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脾受病發四肢不用第六

黃帝問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對曰:四肢者,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脾乃得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通,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曰:脾不主時何也?曰:脾者土也,土者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獨主時。脾者土臟,常著胃上之精也。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曰:脾與胃以募相連耳,而能故為之行津液何也?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身重骨酸不相知,太白主之。

白話文:

黃帝問道:脾臟生病導致四肢不能活動,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四肢的活動,都是從胃中獲得氣的滋養,但是氣無法直接到達經脈,必須藉由脾臟的轉運才能獲得。現在脾臟生病了,不能替胃運送津液,四肢就無法得到水穀精微之氣的滋養,氣一天比一天衰弱,經脈運行不暢通,筋骨肌肉都因缺乏氣的供給而無法生長,所以就不能活動了。

黃帝又問:脾臟不主掌時令,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脾臟屬土,土居於中央,它經常在四季中各讓四個臟腑寄居十八天來治理,並不是單獨主掌時令。脾臟屬於土臟,經常附著在胃的上方,吸收食物精華。土能化生萬物,效法天地,所以從上到下,頭部到足部,都不能獨自主掌時令。

黃帝問:脾臟和胃,只是通過募穴相互連接罷了,怎麼能替胃運送津液呢?

岐伯回答說:足太陰脾經屬於三陰經,它的經脈貫穿胃部,歸屬於脾臟,連繫到咽喉,所以太陰脾經可以替三陰經運行氣。足陽明胃經屬於表,是五臟六腑的氣血匯聚之海,也為三陽經運行氣。五臟六腑都因為各自身體的經脈而從陽明胃經獲得氣,所以脾臟能為胃運送津液。四肢無法得到水穀精微之氣的滋養,氣一天比一天衰弱,陰經的氣血運行不暢通,筋骨肌肉都因缺乏氣的供給而無法生長,所以就不能活動了。

身體沉重、骨頭痠痛,卻又說不清原因,這是太白穴所主治的。

2. 脾胃大腸受病發腹脹滿腸中鳴短氣第七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其三里。飲食不下,鬲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榰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三里。

腹中雷(一本作常)鳴,氣常沖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也。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腹中不便,取三里,盛則瀉之,虛則補之。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腹滿,大便不利,腹大,上走胸嗌,(《靈樞》下有喘息二字)喝喝然,取足少陽。

腹滿,食不化響響然,不得大便,取足太陽。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按之立已。腹暴痛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血者則已。又刺少陰(一本作少陽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員利針,刺已如食頃久立已。必視其經之過於陽者,數刺之。

腹滿不能食,刺脊中。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而身羸瘦,名曰食㑊。先取脾俞,後取季脅。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不嗜食,脾俞主之。胃中寒脹,食多身體羸瘦,腹中滿而鳴,腹䐜,風厥,胸脅榰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胃俞主之。頭痛食不下,腸鳴臚脹,欲嘔時泄,三焦俞主之。

腹滿臚脹,大便泄,意舍主之。臚脹水腫,食飲不下,多寒(《千金》作惡寒),胃倉主之。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䐜滿脹,心腹胸脅榰滿脹,則生百病,上脘主之。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脘主之。食飲不化,入腹還出,下脘主之。腸中常鳴。時上衝心,灸臍中。

心滿氣逆,陰都主之。大腸寒中(《千金》作疝),大便乾,腹中切痛,肓俞主之。腹中盡痛,外陵主之。腸鳴相逐,不可傾倒,承滿主之。腹脹善滿,積氣,關門主之。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腸不節,小便赤黃,陽綱主之。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腫(一本作重),俠臍急,天樞主之。腹中有大熱不安,腹有大氣如相俠,暴腹脹滿癃,淫濼,氣衝主之。

腹滿痛不得息,正臥屈一膝,伸一股,並刺氣衝,針上入三寸,氣至瀉之。寒氣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積聚疼痛,衝門主之。腹中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中,不嗜食,胸脅榰滿,喘息而沖,鬲嘔心痛,及傷飽身黃疾骨羸瘦,章門主之。腸鳴而痛,溫留主之。

腸腹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里主之。腹中有寒氣,隱白主之。腹滿響響然,不便,心下有寒痛,商丘主之。腹中熱若寒,腹善鳴,強欠,時內痛,心悲氣逆,腹滿,漏谷主之;已刺外踝,上氣不止,腹脹而氣快然引肘脅下,皆主之。腹中氣脹嗑嗑,不嗜食,脅下滿,陰陵泉主之。

白話文:

脾胃和大腸生病導致腹脹、腸鳴、氣短

如果病邪侵犯脾胃,就會導致肌肉疼痛。體內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會感到很熱而且容易餓;如果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則會感到寒冷、腸鳴腹痛。如果陰陽氣都過盛或都不足,就會有時發冷有時發熱的狀況,這些都可以用針灸足三里穴來調理。

飲食難以下嚥,胸膈阻塞不通,是因為病邪侵犯胃部。如果病邪在上脘(胃的上部),要用向下疏導的方法;如果病邪在下脘(胃的下部),則要用發散的方法。胃有病的人會感到腹部脹滿。胃脘(胃的部位)會像心臟那樣疼痛,向上會牽引到兩脅,胸膈和咽喉不通暢,飲食難以下嚥,可以針灸足三里穴。

如果腹中經常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氣常往上衝胸,氣喘不能久站,這是病邪在大腸。要針灸肓之原穴、巨虛穴、上廉穴和足三里穴。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針灸足三里穴,實證就用瀉法,虛證就用補法。如果大腸生病,腸中會劇烈絞痛並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冬天特別容易因寒冷而加重,疼痛部位在肚臍周圍,不能久站,這和胃病的症狀相似,可以針灸巨虛穴和上廉穴。腹脹、大便不通暢、腹部腫大,向上衝到胸部和咽喉,感覺氣喘呼呼的,要針灸足少陽經的穴位。

腹脹、吃東西不消化,肚子裡發出響聲,大便不通暢,要針灸足太陽經的穴位。如果腹痛,可以針刺肚臍左右兩側的動脈,針刺後按壓一下,疼痛就會立刻減輕;如果還沒好,就針刺氣街穴,按壓一下也會立刻減輕。如果腹部突然劇烈疼痛且脹滿,按壓下去沒有改善,就針刺太陽經的絡穴,使其出血,疼痛就會緩解。也可以針刺少陰經的俞穴(有些版本記載是少陽經的俞穴),在脊椎旁開三寸五分的位置,用圓利的針刺入,過一會兒像吃完一頓飯的時間,疼痛就會緩解。一定要觀察經絡運行經過陽經的部位,多刺幾針。

如果腹脹吃不下東西,可以針刺脊柱中間的穴位。如果腹中脹氣並牽引到脊柱疼痛,吃東西卻身體消瘦,這種情況叫做「食㑊」。先針刺脾俞穴,再針刺季脅穴。大腸的氣機運轉不暢,按壓腹部像扣著杯子一樣,感到發熱並牽引胃痛,這是脾氣虛寒的表現,還會有四肢冰冷、不愛吃飯等症狀,可以針灸脾俞穴來治療。如果胃裡寒冷脹氣,吃很多東西卻身體消瘦,腹部脹滿且有腸鳴,腹部腫脹,出現風厥(類似抽搐)症狀,胸脅脹滿,嘔吐,脊柱僵硬疼痛,肌肉痙攣,吃不下東西,可以針灸胃俞穴。如果頭痛,吃不下東西,腸鳴、肚子脹氣,想吐而且常常腹瀉,可以針灸三焦俞穴。

腹脹、肚子脹氣,大便稀溏,可以針灸意舍穴。肚子脹氣,有水腫,吃不下東西,而且很怕冷(有些版本記載是怕冷),可以針灸胃倉穴。因為受寒而吃太飽,導致飲食不消化,五臟都脹滿,心腹胸脅脹滿,會引起各種疾病,可以針灸上脘穴。腹脹不通暢,因為受寒而吃太飽,導致飲食不消化,可以針灸中脘穴。如果飲食不消化,吃進去又拉出來,可以針灸下脘穴。如果腸中經常有腸鳴聲,有時氣會往上衝到心臟,可以艾灸肚臍。

如果感到心胸滿悶,氣機上逆,可以針灸陰都穴。如果大腸受寒(有些版本記載是疝氣),大便乾結,腹部劇烈絞痛,可以針灸肓俞穴。如果腹部所有部位都疼痛,可以針灸外陵穴。如果腸鳴聲此起彼伏,不能隨意傾斜身體,可以針灸承滿穴。如果腹部經常脹滿,有積氣,可以針灸關門穴。如果飲食難以下嚥,腹中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是大腸功能失調,小便赤黃,可以針灸陽綱穴。如果腹脹腸鳴,氣往上衝胸,不能久站,腹中疼痛並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冬天容易因寒冷而加重並腹瀉,疼痛部位在肚臍周圍,腸胃間有氣體亂竄並導致絞痛,吃東西不消化,不愛吃飯,身體浮腫(有些版本記載是身體沉重),肚臍兩旁感覺緊繃,可以針灸天樞穴。如果腹中感到很熱而且不舒服,腹中有大股氣體在體內亂竄,突然腹脹並伴隨小便不暢,以及小便失禁等症狀,可以針灸氣衝穴。

如果腹脹疼痛難以呼吸,可以正躺著彎曲一條腿,伸直另一條腿,然後針刺氣衝穴,針刺入三寸,等氣到了就用瀉法。如果因為寒氣導致腹脹,小便不暢且失禁,身體發熱,腹中積聚疼痛,可以針灸衝門穴。如果腹中腸鳴聲咕嚕咕嚕的,吃東西不消化,脅肋疼痛難以躺臥,感到煩躁,發熱,不愛吃飯,胸脅脹滿,呼吸急促並氣向上衝,有嘔吐和心痛的症狀,以及因為吃太飽導致身體消瘦,可以針灸章門穴。腸鳴並且疼痛,可以針灸溫溜穴。

如果腸胃時常感到寒冷,腰痛難以躺臥,可以針灸手三里穴。如果腹中有寒氣,可以針灸隱白穴。如果腹部脹滿並有響聲,大便不通暢,心下有寒冷疼痛,可以針灸商丘穴。如果腹中時而感到熱時而感到寒冷,肚子容易腸鳴,經常打哈欠,時而內臟疼痛,感到悲傷和氣逆,腹部脹滿,可以針灸漏谷穴;如果針刺外踝後,氣逆的症狀還沒停止,腹脹並且氣很快地引到肘部和脅下,這些症狀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緩解。如果腹中氣脹並發出咯咯的聲音,不愛吃飯,脅下脹滿,可以針灸陰陵泉穴。

如果氣喘,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大便困難,氣體時常向上走,胸中發出鳴聲,感到脹滿,口舌中感覺吸吸作響,容易受到驚嚇,咽喉疼痛,吃不下東西,容易發怒,感到恐懼和不快樂,可以針灸大鐘穴。如果咽喉乾燥,腹部痙攣疼痛,坐著或躺著時眼睛昏花,容易發怒且多言,可以針灸復溜穴。如果感到寒冷,腹部脹滿,可以針灸厲兌穴。如果腹部腫大,不愛吃飯,可以針灸衝陽穴。如果氣機上逆阻塞不通,可以針灸太谿穴。如果腹部有熱,腸鳴腹脹,肚臍兩旁疼痛,吃東西不消化,氣喘不能久站,可以針灸巨虛上廉穴。

如果腸道寒冷,脹滿並且容易打嗝,聞到食物的氣味就想吐,胃氣虛弱,腸鳴腹痛腹瀉,吃東西不消化,心下脹悶,可以針灸足三里穴。如果腹部脹滿,胃中有熱,不愛吃飯,可以針灸懸鐘穴。如果大腸功能旺盛,就會出現腰背疼痛,麻木發冷,肌肉痙攣,頭暈頭痛;如果大腸功能虛弱,就會出現鼻出血、癲癇,腰痛並汗出,讓人想吃東西卻想逃跑,可以針灸承筋穴,取腳下三處彎折的地方,橫向觀察,如果血脈充盛就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