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針灸甲乙經》是晉代皇甫謐根據《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等醫學經典整理編纂而成的針灸學經典,分為十二卷。它系統性地整理了古代針灸理論與實踐,為後世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並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導。

一、背景與成書目的

針灸作為中醫的重要療法,自古流傳不絕,但隨著時間推移,古代經典逐漸散佚,內容繁瑣且重複。皇甫謐有感於此,基於自身的醫學修養與實踐經驗,對針灸經典進行整理,編撰了《針灸甲乙經》。成書目的在於統一理論與實踐,使醫者能夠系統學習並應用針灸知識。


二、書籍結構與主要內容

1. 經絡與穴位

  • 經絡學說:書中詳細記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路徑及功能。強調經絡與氣血的關係,並提出經絡病理傳變的規律。
  • 穴位應用:書中共收錄349個穴位,並系統介紹穴位定位、主治病症及針灸方法。例如,太淵穴治療咳嗽,足三里穴促進消化等。

2. 針灸操作與技巧

  • 補瀉原則: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針刺的深度、角度及留針時間,達到補益或瀉邪的效果。
  • 四時針灸法:依據季節變化和患者體質調整針刺方案,例如春夏淺刺,秋冬深刺。

3. 五臟六腑理論

  • 系統解釋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與針灸的關聯。例如,肝主筋,針刺肝經相關穴位可調理筋病;心主血脈,相關穴位治療心血不足等。

4. 病症治療

  • 書中針對常見病症提供了具體的針灸治療方案,如:
    • 中風病:強調辨證施治,對閉證與脫證採取不同針法。
    • 內科雜病:包括咳嗽、胸痛、腹瀉等病症的治療穴位選擇。
    • 婦科病:如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的針灸方案。

5. 氣血運行與時間規律

  • 提出氣血在經絡中的運行規律,並詳細記錄了氣血在人體中的循行時間(氣息營周),為針灸施術提供了時間指導。

6. 灸法與配合治療

  • 除針刺外,書中還介紹了艾灸的方法及適應症,並指出灸法在補陽氣和治療寒性病症中的重要作用。

三、理論特色與貢獻

  1. 經絡學的系統化

    • 《針灸甲乙經》首次全面梳理經絡理論,並對十二經脈的循行、分布及功能進行詳細說明,奠定了經絡學的理論基礎。
  2. 實用性與指導性

    • 書中強調針灸與病症的對應關係,提供了具體的穴位選擇及操作方法,極具臨床實用價值。
  3. 時間與針灸的結合

    • 提出氣血運行的時間規律,使針灸的應用更加精確,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
  4. 補充經典,簡化繁複

    • 《針灸甲乙經》吸收《靈樞》、《素問》等經典的核心內容,去除重複與繁瑣,使針灸知識更易學習與傳播。

四、對後世的影響

  1. 針灸學的奠基之作

    • 《針灸甲乙經》被視為中國針灸學的奠基之作,成為後世針灸學者的重要教材。
  2. 推動針灸國際化

    • 書中理論嚴謹,實用性強,為針灸學在全球的推廣奠定了學術基礎。
  3. 臨床經典案例

    • 書中的針灸治療方法至今仍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為現代針灸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參考。

五、結語

《針灸甲乙經》是一部針灸學的經典巨著,其內容涵蓋經絡理論、穴位應用、針灸操作及臨床治療等方面,對針灸學的理論發展和實踐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醫針灸學的奠基之作,《針灸甲乙經》至今仍是學習與研究針灸學的必讀之書,其價值不僅在於學術傳承,更在於臨床實踐中的指導作用,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林序

皇甫序

序例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九 (1)

卷九 (2)

卷九 (3)

卷九 (4)

卷十 (1)

卷十 (2)

卷十 (3)

卷十一 (1)

卷十一 (2)

卷十一 (3)

卷十二 (1)

卷十二 (2)

卷十二 (3)

卷十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