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中 (16)

回本書目錄

經方例釋中 (16)

1. 經方例釋中

防己黃耆湯方(《金匱要略》一名漢防己湯,《外臺》名防己湯),治脈浮身重,汗出惡風。

黃耆(一兩一分,去蘆),防己(一兩),白朮(三分),甘草(二分,炙)

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溫令微汗,差(《要略》本方論云:腹痛者,加芍藥。)

〔案〕此朮附子湯去附子加防、耆也。故以防、耆為主名,方有差等,防己視黃耆五分減一,白朮視防己四分減一,甘草視白朮三分減一,每物減法有差等,此一方所獨也。此亦以散為湯之法,而不盡依方用亦一法。諸方加減皆言症,此方除喘外,皆不言一定之症,亦變例也。

氣上衝加桂枝者,為邪甚於上,欲傳於裡,而里不受也,故以桂枝湯發之。傷寒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外臺·風水篇》防己湯,防己、白朮各四兩,黃耆五兩五乃二之誤,甘草、生薑、大棗與桂枝湯同,其防己作木防己。風濕篇作漢防己,是用木、用漢可隨宜也。

術四兩,則仍原方之舊,明系自朮附子湯來。《要略》煎服法如彼者,或一方二法耳。《千金》漢防己四兩,黃耆五兩,朮、姜各三兩,甘二兩,棗十枚,以治風痹是此方,乃痹之主方。

黃土湯方(《金匱要略》),治下血,先便後血。

灶中黃土(半升),乾地黃,甘草,阿膠,黃芩,白朮,附子(炮,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案〕此朮附子湯加土、地、膠、芩四味也。土、膠並用,為近世土炒阿膠成珠之所本,蓋以血分有濕,脾土虛弱,故於溫補法中兼清滋也。經但云灶中黃土,不言灶心黃土,是凡在灶中者,皆是後世用伏龍肝義實祖此。膠、地並用者,取之復脈湯;膠、芩並用者,取之黃連阿膠湯;朮、地並用,為《局方》黑地黃丸之祖。御藥院方,土蒸地黃法取此。

《別錄》伏龍肝,辛、微溫,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血。陶注及《廣濟》,歷皆以伏龍為灶神之稱。言肝者,貴之也。或謂:砌灶時,納豬肝於灶中,俟其日久與土為一,乃取用之。雖本之,《綱目》恐太泥。《千金》錄此有乾薑,無附、地。方下則云:仲景有乾地黃八兩,據此似經方,無附子也。

又以此方去膠、朮、附,加芎、歸、芍、竹四味,治吐衄血。《千金》崔氏黃土湯,即此方去朮、附,加發灰、牛膝,槲皮、乾薑四味。《外臺》深師黃土湯,即此方去阿膠、朮、附,加青竹皮、桂心、芍藥、芎、歸五味,治鼻衄,主五臟熱氣結所為,或吐血者。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中

防己黃耆湯:治療脈搏浮弱,身體沉重,容易出汗且怕風。藥方包含:黃耆、防己、白朮、炙甘草。用法:將藥材磨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用半盞水煎成八分,去渣溫服;稍後再服一次。若病人喘息,加麻黃;胃部不適,加芍藥;氣往上衝,加桂枝;下焦有陳舊寒邪,加細辛。服藥後應感到藥力像蟲子一樣沿著皮膚運行,從腰部以下感到冰冷,應蓋上被子,再用一條被子圍在腰部,使身體微微出汗,病情就會好轉。(《金匱要略》中提到:若腹痛,可加芍藥。) 此方是朮附子湯去除附子,加入防己和黃耆而成,因此以防己和黃耆命名。藥物用量比例有所差異,各藥材用量遞減比例不一,這是此方的獨特之處。此方也是以散劑的方法製成湯劑,並不完全依循方劑使用,也是一種方法。各方加減都依據病症,此方除了喘息外,並沒有明確說明其他病症,這也是其變通之處。氣往上衝而加桂枝,是因為邪氣在上而想侵入裡,但裡卻不受,所以用桂枝湯來疏通它。傷寒太陽病下移,氣往上衝者,也可以用桂枝湯。《外臺秘要》中的防己湯,用量與此方不同,藥材選擇上也有差異,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種類的防己。白朮用量較多,則與原方相同,顯示其來源於朮附子湯。《金匱要略》的煎服方法與朮附子湯相同,可視為同一藥方兩種用法。《千金要方》中的漢防己湯用量又有所不同,是治療風痹的主方。

黃土湯:治療下血,先大便出血後尿血。藥方包含:灶中黃土、乾地黃、甘草、阿膠、黃芩、白朮、炮附子。用法:將藥材用八升水煎成三升,去渣,分三次溫服。 此方是在朮附子湯的基礎上,增加了黃土、乾地黃、阿膠、黃芩四味藥。黃土和阿膠一起使用,是後來土炒阿膠成珠的基礎,因為血分有濕,脾土虛弱,所以在溫補的方法中兼顧清熱滋陰。古方只說灶中黃土,沒有特別指明是灶心黃土,所以灶中的黃土都可以使用,後世伏龍肝的用法實則源於此。阿膠、地黃一起用,取自復脈湯;阿膠、黃芩一起用,取自黃連阿膠湯;白朮、地黃一起用,是《局方》黑地黃丸的先祖。御藥院方中,土蒸地黃的方法也取自此方。《名醫別錄》中記載伏龍肝具有治療崩漏、吐血、止咳逆血的功效,許多醫書都認為伏龍肝指的就是灶神,稱之為肝,是尊稱。有人說,砌灶時,會把豬肝放在灶中,經過時間的推移與土融合,然後再取出來使用。雖然本草綱目有此記載,但此說法可能過於拘泥。《千金要方》中記載的黃土湯方中含有乾薑,而沒有附子與地黃。方劑下方則記載:仲景用乾地黃八兩,據此推測,經方中可能沒有附子。此外,將此方去除阿膠、白朮、附子,再加入川芎、當歸、芍藥、竹茹四味藥,可以治療吐血、鼻出血。《千金要方》中崔氏黃土湯,即是在此方基礎上去除白朮、附子,再加入發灰、牛膝、槲皮、乾薑四味藥。《外臺秘要》中深師黃土湯,則是在此方基礎上去除阿膠、白朮、附子,再加入青竹皮、桂心、芍藥、川芎、當歸五味藥,用於治療鼻出血,主治五臟熱氣凝結所致的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