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林序

回本書目錄

林序

1. 林序

臣聞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斯醫者雖曰方技,其實儒者之事乎。班固序《藝文志》,稱儒者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又云:方技者,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非能通三才之奧,安能及國之政哉。晉·皇甫謐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有高尚之志。

白話文:

我聽說,能夠通曉天地人三界的叫做儒者,能夠通曉天地卻不瞭解人叫做技師,醫者雖然被視為技師,但事實上是儒者的事業。班固在《藝文志》序言中說,儒者輔佐國君,順應陰陽,宣揚教化,這也是通曉天地人三界的道理。又說:方技者,論述疾病並且涉及國家政治,通過診斷來瞭解政治。如果不通曉三才的奧祕,怎麼能夠涉及到國家的政治呢?晉朝的皇甫謐博覽羣書,研究各家學說,沉靜寡慾,有崇高的志向。

得風痹,因而學醫,習覽經方,前臻至妙。取黃帝《素問》、《針經》、《明堂》三部之書,撰為《針灸經》十二卷,歷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問》、《針經》、《明堂》三部之書,非黃帝書,似出於戰國。曰:人生天地之間,八尺之軀,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十二經之血氣大數,皮膚包絡其外,可剖而視之乎。非大聖上智,孰能知之,戰國之人何與焉。

白話文:

因患上風痹,於是學習醫術,閱讀前人驗方,很快就掌握到精妙的醫術。摘取黃帝的《素問》、《針經》、《明堂》這三部著作,編成《針灸經》十二卷,在所有歷代儒者中是無人能及的。有人說:《素問》、《針經》、《明堂》這三部著作,並不是黃帝的著作,可能是出自戰國時代。我認為:人類誕生於天地之間,高八尺的身體,臟腑的堅固脆弱,腑腔的大小,穀物的多少,脈搏的長短,血液的清濁,十二經脈的血氣大數,還有表皮包絡在外,能夠剖開來觀察它嗎?若不是那些有大智慧,非常聰明的人,誰能知道這些呢?戰國時代的人又怎麼能知道呢?

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最出遠古。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惜簡編脫落者已多,是使文字錯亂,義理顛倒,世失其傳,學之者鮮矣。唐·甄權但修《明堂圖》,孫思邈從而和之,其餘篇第亦不能盡言之。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今取《素問》、《九墟》、《靈樞》、《太素經》、《千金方》及《翼》、《外臺秘要》諸家善書校對玉成,繕寫將備親覽。

白話文:

《黃帝內經》和《針經》是古代最重要的醫書,《黃帝內經》有十八卷,《針經》有三卷,都是流傳下來最古老的醫書。皇甫士安曾經把這些醫書收集起來,編成一部書,可惜因為年代久遠,書籍殘缺不全,文字錯亂,義理顛倒,所以很少有人學習和傳承。唐朝的甄權只修訂了《明堂圖》,孫思邈也僅僅和他互相呼應,至於其他的醫書,他們都無法全部修訂。國家命令儒臣校對醫書,現在收取了《素問》、《九墟》、《靈樞》、《太素經》、《千金方》以及《翼》、《外臺祕要》等幾部好的醫書,校對完備後,整理好呈給皇帝親自查閱。

恭惟主上聖哲文明,光輝上下,孝慈仁德,蒙被眾庶,大頒岐黃,遠及方外,使皇化兆於無窮,和氣浹而充塞,茲亦助人靈,順陰陽,明教化之一端云。

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郎中臣孫奇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上

白話文:

謹恭地仰察皇上您聖明睿智、光輝照耀上下,孝親慈愛、仁德廣被眾民,大力頒布岐黃醫術,遠及邊疆外地,使皇恩浩蕩,流傳無窮,和氣遍及、充塞天下。這也正是輔助了人的靈性,順應了陰陽變化,彰明教化的其中一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