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九 (4)
卷九 (4)
1. 肝受病及衛氣留積發胸脅滿痛第四
邪在肝,則病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胻節時腫,善瘈。取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瘈。
黃帝問曰:衛氣留於脈(《太素》作腹)中,蓄積不行,菀蘊不得常所(《靈樞》下有使人二字),榰脅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對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積於上者瀉人迎、天突、喉中,積於下者瀉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皆取之,與季脅之下深一寸,重者雞足取之。診視其脈大而強急,及絕不至者,腹皮絞甚者,不可刺也。
氣逆上,刺膺中陷者與脅下動脈。
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乾,飲食不下,膽俞主之。胸滿呼吸喝窮詘窘不得息,刺人迎,入四分,不幸殺人。胸滿痛,璇璣主之。胸脅榰滿,痛引胸中,華蓋主之。胸脅榰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千金》作咳)逆氣上煩心,紫宮主之。胸中滿,不得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玉堂主之。
胸脅榰滿,鬲塞飲食不下,嘔吐食復出,中庭主之。胸中榰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靈墟主之。胸脅榰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神封主之。胸脅榰滿,鬲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步廊主之。胸脅榰滿,喘滿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氣戶主之。
喉痹,胸中暴逆,先取衝脈,後取三里、雲門,皆瀉之。胸脅榰滿,卻引背痛,臥不得轉側,胸鄉主之。傷憂悁思氣積,中脘主之。胸滿馬刀,臂不得舉,淵腋主之。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盡縱,大包主之。胸中暴滿,不得眠(一云不得喘息),輒筋主之。
胸脅榰滿,瘛瘲引臍腹痛,短氣煩滿,巨闕主之。腹中積氣結痛,梁門主之。傷食脅下滿,不能轉展反側,目青而嘔,期門主之。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多臥善唾,胸滿腸鳴,三間主之。胸滿不得息,頭頷腫,陽谷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一云胸脅支滿,腹中切痛),太白主之。
暴脹,胸脅榰滿,足寒,大便難,面唇白,時嘔血,太衝主之。胸脅榰滿,惡聞人聲與木音,巨虛上廉主之。胸脅榰滿,寒如風吹狀,俠谿主之。胸滿善太息(《千金》作胸膂急),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胸脅榰滿,頭痛,項內寒,外丘主之。脅下榰滿,嘔吐逆,陽陵泉主之。
白話文:
當邪氣侵入肝臟時,會導致兩側肋骨部位疼痛,並感到寒冷。體內若有瘀血,小腿關節會時常腫脹,並容易抽搐。此時可以針刺「行間穴」,將氣引導至肋骨下方;並用針刺「足三里穴」來溫暖胃部。同時針刺血脈,以疏散體內的瘀血,並針刺耳邊的青筋,以緩解抽搐。
黃帝問道:衛氣停留在脈絡(或腹部)中,積聚而不運行,鬱結無法正常運作(甚至使人感到不適),導致胸脅部位脹滿,呼吸急促且逆亂,該如何處理呢?伯高回答:氣積聚在胸腔的,就從上方疏導;積聚在腹腔的,就從下方疏導;如果上下都脹滿,則從側方疏導。氣積聚在上面的,可以針刺「人迎穴」、「天突穴」和咽喉部位;氣積聚在下面的,可以針刺「足三里穴」和「氣街穴」;上下都脹滿的,則上下都要針刺,並且可以針刺肋骨下方深約一寸的位置,情況嚴重的話,可以像雞爪一樣多點針刺。如果診斷時發現脈搏粗大且急促,或微弱到幾乎摸不到,腹部皮膚緊繃絞痛,這種情況下則不能針刺。
如果氣往上逆,可以針刺胸骨中間凹陷處,以及肋骨下方的動脈。
胸部脹滿,想吐卻吐不出來,口苦舌燥,吃不下東西,可以針刺「膽俞穴」來治療。胸部脹滿,呼吸短促困難,可以針刺「人迎穴」,針刺深度約四分,若操作不當可能會有危險。胸部疼痛,可以針刺「璇璣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疼痛牽引至胸腔,可以針刺「華蓋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麻木疼痛且骨頭也疼,吃不下東西,想吐(或咳嗽),氣往上衝,心煩意亂,可以針刺「紫宮穴」來治療。胸部脹滿,呼吸困難,肋骨疼痛,喘氣急促,想吐且心煩,可以針刺「玉堂穴」來治療。
胸脅部位脹滿,胸膈阻塞,吃不下東西,吐出的食物又會再吐出來,可以針刺「中庭穴」來治療。胸部脹滿,疼痛牽引到胸口,呼吸困難,心煩意亂,吃不下東西,可以針刺「靈墟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呼吸困難,咳嗽,乳房腫痛,時冷時熱,可以針刺「神封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胸膈氣逆不通,呼吸短淺,喘息困難,手臂抬不起來,可以針刺「步廊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喘滿氣逆,呼吸短促,不知道食物味道,可以針刺「氣戶穴」來治療。
喉嚨腫痛,胸部突然氣逆,應先針刺「衝脈」,再針刺「足三里穴」和「雲門穴」,都要用瀉法。胸脅部位脹滿,牽引到背部疼痛,導致無法翻身,可以針刺「胸鄉穴」來治療。因憂愁思慮導致氣滯,可以針刺「中脘穴」來治療。胸部脹滿如長了馬刀,手臂抬不起來,可以針刺「淵腋穴」來治療。呼吸困難,呼吸時胸脅疼痛,若身體發熱則全身發冷,若身體虛弱則關節鬆弛無力,可以針刺「大包穴」來治療。胸部突然脹滿,無法入睡(或無法喘息),可以針刺「輒筋穴」來治療。
胸脅部位脹滿,抽搐且牽引至肚臍腹部疼痛,呼吸短促,心煩意亂,可以針刺「巨闕穴」來治療。腹中積氣結塊疼痛,可以針刺「梁門穴」來治療。因飲食不當導致肋骨下方脹滿,身體無法轉動,眼睛發青且想吐,可以針刺「期門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可以針刺「勞宮穴」來治療。喜歡躺臥且多唾液,胸部脹滿且腸鳴,可以針刺「三間穴」來治療。胸部脹滿,呼吸困難,頭部和下巴腫脹,可以針刺「陽谷穴」來治療。胸脅脹痛,腸鳴且疼痛(或胸脅支滿,腹部疼痛),可以針刺「太白穴」來治療。
突然腹脹,胸脅部位脹滿,手腳冰冷,大便困難,面色嘴唇蒼白,時而吐血,可以針刺「太衝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討厭聽到人聲和木頭撞擊的聲音,可以針刺「巨虛上廉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感到寒冷像被風吹一樣,可以針刺「俠谿穴」來治療。胸部脹滿且喜歡嘆氣(或胸背部緊繃),胸中覺得脹滿,可以針刺「丘墟穴」來治療。胸脅部位脹滿,頭痛,後頸部寒冷,可以針刺「外丘穴」來治療。肋骨下方脹滿,想吐且氣逆,可以針刺「陽陵泉穴」來治療。
2. 邪在心膽及諸臟腑發悲恐太息口苦不樂及驚第五
黃帝問曰:有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對曰:病名曰膽癉。夫膽者,中精之腑(《素問》無此句),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膽(《素問》下有虛字)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善怒而欲食,言益少,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陰(《太素》作少陽)。短氣心痹,悲怒逆氣,怒,狂易,魚際主之。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淡淡而驚,大陵及間使主之。心淡淡而善驚恐,心悲,內關主之(《千金》作曲澤)。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渴,行間主之。
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膽眩寒厥,手臂痛,善驚忘言,面赤泣出,腋門主之。大驚乳痛,梁丘主之。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其俞。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水(《靈樞》作宿汁),心下淡淡,善恐,如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咳唾,候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汁,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
胃逆,則刺足少陽血絡以閉膽逆,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白話文:
邪在心膽及諸臟腑發悲恐太息口苦不樂及驚第五
黃帝問道:有人口苦,取用陽陵泉穴治療,口苦是一種什麼病?又是怎麼引起的?岐伯回答說:這個病叫做膽癉。膽,是儲藏精華的腑,肝是中樞的將領,決策取決於膽,咽喉聽從膽的命令。這個人,常常思慮過多又無法決定,膽氣上逆而導致口苦。治療方法是取用膽的募穴和俞穴,並參照陰陽十二經脈的配合。
容易發怒且想吃東西,說話卻越來越少,就針刺足太陰經。容易發怒又愛說話,就針刺足少陰經。感到氣短、心痛、悲傷、憤怒時氣往上衝,憤怒導致狂躁,就取魚際穴治療。心痛且容易悲傷,四肢冰冷,胸口感覺空虛如同飢餓,心中隱隱不安容易受驚,就取大陵穴和間使穴治療。心中隱隱不安且容易受驚,心裡悲傷,就取內關穴治療。容易受驚,悲傷不快樂,四肢冰冷,小腿和腳發熱,臉發紅,口渴,就取行間穴治療。
脾虛會使人感到寒冷不快樂,喜歡嘆氣,就取商丘穴治療。臉色蒼白,嘆息,像要死了一樣,全身發冷發抖,排便困難,就取中封穴治療。心好像懸掛著一樣,哀傷而心緒混亂,容易恐懼,咽喉腫痛,心裡不安害怕,好像有人要抓自己一樣,經常打嗝,喘息,氣短,呼吸不足,就取然谷穴治療。容易驚恐,悲傷不快樂,好像要墜落一樣,不出汗,臉色灰黑,生病而不想吃東西,就取照海穴治療。
膽有眩暈、四肢冰冷,手臂疼痛,容易驚嚇忘事,臉紅流淚,就取腋門穴治療。受到驚嚇導致乳房疼痛,就取梁丘穴治療。
邪氣在心,就會感到心痛,容易悲傷,時常頭暈跌倒,要診察病情的虛實來調整俞穴。膽有病的人,喜歡嘆氣,口苦,嘔吐出隔夜的胃液,心下隱隱作痛,容易恐懼,好像有人要抓自己一樣,咽喉有異物感,常常咳嗽吐口水,病症表現在足少陽經的起始和末梢,也要觀察其脈搏是否有凹陷,再用灸法治療;如果伴隨寒熱,就取陽陵泉穴治療。邪氣在膽,氣機上逆到胃,膽汁外泄就會口苦,胃氣上逆就會嘔吐苦水,所以說是嘔吐膽汁,就取三里穴以下進行治療。
胃氣上逆,就針刺足少陽經的血絡,以抑制膽氣的上逆,並調整虛實來去除邪氣。