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中 (14)

回本書目錄

經方例釋中 (14)

1. 經方例釋中

白通湯方(《傷寒論》、《玉函經》),治下痢,脈微,及表熱內寒,脈浮滑。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成注〕《內經》曰: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蔥白之辛,以通陽氣;薑、附之辛,以散陰寒。

〔泉案〕此乾薑附子湯加蔥白也。通脈四逆加減法曰:面色赤者,加蔥九莖,但言蔥者,青白並用,通下焦之陽也。此去青用白,泄下焦之陽也。以少陰有寒故爾,引申之為少陰發汗之用,如《肘後》蔥豉湯方是也。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方(《傷寒論》、《玉函經》),治下利,厥逆無脈,乾嘔煩者。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上前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人尿、膽汁,和令相得,分溫再服。無膽亦可用。

〔成注〕《內經》注曰:若調寒熱之逆,令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和人尿、豬膽汁鹹苦寒物於白通湯熱劑中,要其氣相從,則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泉案〕用尿、膽者,取鹹入腎,善走骨之義。凡引火歸元,無過人尿直透骨髓,無過膽汁、白通,蔥白與生附同為發散少陰之用,猶恐寒邪已深入里,蔥、附不足以達,故取鹹苦相濟,以泄而滲之,所以搜剔少陰部中邪藏之處者至矣,此方義奧如此。注家僅以為熱藥為寒病所拒,以同氣相求之法誘之,非也,不然《綱目·五十》錄《拾遺》方,有治瘦病咳嗽者,用豬膽和人尿、薑汁、橘皮、訶子皮同煮飲。

彼症無厥逆,並無格拒之足慮,何用尿、膽相和乎?又《圖經》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方,胡黃連、梔子、蜜三味,以豬膽汁為丸,生薑汁、烏梅、童便浸半日,去滓,服。此當治女勞復。又瑞竹堂方,治骨蒸方,用豬膽、童便,與柴、前、連、梅、韭及豬髓為方神效。

詳見還魂湯方,雖與此症寒熱不同,其為滲泄至陰之邪則同,所以腎部貴鹹苦滲泄者。觀王太僕注《素問》,鹽之味鹹者,其氣能令器津泄。及趙以德注《金匱》,腎水,陰下濕如牛鼻汗。兩處文義即知之。又雞、魚等物殺時,挖破其膽,即全肉皆苦,頃刻之布其散速矣。《普濟方》治疔腫,用干豬膽和生蔥搗敷,乃蔥、膽並用之義。

崔元亮海上方,治骨蒸熱鬼氣,以童便五大斗,帶子青蒿五斗,同煎至三斗,去滓,再煎至二斗,入豬膽一枚,同煎至一斗,欲服時,取炙甘草二、三兩,以煎和搗干,杵為丸,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止。又《十便良方》治骨蒸煩熱,以青蒿一握,豬膽汁一枚,杏仁四十枚,以童便一大盞,煎五分,溫服。此豬膽、人尿同用者也。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中

白通湯:治療下痢、脈象微弱,以及表熱內寒、脈象浮滑的方劑。

藥物組成: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使用方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分次溫服。

方義闡釋:《內經》記載,腎臟怕乾燥,需服用辛味藥物滋潤。蔥白的辛味可以通達陽氣;乾薑、附子的辛味可以散寒。

方劑解說:此方是乾薑附子湯加蔥白的改良方。通脈四逆加減法提到,面色紅赤者,加蔥九莖;單獨提到蔥,則指青蔥和白蔥都可用,可以通達下焦的陽氣。此方只用蔥白,則有瀉下焦陽氣的作用,因為少陰經有寒邪,故此方也有少陰經發汗的功效,例如《肘後方》中的蔥豉湯。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治療下痢、四肢厥冷無脈、乾嘔煩躁的方劑。

藥物組成: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使用方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加入人尿和豬膽汁,混合均勻,分次溫服。無豬膽也可使用。

方義闡釋:《內經》注釋說:如果要調節寒熱逆亂的情況,讓熱邪得以發散,則應服用性寒的藥物。寒涼之物下達咽喉後,寒邪消退,熱性則會發作,因此病邪隨之痊癒,嘔吐、呃逆也會消失,病情自然好轉,達到治療效果。此方將人尿、豬膽汁這兩種鹹寒之物,加入白通湯這個溫熱方劑中,目的是讓寒熱之氣互相協調,以去除寒邪的阻礙。

方劑解說:使用人尿和豬膽汁,是取其鹹味入腎,善於通達骨骼的功效。凡是引導火氣歸於本源的療法,沒有比人尿更能直達骨髓的了;沒有比豬膽汁更能與白通湯、蔥白及生附子一起發散少陰經寒邪的了。但如果寒邪已深入臟腑,僅靠蔥白和附子可能不足以到達病灶,因此加入鹹苦之物,以瀉去滲透寒邪,徹底清除少陰經中藏匿的邪氣,此乃方中奧妙所在。注釋者僅認為熱藥被寒邪阻礙,用同氣相求的方法誘導,是不正確的。否則《本草綱目》卷五十一記載的《拾遺方》中,治療瘦弱咳嗽的方劑,也用豬膽汁和人尿、薑汁、橘皮、訶子皮同煮服用,這種情況並無厥逆,也無阻礙之虞,何必用人尿和豬膽汁呢?又如《圖經》中治療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的方劑,用胡黃連、梔子、蜂蜜三味藥物,以豬膽汁製成丸藥,用生薑汁、烏梅、童尿浸泡半日,去渣服用,這應是治療女性勞復的方劑。又如瑞竹堂方劑,治療骨蒸的方劑,使用豬膽、童尿與柴胡、前胡、黃連、烏梅、韭菜及豬髓等藥物,療效很好。

詳見還魂湯方,雖然寒熱證狀與此方不同,但都能滲泄少陰經的邪氣,所以腎臟部位貴在鹹苦滲泄。參考王太僕注釋《素問》,鹽味鹹,其氣能使體液排出。及趙以德注釋《金匱要略》,腎水不足,陰部潮濕如同牛鼻汗。這兩處文獻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又雞、魚等動物宰殺時,破壞其膽囊,則整條魚肉都會變苦,很快就會腐爛。 《普濟方》治療疔瘡腫痛,用乾豬膽和生蔥搗爛敷貼,就是蔥和膽汁並用的意思。

崔元亮海上方,治療骨蒸熱及鬼氣,用童尿五大斗,青蒿五斗,煎煮至三斗,去渣,再煎至二斗,加入豬膽一個,煎煮至一斗,服藥時,取炙甘草二、三兩,煎煮後和藥渣搗碎,研磨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又《十便良方》治療骨蒸煩熱,用青蒿一握,豬膽汁一枚,杏仁四十枚,童尿一大盞,煎煮至五分,溫服。這些都是豬膽和人尿同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