氣,故合椒、姜為佐使,九味之中,不專主金瘡者,多可見甘草,止作和藥用,或以之生肌耳。
當歸散方(《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宜常服。
當歸,芎藭,黃芩,芍藥(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案〕此黃芩湯去甘草,加歸、芎、術也。一法作丸,名安胎丸,後人以芩、術為安胎聖藥本此。《千金》有治妊娠腹中滿痛。又心不得飲食方,用白朮六兩,芍藥四兩,黃芩三兩,煎服,令易生,月飲一劑為善,即此方去芎、歸也。
當歸芍藥散方(《金匱要略》),治婦人妊娠,腹中㽲痛。
芍藥(一斤),澤瀉(半斤),茯苓,白朮(各四兩),芎藭(三兩),當歸(三兩,此方分兩遞減半,芎、歸宜二兩)
白話文:
周氏本方記載十八,實為六字誤分為二,此方藥劑量以六為基準,六六三十六,所以胡椒的用量為三分,三六十八,因此薑以下藥材的用量皆為二分,甘草必須用六分,如此才能使所有藥材的劑量配合得當。
此方共九味藥材,桑根皮以上三味藥材需燒成灰,保留其藥性,但不可燒過頭。後六味藥材(此三字出自《本草綱目》補遺),需分別搗碎過篩,混合製成藥散,每次服用一匙。小瘡可用藥粉敷於患處,大瘡則只服用藥散即可,產後婦女也可服用。若患有風寒,則不要採摘向東生長的桑根。前三味藥材需陰乾百日。
《證類本草》卷七記載:張仲景治療金瘡的八味藥方「王不留行散」,小瘡用藥粉敷之,大瘡則服用藥散,產婦也可服用。蘇氏所據方劑只有八味,今方卻有九味,不知多出哪一味。 《本經》記載王不留行味苦性平,無毒,主治金瘡,止血,止痛,排出刺傷物。甄氏云:可治風毒,通血脈。蒴藋即陸英,味苦性寒,無毒。《別錄》記載主治風瘙癮疹,身癢,可作浴湯,甄權對陸英的記載亦同。
陶弘景、蘇頌、甄權三人皆認為陸英即蒴藋。梅師用蒴藋治療各種風疹,療效甚佳。《千金方》用其治療五色丹毒及癰腫惡肉,說它能去除痣和疵,皆出自《別錄》。 蒴藋外形類似藜, 《左傳》中藜藋並稱,藜灰能去除痣和腐蝕壞肉,所以《千金方》如此記載。《別錄》記載桑根白皮味甘性寒,無毒,可用於縫合金瘡,這是《本經》中「崩中絕脈」功效的引申。
《廣利方》用此藥單味治療金刃傷,記載方法為:燒成灰,與馬糞混合塗抹,或煎煮藥汁飲用皆可。《本經》記載甘草雖可治療金瘡,但此方下文提到前三味藥材,則甘草必不會與王不留行、蒴藋、桑根同比例,懷疑其記載的十分量是錯誤的。《本經》記載蜀椒可排出皮膚死肌。《外臺秘要》記載治療瘡腫疼痛,可用椒與蕎麥粉、醋混合敷貼。《備急千金要方》中韋宙單獨使用的方劑,用生椒和麵裹好煨熱,敷於瘡瘍,治療各種瘡瘍中的風邪,使汗出而愈。
《本經》記載乾薑止血,而扶壽方中,用生薑嚼碎敷於刀斧金瘡處,不要移動,次日即可長出新肉,效果甚佳,所以椒、薑並用,可預防金瘡感染風邪而潰爛。《本經》記載芍藥可除血痹,止痛。《別錄》記載可散惡血。甄氏云:能腐蝕膿液。《廣利方》記載用於治療金瘡出血。黃芩主治惡瘡、疽、蝕、火瘍,能排出膿液。李樓用其治療灸瘡出血。厚朴可除血痹。
甄氏云:可去除宿血,這三味藥皆能調理血液中的氣血,所以配以椒、薑做佐使藥。九味藥中,不專主治金瘡的藥材,多可見甘草,只作為調和藥用,或用以生肌。
當歸散方(《金匱要略》),適用於婦女懷孕期間,宜常服用。
當歸、芎藭、黃芩、芍藥(各一斤),白朮(半斤)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成藥散,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一匙,每日服用兩次。懷孕期間經常服用,則容易生產,無病痛。產後各種疾病皆可服用此方。
此方是黃芩湯去甘草,加入當歸、芎藭、白朮而成。也有一種做法是製成藥丸,名為安胎丸,後人認為黃芩、白朮是安胎聖藥,皆源於此方。《千金方》記載有治療妊娠腹部脹滿疼痛,以及心煩不能飲食的方劑,使用白朮六兩、芍藥四兩、黃芩三兩煎服,使生產容易,每月服用一劑最佳,此方即為本方去芎藭、當歸而成。
當歸芍藥散方(《金匱要略》),治療婦女懷孕期間,腹部絞痛。
芍藥(一斤),澤瀉(半斤),茯苓、白朮(各四兩),芎藭(三兩),當歸(三兩,此方藥材用量遞減一半,芎藭、當歸宜用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