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 經方例釋下 (14)
經方例釋下 (14)
1. 經方例釋下
徐大椿《金匱》評註云(未刊本):欲蹈形容得重物搥撞之象最妙,血微氣滯,外欲按而內喜熱,病情確係如是,此等症頗多,最宜留意。又云:此方通血中陽氣。
訶黎勒散方(《金匱要略》),治氣痢。
訶黎勒十枚(麵裹,煨灰火中煨之,令面黃熟,去核細研。《要略》本作十枚,煨三字不詳,且但云:煨似不止用皮,然考古用訶子,無不去核取皮,今從《證類》所引《圖經》、引張仲景方改正)
上一味,為散,粥飲和,頓服。
〔案〕此為下氣之專方,氣痢之主方也。古人凡但言氣者,皆謂上氣。氣痢者,下痢而上氣也。或以氣痢為氣虛下陷之痢,非。訶子性降非性升。《本草》訶黎勒味苦溫,無毒,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尋此主療相當,故專任之。《外臺》有將此散,酒和服者,治一切風痰及霍亂,食不消,大便澀。
訶黎三枚,搗取皮,和酒頓服三五度良。又有改為丸者,《廣濟》治嘔逆不能食。訶勒皮二兩,去核研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二十丸,日三服,此蜜丸也。《集驗》治水痢,以訶黎勒三顆,麵裹炮赤,去面取皮,搗為末,飯和丸,米飲,空腹下三七丸,此飯丸也。
孫真人又有以此方,為含咽者云:治常患氣,以訶黎勒三枚,濕紙裹,煨紙干,即剝去核,細嚼,以牛乳一升下之,日三服。又方治一切氣,宿食不消。訶黎勒一枚,入夜含之至明,嚼咽是也。又有改為水研者,《子母秘錄》治小兒霍亂。訶黎一枚,末,沸湯,研一半,頓服,未差,再服是也。
又有改為湯者,《食醫心鏡》下氣消食,並茶,青色訶黎一枚,打碎為末,銀器中水一大升,煎三兩,沸後,下訶黎,更煎三五沸,候如麴塵色,著少鹽服是也。又華佗《中藏經》有方,以此方加檳榔,以消食滯,故《外臺》心腹脹急門,引《廣濟》鱉甲丸,紫蘇湯必效,青木香諸方並用之。
青木香丸方(《玉函經》附遺),主陽衰,諸不足。
崑崙青木香,六路訶子皮(各二十兩,疑十字當為大)
搗篩,糖和丸梧子大,每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再。其效尤速。
〔案〕此訶黎勒散加青木香也,為氣滯上壅之專方。陶隱居說:青木香即木香,據此則此方所用青木香,非今所謂青木香也。云崑崙青木香者,《證類·卷六》引海藥云《山海經》曰:青木香生東海,崑崙山是也。訶子皮必用六路者,《雷斆炮炙論》云:凡使勿用毗黎勒,罨黎勒、榔精勒、雜路勒。
若訶黎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毗黎勒箇,箇毗雜路勒皆圓,露文或八路至十三路號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是六路者,為真訶黎勒,經方恐人誤以他勒當之,故著之。《外臺》引近效訶黎勒丸,治氣脹不下食,又除惡氣,亦訶黎、木香並用,即祖此。又《必效》青木香丸,亦訶黎、木香並用。
白話文:
經方例釋下
徐大椿在《金匱》的註解中提到(未刊版本):要抓住症狀描述中「好像被重物撞擊」的意象最為精妙,血行不暢、氣機阻滯,外表看起來想按壓,內部卻覺得發熱,如果病情確實如此,這種症狀很多見,最需留意。他又說:此方能通暢血中的陽氣。
訶黎勒散方(出自《金匱要略》),治療氣痢。
訶黎勒十枚(用麵粉包裹,放在火灰中煨烤,直到麵粉變黃熟透,去除核仁後研磨成細末。《要略》原文作十枚,煨烤三字不詳,而且只說煨烤,似不止用果皮,然而考據古方使用訶黎勒,都需去核取皮,所以我們現在根據《證類本草》引用的《圖經》及張仲景方修正)。
取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湯調服,一次服用。
【註釋】此方是專門治療下氣的方劑,也是治療氣痢的主方。古人凡是說「氣」的,都指上氣。氣痢是指下痢伴隨上氣的症狀。有人認為氣痢是氣虛下陷導致的痢疾,這是錯誤的。訶黎勒的藥性是下降而不是上升。《本草綱目》記載訶黎勒味苦性溫,無毒,主治寒氣、心腹脹滿、飲食積滯。根據這些主治功效來看,此方選用訶黎勒是很恰當的,因此專門用它來治療。 《外台秘要》記載用此散劑,用酒調服,可以治療一切風痰以及霍亂、消化不良、大便不通。
訶黎勒三枚,搗碎取皮,用酒調服,分三次到五次服用效果較好。還有人將它改製成丸劑,《廣濟方》用於治療嘔逆不能進食。用訶黎勒皮二兩,去核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服用二十丸,每日三次,這是蜂蜜丸劑。《集驗方》用於治療水痢,取訶黎勒三顆,用麵粉包裹炮製至赤色,除去麵粉取皮,搗碎成末,用米飯製成丸劑,用米湯送服,空腹服用三到七丸,這是米飯丸劑。
孫真人還用此方製成含咽劑,他說:治療經常患有氣逆的病人,用訶黎勒三枚,用濕紙包好,煨烤至紙張乾燥,然後剝去核仁,細細嚼碎,用牛乳一升送服,每日三次。還有個方子用於治療一切氣逆、宿食不消。用訶黎勒一枚,晚上睡覺前含在口中,直到天亮再嚼碎咽下。還有人將其改製成水研劑,《子母秘錄》用於治療小兒霍亂。取訶黎勒一枚,研成粉末,用沸水沖泡,取一半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再服用一次。
還有人將它改製成湯劑,《食醫心鏡》用於治療下氣消食,用青色的訶黎勒一枚,打碎成粉末,用銀器盛放一大升水,煎煮三兩沸,沸騰後加入訶黎勒粉末,再煎煮三到五沸,直到顏色像酒糟一樣,加少許鹽服用。華佗的《中藏經》有一個方子,在此方的基礎上加檳榔,用於治療飲食積滯,所以《外台秘要》心腹脹急那一節,引用《廣濟方》的鱉甲丸、紫蘇湯,以及青木香等方劑一起使用。
青木香丸方(出自《玉函經》附錄),主治陽氣衰弱,各種不足之症。
崑崙青木香、六路訶黎勒皮(各二十兩,懷疑「十」字應為「大」字)
將藥材搗碎過篩,用糖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三十丸,每日二次。療效非常迅速。
【註釋】此方是訶黎勒散加青木香而成,專門治療氣機阻滯、上逆的方劑。陶弘景說:青木香就是木香,根據這一點,此方所用的青木香,不是現在所說的青木香。所說「崑崙青木香」,《證類本草·卷六》引用《海藥本草》的說法,《山海經》記載:青木香生長在東海,崑崙山就是指這個地方。訶黎勒皮一定要用「六路」的,《雷斆炮炙論》記載:使用訶黎勒時,不要用毗黎勒、罨黎勒、榔精勒、雜路勒。
如果訶黎勒果皮只有六條紋路,或者紋路多或少,都是雜路勒、毗黎勒,這些果皮都是圓的,紋路明顯,有八到十三條紋路的叫做榔精勒,味道很澀,不能使用。只有六條紋路的才是真正的訶黎勒,經方中特意註明「六路」,恐怕人們誤用其他的訶黎勒,所以特意說明。《外台秘要》引用近效訶黎勒丸,治療氣脹不能進食,又能去除惡氣,也是訶黎勒和木香一起使用,是承襲了這個方子。又《必效方》的青木香丸,也是訶黎勒和木香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